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为什么没有与皇太极合葬?

吕秀才说

孝庄太后,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13岁嫁给皇太极为妻,被封为庄妃。后被康熙追尊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历经三朝,尽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位皇帝。她一生都在竭尽所能地做好女人的三个角色:妻子、母亲、祖母。她为清王朝皇权的平稳交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维护清朝社会的长治久安,呕心沥血。孝庄不愧为万千皇后的楷模,母仪天下的典范。

顺治曾赞其母:“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康熙也对其祖母给予盛赞:“忆自弱龄,早央怙持,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青史留名的皇后,死后没有和皇太极合葬呢?

(孝庄文皇后画像)

第一,孝庄是皇太极的贤内助,但她却不是皇太极的最爱。

孝庄嫁给皇太极,很大原因是政治需要。

《清档案》中记载:“天聪八年,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当年后金为拉拢蒙古族,特别是科尔沁部落,通常都会采取联姻的方式,以确保蒙满同盟,不至于内斗。孝庄的姑姑孝端皇后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嫁给皇太极的。

所以,皇太极和孝庄谈不上有多少真情,只是政治需要而已。

皇太极真正爱的人是宸妃。

宸妃就是海兰珠。在26岁时嫁给皇太极,两人一见倾心,形影不离。皇太极亲自为海兰珠的寝宫题名“关雎宫”,封为四妃之首。

不久,海兰珠在皇太极的专宠下,生下了一个皇子。皇太极大喜过望,召群臣宴舞,大赦天下。

只不过这个皇子早夭,让皇太极想传位于他的愿望落空。

海兰珠因此倍受打击,痛不欲生,终至积郁成疾,于崇德六年去世。

(皇太极和海兰珠剧照)

皇太极大悲,为海兰珠举行了国葬。诏令举国禁歌舞,罢朝数日。并亲自为海兰珠撰写祭文:“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两年后,皇太极因太过思念海兰珠,无疾而终。

第二,孝庄留有遗训。

孝庄弥留之际,曾对康熙说:“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放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皇太极虽然不爱孝庄,但孝庄至死都在为皇太极着想。她不想因自己的后事惊扰皇太极,只想一如当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支持和奉献。

因此,孝顺的康熙最终将皇祖母葬在了遵化清东陵,和皇太极遥遥相望。

第三,孝庄非正宫皇后。

皇太极的正宫皇后是孝端,也就是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孝庄当时只是被皇太极封为庄妃,皇后之名是康熙为孝庄追尊的。按清朝惯例,非正宫皇后,如果要与皇帝合葬,需皇帝下诏认可。孝庄去世时,皇太极已驾崩多年,自然无法和皇太极合葬。

(孝庄和多尔衮剧照)

第四,孝庄曾下嫁多尔衮。

这个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皇太极死后,6岁的福临被诸王推举即位,多尔衮辅政,帝弱臣强。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为确保福临皇位安稳,必须全面倚仗多尔衮,诸事都要和多尔衮商议。彼此接触次数较多,相处时间较长,难免引人非议。甚至传言孝庄已下嫁多尔衮。

但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只存在野史和传说中,并无实据。

(昭西陵)

孝庄最终虽没能和皇太极合葬,但还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入了皇陵,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言。


张生全精彩历史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林小静

孝庄太后布木布泰的丈夫是是皇太极,其子是顺治皇帝,孙子是康熙皇帝。在康熙皇帝年幼登基之时,她便精心培养康熙,据说让他每天三更起床,五更读书,每天的读书时间要长达10个小时以上。可以说,孝庄太后是康熙成长路上最为关键的人物,一方面坚定支持康熙亲政,另一方面帮他扫除皇权道路上的障碍,比如铲除了鳌拜势力以让康熙掌握实权,这也是康熙与她感情深厚的重要原因。

(孝庄太后)

1687年12月15日,孝庄太后因病逝世。据史料记载,她在弥留之际曾对康熙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刻不便安葬。若别起茔域,不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必须于遵化安厝,我心不憾矣。”意思就是说她不愿意死后与皇太极合葬,要葬在其子顺治皇帝陵墓附近。清朝祖训有规定,皇后去世了,须与其丈夫合葬。因此,面对孝庄太后的要求,康熙皇帝似乎犯愁了很久,不知如何抉择,于是将孝庄的梓宫一直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终康熙一朝也未能解决。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才动土兴建昭西陵。

(海兰珠)

那么,孝庄太后为什么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呢?学界对此也存在不一样的看法。虽然史书记载的原因是孝庄太后顾虑皇太极已下葬太久,不想再惊动,但这一说法显然说服力不够。此外,针对其他两种说法则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孝庄太后与皇太极没有什么感情,皇太极在世时,最宠爱的是孝庄的同胞姐姐—宸妃海兰珠,她比孝庄大四岁,而且比孝庄晚进宫九年,据研究者发现,海兰珠很有可能在入宫前有过一次婚姻。但即便这样,海兰珠的到来夺走了皇太极对后宫的所有宠爱,孝庄也不免受到了冷落。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初八,海兰珠诞下一子,皇太极不仅在崇政殿举行大型庆典,还将这个新生的婴儿定为皇嗣。只是其后没过几年,这位皇子和海兰珠都不幸去世,这给皇太极造成了重大打击,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驾崩了。

(多尔衮)

另一种说法就是孝庄曾二嫁多尔衮,因此认为自己已是不清白之身,无颜面与皇太极合葬。有关孝庄太后下嫁的说法,官方史书里并无记载,只在野史中可以看到。不过孝庄太后下嫁一事可能性还是挺大的。有学者认为,下嫁的时间大概在顺治五年(1648年)10月前后,主要依据在于这一时期顺治对多尔衮的称呼变了,由“皇叔”变为了“皇父”。从深层原因上来讲,当时多尔衮权势日重,而且有想取代顺治皇帝自己称帝的意图,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最终决定下嫁给多尔衮。


季我努学社

(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是蒙古族,姓博尔济吉特,名布木布泰。

因为建州女真人数较少,努尔哈赤制定了联合蒙古族的制度,常用的手段是通婚。在孝庄太后嫁给皇太极之前,姑姑已经是皇太极的皇后,1625年,孝庄太后和姐姐敏惠恭和元妃一起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当时,皇太极娶了孝庄太后姑侄三人。

在清宫剧中,我们能看到孝庄太后长的非常漂亮,但是实际上,皇太极并不是十分喜欢她。相反,皇太极却十分喜欢孝庄太后的姐姐,也就是我们从清宫剧中看到的海兰珠。

根据史料记载,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海兰珠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皇太极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 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感情极深。 1637年8月27日 ,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这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但此子未命名,就于1638年3月13日逝世,不满周岁。不久,宸妃伤心过度,也死了,年三十。

(皇太极)

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也死了。当时,谁接班做皇帝,成为清朝最大的矛盾。最后,孝庄太后的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顺利接班,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为啥能够接班?多亏了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当时多尔衮与兄弟多铎等在八旗军的实力很高,正是在多尔衮的支持下,顺治才能当了皇帝。因此,经常有野史说,孝庄太后和小叔子多尔衮的关系不正常,太后下嫁的野史在民间传播甚广。孝庄太后死后,不和皇太极合葬,很多人认为孝庄太后感觉下嫁小叔子太没面子,没脸和皇太极合葬。

(康熙)

实际上不是这回事。

孝庄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寿终正寝。实际上这是她自己的遗言,”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是个孝顺的孩子,祖母有此遗愿,他又如何不会遵守。可孝庄执意想在孝陵外安歇,可给康熙出了个难题,他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过的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全部建材运往在孝陵红墙外,按原样易地重建,作为太后的”暂安奉殿“。

康熙活着的时候,始终没有想好将祖母埋在何处,后来把这个难题留给了儿子雍正。雍正安葬完康熙后,着手准备安葬孝庄太后,他知道无论将陵寝定在哪里,都会惹来非议。因此,他招来诸大臣,话里话外都暗示着陵寝位置。虽然皇帝没有明说,但是惯会察言观色的大臣哪儿还不知道皇帝的意思,于是第二天就纷纷上奏折,说孝庄停棺这么久,早该下葬了。鉴于孝庄身前留下的遗愿,暂安奉殿又是个风水很好的地方。若是葬在这里,一定能保大清江山社稷无碍。雍正看着奏折,大笔一挥就这样将孝庄的陵寝定下了,就在暂安奉殿处起陵安葬。

(每日汉字)


每日汉字

向敬之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崩逝,遗嘱圣祖:“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

孝庄的意思很明确,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她轻动,她心中舍不得顺治和康熙父子,希望康熙帝在顺治孝陵附近为她择地安葬。抚孤有恩的祖母之请,玄烨无法拒绝,于是将孝庄灵柩没有被运回盛京与太宗合葬于昭陵,而是将其“暂安奉殿”近四十年,直至雍正三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孝庄文皇后像

孝庄之陵在昭陵西,故称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昭西陵碑文上刻有“念太宗之山陵已久,卑不动尊,惟世祖之兆域非遥,母宜从子”。

有说法称孝庄因下嫁过多尔衮,无颜去见前夫太宗。这种观点,并靠不住:

一、孝庄是否真的下嫁多尔衮,俨然一桩迷案。从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之际的多件史实来看,孝庄并未下嫁多尔衮。确切地说,多尔衮冠冕堂皇地尊自己的正妃,正妃死后又到处找女人。满人私生活纵然再荒唐,也未必容许一个皇太后给一个亲王做小。

二、太宗已驾崩四十五年,且其墓中有多位元妃、皇后及贵妃。即便孝庄已为皇太后,成了孝庄文皇后,但她始终得排在其姑姑、孝端文皇后之后。她作为一个成熟的女政治家,不会拘泥于儒家礼教观念小节,不情愿成为一个古墓中的陪葬品。

三、其子顺治帝英年早逝,而其竭力扶持的康熙帝正在多事之秋,为其真心牵挂。将死之人,未必还需要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的真实情感遮羞。同时,她也希望看到自己殚精竭虑服务了四十多年的清王朝繁荣鼎盛。


以礼观书

按照规距,孝庄去世后是没有条件和皇太极合葬的。

皇太极是皇帝,孝庄只是皇后,而且是皇太极死后封的,皇帝为尊,皇后为卑,如果皇后先去世,等皇帝驾崩,把皇后墓打开,尸骨拿出来,和皇帝合葬一处。皇帝先驾崩,皇后后去世,不能动皇帝的陵墓,只能在帝陵旁边建一个相对小些的陵墓安葬。因为孝庄比皇太极去世晚,所以不能合葬。这是第一个原因。



皇太极驾崩时,孝庄只是妃子,按古制能和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所以,孝庄即使先去世也不能与皇太极合葬,她不够资格。孝庄当过皇太后,也当过太皇太后,就是没当过皇后,她被称为孝庄文皇后,是因为母以子贵,儿孙们给封的。这是第二个原因。

孝庄在皇太极那里,只能陪葬不能合葬,这是毫无疑问的。那孝庄为什么连陪葬都不愿意呢?



孝庄和皇太极的婚姻是为拉近满蒙关系而结合的政治婚姻。孝庄只生育过一个孩子,就是爱新觉罗福临。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孝庄并不受宠,她和皇太极并没有深厚感情。而她和多尔衮的感情,我个人认为,要比皇太极深得多。孝庄下嫁多尔衮,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为了福临能坐稳皇位,她都必须对多尔衮付出真情。真情的碰撞,必然产生感情的火花。虽然孝庄对多尔衮的感情付出带有条件,似乎动机不纯,但是却换回了多尔衮的真爱。应该说,孝庄和多尔衮的感情,远比与皇太极的感情深得多。



另一方面,孝庄为了顺治和康熙,她付出太多太多。她对顺治和康熙的感情,也远远超过对皇太极的感情。

皇太极死后葬在北京,顺治死后也葬在北京附近的东陵,康熙将来驾崩也会葬在北京。孝庄情感上最近的人都留在了北京,那你说她能愿意回沈阳陪葬皇太极吗?

所以孝庄在临终前交代,不与皇太极合葬,她要和子孙们在一起。当然也想离多尔衮近一些,不过这个理由,她有点儿说不出口。


豫有得

其实满清是游牧渔猎民族,其对男女关系家庭伦理与汉族有巨大差异,比如孝庄太后出身的蒙古族就不强调所谓的血缘亲缘而是所谓养恩,最典型的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蒙语客人)而满族也有拉帮套的婚俗(简单说就是一妻多夫)所以孝庄太后才没有与苍狼合葬(当时皇太极这个名字是没有的,这是后来乾隆皇帝为了编写史书的时候给祖宗们起的,实际上是野猪皮,苍狼,黄狼)


万岁1148858845

两种可能1.她真的嫁给了多尔衮或者她舍身于多尔衮而无颜面对丈夫;2.她不想离开她深深牵挂的儿子和孙子,相比之下她与皇太极的“感情”是微不足道的。个人观点,不知道是否帮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