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它,已有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进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它,振翅欲飞,抬头仰望着中国两千年的天空。

它就是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被称“壶中之王”“最美东方青铜器”的莲鹤方壶。它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仓促逃离大陆时,曾把莲鹤方壶装箱打包,打算运往台湾,当飞机抵达重庆机场时,眼看就要登机飞往台湾,由于解放军及时占领机场,才留住了它,使它免于飘零他乡的命运。莲鹤方壶共一对两件,1950年,河南省文化代表去重庆接收时,文化部代表留下一只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以现在两只分别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两只莲鹤方壶,形状一致,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博物院藏高125.7cm,称为“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高126.5cm,称“莲鹤方壶”。两件方壶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cm,宽54cm。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仔细看看这只壶的精美程度,就可以得到国民党决定把它偷运去台湾的原因了!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壶身为扁方形。

壶的腹部装饰着蟠螭纹,龙角竖立。壶体四面还各装饰在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壶颈两侧还装饰有龙形双耳。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最绝妙的部分是壶冠上,壶盖铸两层莲花次第开放,形成两个同心圆,莲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立在花瓣中央,作振翼欲飞和引吭长鸣状,把方壶引向天空。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现实中具有攻击力的蛇、虎等,加上幻想中的翅膀,组合成当时流行的兽面纹、蟠螭纹。它很符合我们对商周青铜器的即有印象,狰狞恐怖,令人望而生威,那是政治和权力的象征,主要用于祭祀,需要具有巨大的震慑力。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大睁着的兽目、彼此缠绕的无角龙、长着双角双翼的怪兽,它们冲出了最直觉纯真的幻想,就像模板一样,装饰在当时的各类青铜器上,把青铜器打扮得恐怖吓人,以展示所有者的威严和地位。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然而,在这些怪兽和蟠螭之上,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怒放的荷花中欲飞的仙鹤,向我们呈现一幅“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的郑国之风。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精致灵动,立鹤走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破了商周青铜器庄重、威严的格调,盖上莲、鹤装饰更是商周时期前所未见,反映了春秋时期金属制作工艺的新面貌,堪称青铜之瑰宝,被郭沫若老先生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

莲鹤方壶是可以比肩司母戊鼎的青铜器,称之为国家一流国宝一点不为过。莲鹤方壶,在制造时采用当时的“高科技”——“分铸法”铸成的, 它是用泥土作模,焙烧后翻制陶范,零件分别预铸,整体合铸而成。其中立鹤铸在一块平板上,可以单独取下。二十个双层莲花瓣预铸,再与盖的主体范拼合浅铸,双耳及杯、腹四角飞龙,颈前后蟠龙以及二龙足,都是预先铸成,再与器的主体合铸。那时还没有数控机床,但这并不妨碍当时的工匠不差毫厘地把各自分铸的零件连接到一起,堪称“青铜时代的绝唱”!

为什么国民党要把这一国之重器偷运去台湾?

而且,古代的青铜器都是一器一模,制作完模子就被打碎了,世界上很少能有两件一模一样的古青铜器,可是青铜莲鹤方壶做到了,这以当时的工艺算是一个奇迹!因此,1999年,钟鼎青铜器复仿制的莲鹤方壶被国务院指定为外交礼品。

另外,到了周代酒器已经走到了末路,春秋时代遗留到今天的青铜酒器更不多见,莲鹤方壶因此而愈显珍贵,它也因此成为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