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如果真的造反,刘邦会不会打不过他?

悦食客家

可以毫无疑问的告诉你,若是韩信真的想造反,刘邦是打不过韩信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韩信手中要有兵,若是手中没有兵,那也只能算是韩信的意淫。

刘邦在干掉钟离眛之后,为什么会把韩信给扣押起来,然后再把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呢?

其实刘邦就是怕韩信谋反,毕竟在汉代作为诸侯王的,是有军队统领权的。所以,诸侯王是能对皇帝造成威胁的人。

若是刘邦把韩信贬为诸侯王,然后再把他安插在都城,自己可以监视的范围之内,韩信的一举一动,刘邦都能了如指掌,这时候刘邦就不怕韩信了。

刘邦为什么那么怕韩信,势必要把他囚禁在自己身边呢?

在韩信刚平定完项羽时,刘邦为什么那么急于把韩信由齐王改成了楚王,然后又把韩信贬为淮阴侯的呢?

就是韩信这个人太厉害了,只要是经过他训练的兵,不管这个兵之前打没打过仗,是老还是弱,他都能把这些人给训练成一流的士兵。

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他曾经有两次从韩信手中抢夺韩信的兵,然后在让韩信招募新兵,带领这些新兵去攻城略地。

结果是刘邦带走韩信之前训练过的兵依旧打败仗,而韩信则不同,他刚训练几个月的士兵,仅仅三万之众,就能打败赵国二十万精锐,这就是刘邦惧怕韩信的原因。

韩信统兵的顶峰时期,是在他占领齐国后,这时候他手里有三十万将士。可是,这三十万人在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又被刘邦给带走了。

韩信又成了光杆司令,他去楚国上任的时候,士兵都被刘邦给调遣走了。韩信也很郁闷,不过他也不怕,在招募一些新兵,去训练一下就行了。

韩信训练这些士兵的结果是,刘邦想找韩信事的时候,不敢来和韩信一战。

当时刘邦和陈平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刘邦告诉陈平,我听说韩信要谋反了,我要带兵前去捉他。

陈平问刘邦,韩信谋反是谁说的?天下百姓知道吗?韩信自己知道他要谋反吗?

刘邦说百姓也不知道,韩信也不知道。

你看,这分明是刘邦在陷害韩信。

陈平又问刘邦,你去打人家韩信,你觉得你的兵能打过韩信的兵吗?

刘邦说不能。

陈平又问刘邦,那你的将能打过韩信吗?

刘邦说也不能。

陈平就急了,兵是兵不如人家,将是将不如人家,这个仗还打个毛呀。

这样就贸然前去打韩信,分明就是送死去呀。

但是,也不能任韩信逍遥法外呀,刘邦始终是要拿韩信开刀的。

陈平就告诉刘邦,其实捉拿韩信,并非需要武力,你找几个人来,等见到韩信的时候把他给擒住就行了。

很显然刘邦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陈平告诉刘邦,我听说古代的君王,去地方游玩的时候,各地的诸侯王就会来觐见。你不防去楚地云梦泽游玩,到时候韩信肯定会前来迎驾,那时候他带的人不会多。你安插几个人,把韩信捉住不就是了。

刘邦对着陈平树立了大拇指,这确实是一个高名的策略。

结果韩信就是这样被刘邦给捉住的。刘邦捉住韩信后,就把他贬为了淮阴侯,然后把他囚禁在了都城。

这也反映了刘邦是惧怕韩信的,不能让韩信手中有兵,否则,大汉江山就会不稳固。


史学达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首先要讨论一个背景,就是刘邦把韩信这个大杀器撒出去,是不是撒出去就不管了?随你称王称霸,拉起队伍来回头揍刘邦?

换句话说,刘邦对韩信留了什么后手没有?

空谈无益,还是直接上《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之下魏破代,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这个时候,韩信是以左丞相领兵破魏、代两国,接下来就是“背水一战”了,韩信与张耳数万人大破赵军二十万,也是这个时候,俘虏广武君李左车帮他规划下一步的战略,说的是:

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

如什么是呢?让韩信和张耳合作,在赵国偃兵修武,以外交手段威胁燕国和齐国,从而完成牵制燕、齐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取赵地民心、军心。

那么,刘邦是怎么做的?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脩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想想看,在刚刚大败二十万敌军的无敌统帅的卧室里,拿到他的印符,这个难度是不是赶上偷天换日了?刘邦俩人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还用说吗?肯定是在韩信身边的亲卫有内应,或者说根本就是刘邦派的人,所以,韩信对于刘邦来说没秘密,也没威胁,否则,刘邦就不是赌博,而是发疯了。

再看“夺”字,也就是说,刘邦就没想给韩信留下宿将、老兵。

再往下呢,韩信破龙且二十万大军,齐国占领,就是求封齐王,刘邦派张良去封王,后面跟了一句什么?

徵其兵击楚。

击楚的兵谁来带?看《灌婴列传》,灌婴将齐军击楚,也就是说,韩信的兵,又被灌婴带走南下打楚国去了。在这之前,灌婴这个老资格的丰沛元从,明显就是刘邦派在韩信身边的高级钉子。

再往后呢?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

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

这里,我们不用去谈刘邦的反复无常,只谈一个,韩信的部队,为什么三番五次被刘邦夺下?为什么能夺下?韩信就一点不长记性吗?

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韩信军队的中上层,本身就被汉军将领把持,或者说被“丰沛元从”功臣集团占据了,韩信就算想反,将吏也不会跟着反,这就是有团伙和没团伙的区别。

所以说,韩信造反能不能赢就是个笑话,他就算一意孤行,也很可能刚刚动手就被镇压了。


刘三解


韩信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为什么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还纠结于他的死呢?关于韩信,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韩信军事才能太强大了2.韩信受汉王知遇之恩,不会造反,即使造反,也是被逼的3.韩信必须要死,无可避免4.韩信的人生是完美的,没有遗憾,就算是有点遗憾,也是小遗憾5.韩信和刘邦的故事是千古君臣际遇的典范,这个故事总体来说是也完美的。

关于韩信的军事才能,不用多说了,我们直接说说韩信和刘邦的感情。韩信拜帅前受过很多屈辱,怀才不遇的时间太久了。有过怀才不遇的感觉的人,肯定能够明白那种滋味,人才被庸才指指点点,甚至嘲弄。这种情况下,韩信多么渴望得到施展才华的平台啊!刘邦隆重的拜帅仪式,是韩信一生最幸福的时刻。韩信对刘邦的感激,肯定不亚于诸葛亮对刘备以及商鞅对秦孝公。一饭之恩尚思报效,何况这天高地厚的知遇之恩?

韩信为刘邦回报了经天纬地的功勋,也回报了自己的生命。再说说刘邦,韩信功劳这么大,刘邦在内心不可能对韩信没有感激的,这从对韩信的封赏也可以看出。。可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能凭感情做事。韩信功劳太大,才能太突出,军中威望太高(参考樊哙对韩信的态度),太年轻(死的时候只有32岁),为了以后政权的稳定,刘邦必须要临死前除掉韩信。这是一个没有其他办法的选择。所以我们面对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必要纠结于韩信有没有想造反。

刘邦说韩信造反是不得已,我们今天还说韩信造反是对他的一种人格侮辱。我们也没有必要纠结于韩信有没有办法可以免于一死,没有办法,要有只有一种,就是当初的三分天下。但是那样做,是违背韩信的良知的。韩信身受刘邦大恩,他不可能在刘邦没有对不起自己的时候背叛刘邦,拜帅的一刻已经决定了自己功高盖主被杀的命运。可是如果这一切从头,韩信仍然要走上拜将台,迎接自己的人生舞台,历史使命和人生宿命!


笑搞

刘邦打不过齐王、楚王时韩信,淮阴侯的韩信打不过皇帝刘邦。韩信之死乃至族灭就真的是他造反的原因。怎么会这样呢?

韩信的失败,在于该造反时他臣服,该臣服时他造反。



韩信见异姓王惨死越来越伤心,就在刘邦的地盘,密谋与陈郗联合。趁刘邦不在,来个里应外合。结果事泄,被萧何与吕后诱入宫中,国士无双就这样无了。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时行不至,反受其殃。上天给你你不要,上天必惩罚你;机会来你不争取,反而遭受灾祸。

韩信打仗无人能及,刘邦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项羽也不是。项羽三万军队能扫平刘邦五十六万大军,韩信难道不能?刘邦打英布都费力,至于韩信军队里有刘邦内奸就更不是问题了,韩信只要决心造反肯定先除奸。

上策:如果韩信在楚汉之争时,听从项羽使者武涉以及自己谋士蒯通意见。我的策略比他们更好一些,那就是以中立之势,努力发展。等他们一个惨胜,一个必败之时,在一举拿下惨胜的那个。届时,韩信成为大齐王朝的开国君主,绝非难事。最不济也弄个楚汉齐三国。

中策:齐王变楚王时,还对刘邦抱有幻想,结果被刘邦以天子巡游轻易而举把他抓获。天子巡游是陈平的主意,因为刘邦打不过韩信。个人认为,如果韩信这时造反,并联络其他异姓王,刘邦就很危险。轻则天下大乱或分为汉楚。重则韩信就要成为未来的楚太祖。刘邦就是以项羽分封不公而联合异姓诸侯王成功的。那么韩信也可以以刘邦打击异姓王,而使异姓王团结起来,共击刘邦。

下策:淮阴侯的韩信,没有一兵一卒,还被刘邦限制监控,他这时实在受不了。就联合陈郗造反,结果韩信被族灭!

你以为你不当皇帝就会幸福吗?该出手时你缩头,才是满门抄斩的原因。本来是皇帝命却落得绝后!

有机会有实力时你不忍心,无机会无实力时你受不了。这种战神遇到政圣,就注定了家破人亡,背负骂名,让人扼腕长叹!


福垊

个人觉得,韩信若真的造反,刘邦应该打不过他的。

韩信“兵仙”“神帅”可不是白叫的,他可是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刘邦自己也评价韩信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朝信。”

荥阳之战后刘邦闯韩信军营夺了韩信帅印和兵马,只留下两千多人给韩信,之后韩信手中有多少人,三十多万人,除了少数人是刘邦留下来的汉军,其余的人都是新募来的新兵与其他六国的降兵,这些新人对刘邦不可能有感情,也不可能听刘邦的,韩信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易如翻掌!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韩信若反,是件多少容易的事。韩信拿下韩国之后向刘邦要代齐王,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不想给,但把旁边的陈平与张良给急坏了,张良当时就说:“韩信如反,无人能及。”张良是谁,“汉初三杰”之一啊,善于运筹帷幄之人,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韩信的实力。项羽当时还派武涉来当说客,希望韩信反,韩信如果没有反的力量,项羽怎么可能这么做?刘邦本意并不想分封异姓王,为何还要封韩信为齐王,那是怕韩信真的反了他控制不了,属无奈之举,如果韩信无反的能力,刘邦绝对不会这样委曲求全的,毕竟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受员工胁迫的,除非不得已。韩信就有这个实力胁迫了刘邦。


说到韩信的实力,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几乎是韩信打下来的,他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平定了魏国,北伐拿下代国,接着击败赵国,之后北上降服燕国,东击齐,最后垓下围歼楚军,迫使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自此韩信闻名海内,威震天下。


很多人说韩信没有政治眼光,性格优柔寡导致无谋反之心,错过了剻通之言。与这个说法相比,我更倾向于韩信是因为他骨子里“士”的思想根深蒂固,正所谓“士为知其者死”,刘邦就是那个赏识他了解他提携重用他的那个人,所以他不可能反了刘邦,萧何评价其“国士无双”是有原因的。再者说韩信是常胜将军,性格不可能优柔寡断,相反他应该是个果断判断力极强的人,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还有,他一直都明白他要的是什么,在投靠项羽时得不到重用他毅然离去,初投刘邦时,只得一个小官当,他又萌生去意,直到封他做了大将军给了他兵马后,他觉得得到重用了,才安定下来为刘邦打天下,同时也是在圆自己的诸侯梦,最后当了楚王圆梦了也因为功高震主被吕后和萧何用计害死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这么来了……


红烧茄子ing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西汉之后的许多朝代都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当年韩信没有顾及刘邦的提拔之恩,果断的造反,那么也不会落得一个被诛灭的下场。正如题主问的那样,韩信如果真的造反,刘邦能打过他吗?

答案是肯定的,韩信即使造反也会被很快消灭的。为什么呢?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天下大乱,以两个人为中心形成了两股巨大的势力。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项羽在巨鹿之战一战成名,坑杀四十万秦兵后更是天下震惊。但是项羽的名是个恶名,是个屠夫的名声。

刘邦名声四起是在攻破武关,进入咸阳之后,刘邦率先完成了入关的任务,先入关中者为王,无形之间人们都对这个新的关中王有所期待。而刘邦在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因此在名声上刘邦是美名。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韩信投靠,英布投靠,彭越投靠。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还不能尽用,所以在楚汉大战时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却和刘邦打成了平手。

这时韩信在北方开辟新的战场,从战略上包围了项羽,因此如果韩信造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是韩信真的能造反成功吗?答案是不能,为什么呢?

韩信的官职是大将军,大将军的权利是指挥将军们如何排兵布阵,冲锋杀敌。因此只要将军们对他效忠 ,这只军队基本上就是他的了。但是当时的情况不是这样的,韩信率领的大军,其中重要的将领樊哙、灌婴、周勃,曹参、卢绾、夏侯婴这些人都是刘邦的死党。

从另一方面说刘邦的军队其实是一只由乡党组成的私家军队,如果把这只军队比作是公司的话,刘邦就是个CEO,而韩信只是个执行经理而已。如果刘邦发话,这些将领立马会率领军队就地逮捕韩信,而韩信就会变成一个光杆司令,任人屠宰而已。

相同的情况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诸葛亮突然病逝,魏延作为大将军掌握着军队,但是这只军队其实是以诸葛亮及其丞相府成员为威望组成的一只军队,诸葛亮死后虽然魏延最能打,也是最具军事才华的将领,但是其他将军都听杨仪的,为什么呢?因为杨仪是诸葛亮的副手,诸葛亮死后自然大家都以杨仪为首确定方向,而不是以魏延手中的令牌来决定去留。

所以最终双方火拼的时候,魏延手下的人根本没有几个,轻松的被杨仪击败,最后被马岱追上,父子三人都死于马下。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如果韩信真的造反也不会成功,刘邦一句话就可以就地灭了他。


每日趣评

韩信既能把刘邦推上神坛,也能把其拉下神坛,不然的话就有负一代名将的盛名了。刘邦也承认自己的强项就是做领导,集天下英才为其所用,别的方面还真是欠缺很多。

芒砀山起事,刘邦慕项羽威名,率不足百余苦役投靠项羽。刘邦是个好钻营的人,虽然打仗没什么本事,但是善于拢络人心。后来抓住机会混了个汉王,到此才算有了自己安生立命的根本。

秦朝灭亡后,项羽称霸群雄,随后分封各路反秦诸侯。刘邦发现项羽并没什么一统天下的打算,而且要衣锦还乡于江东,所以他觉得自己有戏可唱,遂开始运筹夺取江山成就大业的计划。项羽认为刘邦的行为就是一个投机小人,根本没有放在眼里,甚至还觉得他还不如被自己视为鼠辈的彭越之流。心情不爽的时候就拿刘邦出出气,刘邦基本上每次都被打的抱头鼠窜。而刘邦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生命力顽强,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还是挺了过来。事实证明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行。


后来韩信的出现,让刘邦有了和项羽一起对弈的信心。韩信不负其所望,为刘邦平南灭北一马当先,短短数年时间败项羽于垓下,使其自刎于乌江。兵不血刃威服礼仪之邦齐国田氏,各地大小诸侯更是望而生畏纷纷臣服投降。最终四海一统,天下归汉,韩信首功。

刘邦称帝后,英布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平叛,最后英布虽被灭,但刘邦中箭差点丢了性命。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下犯境,刘邦率40万大军御驾亲征。后被冒顿单于围白登山七天七夜,后谋士陈平设计收买了冒顿的老婆,才狼狈脱险。

如果用韩信打这两场战争,结果肯定会是另一个结果。所以说韩信如果造反,取刘邦如探囊取物,正是因为刘邦知道韩信的厉害,所以才处处小心提防,韩信被夺兵权后还一贬再贬。最后为绝遗患,还怂恿吕后杀死韩信。


国史通解

但就问题而言,如果韩信造反,刘邦肯定是打不过他的,这毫无疑问,在韩信的时代之中,军事方面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本来唯有项羽可以一拼,因为项羽的部队战力最强,但是项羽又没有韩信的智慧。韩信是中国历史上1000年才出现一个的军事家,在他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具军事方面的挑战性,而刘邦根本称不上军事家,让他带兵去和韩信打仗,无疑是去送死,所以单论双方交手打仗的话,刘邦是必败无疑的。

但是我想问题的提问者最终要问的是,韩信如果反叛刘邦,那么时局会怎样?结果会怎样?我认为如果韩信反叛刘邦的话,那么他将会走一条和项羽一样的老路,将会有和项羽类似的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项羽当初就是这个样子的,巨鹿之战后,项羽同样是无敌于天下的,天下诸侯见了项羽,无不匍匐向前跪拜,项羽也如愿的得到了天下,但是天下那么大,一个人无论如何管不过来,于是项羽采用了分封诸侯的办法去管理,结果各地诸侯又纷纷叛乱,项羽在平叛的过程中消耗掉了自己的实力,而各地诸侯却壮大起来,最终,刘邦联合各路诸侯,在韩信的指挥下,灭掉了项羽。

韩信如果反叛刘邦,也会像项羽那样无敌于天下,诸侯无不臣服,但各地仍然会反叛,韩信的谋士蒯通采用的分封制的方法和项羽的也是一样的,即便后来刘邦采用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方法,各地仍然不断有叛乱,所以对韩信来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很难。在守天下的智慧上,众人都不如刘邦,比如刘邦成功得到了汉中、川蜀,三秦百姓的支持,所以才有资本争雄天下,后来他得到了天下,也很会收服各诸侯国百姓的人心,比如项羽的老家江东一带,本来都以为刘邦会仇视那里,但是刘邦却采用了怀柔政策,还派人给项羽以及楚国的王公贵族等守墓,很快安定了天下人心,所以人心向汉,反叛的越来越少。

但韩信得到的燕赵和齐地则是靠武力得来的,而以韩信的性格,他如果称霸天下的话,和项羽的区别不大,或者是像秦始皇那样的暴君,因为他的性格太骄傲自大,比如汉朝建立后,韩信看吕后的妹夫樊哙这样的人如屠狗之辈,不屑与之为伍,拜托就是你心里那么想也不要表现出来好吗?要知道樊哙很佩服韩信的军事能力,是很敬重他的,对自己的粉丝这样做,还会得到粉丝的尊重吗?所以他这样的性格最终也会闹个众叛亲离。

韩信之所以不反叛刘邦,一是如果那样做的话他还不上刘邦的人情,会被天下人看不起,因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以衣衣之,以食食之,还为他搭建高台,在三军将士面前对他封台拜将,这样的恩遇,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反叛的。因为一旦反抗,必将失去人心众叛亲离,陷入失道寡助的境地。这就像现在的一家企业,董事长刘邦很隆重的任命了韩信这个总经理,非常信任也非常给面子地将所有大权都交给他,在没有对他有任何不好的情况下,总经理突然反叛将资产据为己有要单干,而且还要和董事长对着干,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公道的。

更何况,韩信最初攻城略地带领的兵将还都是刘邦的老部下,这些人也不会支持韩信反汉刘邦,如果他公开叛变刘邦,其内部必定会经历不少的折腾,即便他胜利了,也是元气大伤,如果没胜利,下场将是死路一条!

那么如果韩信真的叛变了刘邦,要和刘邦打仗,刘邦会怎样呢?其实不过是上演当初对项羽那样的故事罢了!刘邦不会和韩信交手的,明知打不过还打什么呀?所以刘邦会向韩信示弱以找机会,要知道刘邦手下人的智慧比韩信方面聪明得多,一个萧何就足以把韩信玩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何况刘邦还有张良和陈平呢?和这两个人玩手段,韩信更不是对手。所以韩信不傻,他如果真听剻通的去造反才是傻,韩信是个军事家,做事情肯定会计算胜算有多大,没有胜算的事情,他才不会去做,所以他知道反叛刘邦没有多大胜算的,但如果服从刘邦,刘邦也不会亏待他,后来消灭项羽后,他得封淮阴侯,如果不是他收留了不该收留的人,刘邦也不会怀疑他造反,并且韩信到长安后,刘邦也没有亏待他,虽然他常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刘邦也都没跟他计较,要知道杀韩信的是吕后不是刘邦,而且韩信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要造反了,这样的行径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被容忍的,所以韩信被杀实际上并不冤。我们可以把他和唐代大将郭子仪的事迹作一下比较,两个人对君王的功劳大小都差不多,如果韩信能像郭子仪那样为人处世,他的一生就不会以悲剧收尾。


超能古博士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他从来都不会仅仅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从来不会独吞胜利果实。

他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楚,所以他对“汉初三杰”如此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再加一条,论单打独斗,他可能比不上当时的任何一个出色的武将,所以项羽当年要和他在战场决斗,他不但拒绝了还对项羽破口大骂。

在刘邦独立指挥下进行的大规模战争中,他几乎没有取得过胜利(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三万吊打,三十二万大军被困白登之围,能够平定叛乱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汉朝已经基本稳定,且叛军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但刘邦之所以能够大败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就是因为他太得人心了,太多人乐于为他所用了。所以在楚汉相争的最终阶段,韩信、彭越、黥布都对他鼎力相助,这才让刘邦稳坐大汉江山。

更为奇特的是,刘邦之得人心是超越阶级的——他的属下听他的,他属下的属下还听他的!比如《史记》中有这么两条记载:“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刘邦)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这意味着,虽然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他的兵再多,也都不效忠于他,而是效忠刘邦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蒯通当年劝韩信背叛刘邦,来个三足鼎立,这听起来很有道理,韩信依然拒绝了。虽然面上他说刘邦对他多好,但是韩信知道这并不可行——当时他手下第一武将是灌婴,第一文臣是曹参,这俩可都是刘邦的死党啊

所以,韩信的确是远超刘邦的军事天才,而且曾经直接指挥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但可惜的是,这个部队不向他效忠,一旦他选择反叛,就可能成为无兵可用的匹夫。刘、韩的虚拟战争中,单打独斗或者领兵作战,韩信都赢了。但是,在开打之前,他就已经输了。


国史通论

首先说这个问题问的好,如果单从军事才能上说,刘邦不是韩信的对手,但是要从政治上来讲,刘邦又不是韩信能及的。


说起韩信,大家都知道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早年韩信投靠项羽,但是得不到重用,后来经过萧何的举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而历史上“胯下之辱”指的就是韩信,可见此人能屈能伸。后来,刘邦采用了韩信的建议向北发展,避开项羽的锋芒。




后来韩信平定了魏国,降服了燕国,灭掉了赵国,基本形成了和项羽南北并立的局面。楚汉战争中,韩信出其不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最后项羽无奈在乌江自刎。



可以肯定的是韩信不会造反,因为当年自己在项羽那处处受排挤,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刘邦赏识他,让他做了大将军,而刘邦就是韩信的伯乐,试问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谁会想着造反呢?



既是韩信造反成功,前期刘邦可能不会是韩信的对手,但是也别忘了刘邦手下还是萧何和张良两位谋士,彭越、英布两位大将,实力也不容小觑。韩信再牛也只是个军事家,而在政治方面他可以说是个文盲,而反观刘邦在政治方面的作为,是多少个韩信所不能比的。既是韩信造反,最终也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