窩闊台的兒子爲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準確說的話,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繼承了汗位,這個題的本意或許應該是貴由之後,窩闊臺的(其他的)兒子(或孫子)為什麼沒有繼承汗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拖雷及其家族按照蒙古習慣法“幼子守灶”的習俗繼承了成吉思汗最大份額的遺產。

根據蒙古“幼子守家產”的傳統習俗,拖雷是所謂“守灶子”,也就是擁有在父親在世的時候留守大帳、在其去世後繼承屬於其名下的全部人戶、土地和財產的權利的合法繼承人。成吉思汗擁有的是一個汗國,其作為財產的的複雜程度當然遠遠超過普通牧人遺產的牲畜群、廬帳等等,但同樣是受到習慣法支配的“遺產”。

而按照習慣法,拖雷天然地與成吉思汗的“大營盤”(Urdu-yibuzurg,即大斡耳朵)和“大中軍”(Qul)有著更為密不可分的聯繫。

窩闊臺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窩闊臺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這個遺產按照我們現代倒過去考察主要包括兩部分,蒙古本土特別是包括了成吉思汗諸大斡耳朵和大多數千戶所在的地區;另外大部分千戶和拖雷(及其妻子子孫)存在一種身份法意義上的“領屬”關係——這種身份意義上的人身依附關係比起蒙古汗國的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上下級關係雖然強度或短時期不及,但更加長遠和穩定並且更加私人化。

在成吉思汗去世(1227年8月)到窩闊臺繼位(1229年7月)的2年左右時間內,拖雷以幼子身份留駐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行使漢語稱為“監國”的權力,換言之,這段時間他始終是蒙古帝國實際上的統治者。

窩闊臺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窩闊臺繼位的合法性的根本保證是父親生前要求其兄弟當面立下的推戴其為大汗的“文書”(khatt),這固然有習慣法上的效力,也被漢族傳統臣僚如耶律楚材等理解為“遺詔”,但在推舉窩闊臺時候據說還40天不能議決,可見從監國的拖雷到新大汗窩闊臺的權力交接過程並不順利,這個不順利就來自於拖雷系暗中的反彈。

窩闊臺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這一衝突隨著窩闊臺繼位以及拖雷暴死而暫停但沒有終止,

拖雷的遺孀唆魯禾貼尼和他的兒子們仍然對上述遺產具有控制權或者至少對“中軍千戶”有著始終如一的影響力。這是造成了蒙古大汗之位最終回到了拖雷系的根本原因——拖雷系的合縱連橫、窩闊臺系的四分五裂也都是相關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窩闊臺即大汗位時,全體宗王曾立下過這樣的誓言:

直到那時,只要從窩闊臺合罕諸子出來的,哪怕是一塊臭肉,如果將它包上草,牛不會吃那草,如果將它塗上油脂,狗不會瞧一眼那油脂,我們仍要接受他為汗,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寶位。

窩闊臺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到拖雷系掌控政權之後,這一條在《蒙古秘史》中卻弔詭地變成了:

窩闊臺說:

如果今後我的子孫中出了儘管裹上草,牛也不吃,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孫,出了麋鹿敢在他面前穿越,老鼠敢跟在後面走的無能子孫,那又怎麼辦?

成吉思汗的回答是:

窩闊臺的子孫中如果出了即便裹上草,牛也不吃,即便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孫,難道朕的子孫中連一個好的也不會有嗎?

一句對窩闊臺系效忠的誓言“老母雞變鴨”,反而成了為大汗之位從窩闊臺系轉入拖雷系背書的預言兼祖宗成法。

窩闊臺的兒子為什麼沒有繼承王位,而由拖雷的兒子繼位?

後來元朝和伊兒汗國都是拖雷系子孫為君,進一步強化了大汗之位轉入拖雷系的“合法性”。但是,窩闊臺系的海都汗(窩闊臺汗之孫、合失之子)後來一直和忽必烈爭雄,也算窩闊臺系拖雷系汗位爭奪戰的餘韻流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