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台灣?

它,已有數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進時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它,振翅欲飛,抬頭仰望著中國兩千年的天空。

它就是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被稱“壺中之王”“最美東方青銅器”的蓮鶴方壺。它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49年冬,國民黨政府倉促逃離大陸時,曾把蓮鶴方壺裝箱打包,打算運往臺灣,當飛機抵達重慶機場時,眼看就要登機飛往臺灣,由於解放軍及時佔領機場,才留住了它,使它免於飄零他鄉的命運。蓮鶴方壺共一對兩件,1950年,河南省文化代表去重慶接收時,文化部代表留下一隻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所以現在兩隻分別藏於河南省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兩隻蓮鶴方壺,形狀一致,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博物院藏高125.7cm,稱為“立鶴方壺”,河南博物院高126.5cm,稱“蓮鶴方壺”。兩件方壺重量相同,均為64.28公斤,口為方形,長30.5cm,寬54cm。

下面我們通過圖片仔細看看這隻壺的精美程度,就可以得到國民黨決定把它偷運去臺灣的原因了!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壺身為扁方形。

壺的腹部裝飾著蟠螭紋,龍角豎立。壺體四面還各裝飾在一隻神獸,獸角彎曲,肩生雙翼,長尾上卷。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壺頸兩側還裝飾有龍形雙耳。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圈足下有兩條卷尾獸,身作鱗紋,頭轉向外側,有枝形角。承託壺身的卷尾獸和壺體上裝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互相呼應。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最絕妙的部分是壺冠上,壺蓋鑄兩層蓮花次第開放,形成兩個同心圓,蓮瓣上佈滿鏤空的小孔。蓮瓣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隻仙鶴立在花瓣中央,作振翼欲飛和引吭長鳴狀,把方壺引向天空。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現實中具有攻擊力的蛇、虎等,加上幻想中的翅膀,組合成當時流行的獸面紋、蟠螭紋。它很符合我們對商周青銅器的即有印象,猙獰恐怖,令人望而生威,那是政治和權力的象徵,主要用於祭祀,需要具有巨大的震懾力。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大睜著的獸目、彼此纏繞的無角龍、長著雙角雙翼的怪獸,它們衝出了最直覺純真的幻想,就像模板一樣,裝飾在當時的各類青銅器上,把青銅器打扮得恐怖嚇人,以展示所有者的威嚴和地位。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然而,在這些怪獸和蟠螭之上,向我們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怒放的荷花中欲飛的仙鶴,向我們呈現一幅“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的鄭國之風。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精緻靈動,立鶴走獸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突破了商周青銅器莊重、威嚴的格調,蓋上蓮、鶴裝飾更是商周時期前所未見,反映了春秋時期金屬製作工藝的新面貌,堪稱青銅之瑰寶,被郭沫若老先生譽為“東方最美的青銅器”。

蓮鶴方壺是可以比肩司母戊鼎的青銅器,稱之為國家一流國寶一點不為過。蓮鶴方壺,在製造時採用當時的“高科技”——“分鑄法”鑄成的, 它是用泥土作模,焙燒後翻製陶範,零件分別預鑄,整體合鑄而成。其中立鶴鑄在一塊平板上,可以單獨取下。二十個雙層蓮花瓣預鑄,再與蓋的主體範拼合淺鑄,雙耳及杯、腹四角飛龍,頸前後蟠龍以及二龍足,都是預先鑄成,再與器的主體合鑄。那時還沒有數控機床,但這並不妨礙當時的工匠不差毫釐地把各自分鑄的零件連接到一起,堪稱“青銅時代的絕唱”!

為什麼國民黨要把這一國之重器偷運去臺灣?

而且,古代的青銅器都是一器一模,製作完模子就被打碎了,世界上很少能有兩件一模一樣的古青銅器,可是青銅蓮鶴方壺做到了,這以當時的工藝算是一個奇蹟!因此,1999年,鐘鼎青銅器復仿製的蓮鶴方壺被國務院指定為外交禮品。

另外,到了周代酒器已經走到了末路,春秋時代遺留到今天的青銅酒器更不多見,蓮鶴方壺因此而愈顯珍貴,它也因此成為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