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康:法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IP?

2018年4月12日,法制晚報知名視頻直播欄目《法律大講堂》推出了最新一期節目,本期嘉賓為法律出版社副編審、資深法律媒體人楊大康。楊大康老師在直播過程中詳細介紹了法律人打造自己IP的方式,本期直播通過鳳凰直播、北京時間、騰訊直播、一直播四大主流平臺直播,吸引了超過14萬餘名網友在線收看了這場直播。

法律大講堂|楊大康:法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IP?

IP,特指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跨媒介內容運營,2014年起,以BAT為首的資本和各大製作方都在瘋狂追逐IP,一時間,以文化娛樂為首,各大行業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的IP。那麼法律人要不要打造自己的IP?該如何打造呢?本期《法律大講堂》直播,法律出版社副編審楊大康走進法晚直播間,就該話題做深入解讀。

法律大講堂|楊大康:法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IP?

“IP的本意是知識產權,進一步來說是知識產權保護,但隨著文化傳媒產業的發展,它的定義演變為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跨媒介內容運營。”在直播開始,楊大康為大家解釋了“IP”的概念。

他表示,將“IP”一詞用在法律人的範疇,應該將“打造”改為“建立”更為恰當。這裡所說的法律人主要是指一部分法律人,不是廣義的概念。國家司法機關中的法律人的傳播,應該主要是普法教育和職業展現方面。律師群體應根據其不同特徵和性質,有必要建立個人的IP。在互聯網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越來越不靈了,而法律人的IP主要體現在影響力上,它的社會效益要高於經濟效益

關於法律人建立自己IP的條件,他以律師為例列舉了三個要素:成功的案例是前提,如果“酒不香”,再怎麼推廣也沒有用,一個律師是否“厲害”,就像醫生做過多少大手術一樣,成功的、有說服力的案例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其次政治導向正確,三觀要正,這是硬條件;最後,要有樂於分享的精神。

法律大講堂|楊大康:法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IP?

法律人經過長期的訓練,描述一件事情講究“全面,精準”,但嚴絲合縫的敘述方式,是傳播上的大忌,傳播講究的是三點:簡單,具體,意外。這樣的模式可以讓對方很難忘記你描述的事情。

將你的觀點在合適的媒體上傳播,著作在合適的渠道推廣,活動在合適的範疇展現,就可以慢慢實現個人IP的建立”

,楊大康總結道,這是法律人建立自己IP最核心的內容。

作為一名資深的圖書策劃人,此次直播楊大康還帶來了他的策劃作品《田文昌談律師》。楊大康介紹,田文昌作為幾代法律人的偶像,是一位有著重量級身份和傳奇經歷的律師,本書在田老師去年70歲生日時推出,分7個部分,收錄40餘幅珍貴照片,蒐集了1996-2017年田文昌律師在不同場合對於律師、律師制度的觀點和看法。

法律大講堂|楊大康:法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IP?

除了策劃出書,楊大康目前還在做一檔視頻節目——“大民大康微訪談”,他與編者楊大民(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資深律師)想通過2-3分鐘短視頻的方式,瞭解不同行業的人對於當代律師的認知。目前已有一些知名的行業代表參加了訪談,比如法學泰斗江平,著名演員唐國強,著名笑星潘長江,硬筆書法家龐中華等參加了節目訪談。

楊大康說,《大民大康微訪談》目前已做到37期了,目標是做到100期,訪談視頻每週二在他的公號“康友法”推出,希望有更多的小夥伴們關注。

法律大講堂|楊大康:法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IP?

嘉賓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