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爲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1862年,打完安慶之戰後的曾國荃,在老家湘鄉調整了數月之後,又一鼓作氣率軍直逼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他先是掃蕩了附近的各個據點,隨後,佔據雨花臺,按照湘軍以往一貫的策略,曾國荃沒有急著攻城,而是駐紮下來,將天京團團圍住。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曾國荃素有“曾鐵桶”的稱號,這是指他在攻城的時候,總是將城池圍得水洩不通,連一隻蒼蠅都飛不出去。他深挖戰壕,一般是前方挖一道,後方挖一道,並修建高牆。這樣的做法,既是防止城裡的人魚死網破的突圍,又是防止身後有援兵的突進。

此時的湘軍,形勢並不太好,疫病橫行,士氣低落。但是,曾國荃並沒有洩氣,他與弟弟曾國葆一起,打退了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的反撲,還擊斃了對王洪春元、德王唐日榮。看起來,南京城近在咫尺,朝夕可破。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不過,也是在剛剛打退太平天國的援兵之後,曾國葆卻因為傷病嚴重,最終倒在了勝利的前夕。他的離世,讓曾氏兄弟扼腕嘆息。曾國藩在位曾國葆的墓誌銘中,悲憤交加地寫道: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稍微讓他們寬慰的是,曾國葆畢竟是戰死於沙場,而朝廷對他的優撫也很深厚,追贈按察使銜。李鴻章向朝廷奏疏其功績,又以二品撫卹,並贈內閣學士,還賞賜了一個騎都尉世職。不僅如此,為了平撫曾氏兄弟的傷心,朝廷甚至將曾國荃擢升位浙江巡撫,就是讓他化悲痛為力量,儘快拿下南京,取得最後的勝利。

朝廷此舉可謂用心良苦,曾國荃是一介秀才出身,如果不是戰爭,要麼就是教書匠,要麼捐官做個小吏,是絕對不可能坐上如此要職的。因此,他比本來就是翰林學士出身,早已在京城擔任過侍郎的曾國藩,對於官職的渴望更為強烈。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不過,曾國荃卻寫信給曾國藩,商量辭謝的事宜。好端端的官職,為何要辭謝呢?這就是中國官場源遠流長的矯情文化。即使再想要的職位,卻也要故作姿態,越是職位高,越是要推三推四。如果是要登上九五之尊,那更是要醜態百出的三辭三讓。

這個曾國藩可以理解,幾個月之前,他被授予欽察大臣和兩江總督時,他也曾辭謝,而他的弟弟,卻振振有詞的勸告兄長不必要矯情,應該大大方方地接受。可是輪到曾國荃自己的時候,他這樣一個率性灑脫的漢子,卻也那麼扭扭捏捏。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但是,讓曾國藩很不高興的是,曾國荃的戲演得也太差勁了。他一面找曾國藩商量如何辭謝,一面又在公牘上署明“浙江撫部院”。雖然誰都知道這就是一場戲,可是,曾國荃這也太沒有演技了。這樣子,到底是想辭呢?還是不想辭呢?

曾國荃如何考慮的,他沒有說過,誰也不知道。但是,根據當時的形勢,應該不外乎兩個原因。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一是因為戰事過於緊張,曾國荃並沒有考慮周全。從他內心中來說,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他就已經將自己當作了浙江巡撫,在給哥哥的信中,他就沒有那麼小心謹慎。

二是因為在曾國荃看來,他即將立下這不世之功,用不著太過謹慎。他與兄長不同,他沒有那麼步步為營的心機,而是直來直去,快意江湖。或許,他正是因為看不慣這種裝模作樣的官場陋習,才故意賣弄破綻。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但是,不管什麼原因,卻讓曾國藩大為光火。也許是因為戰事進入白熱化階段的焦急,也許是因為痛失弟弟的傷痛,曾國藩還是提筆,將正在南京城下辦大事的弟弟曾國荃痛罵一頓:

最後這句“欺方寸乎?欺朝廷乎?”是曾國藩難得一見的批評。隨後,他還提出他決定不辭,並且代表弟弟寫出奏摺。(餘已決計不辭,即日代弟具折)

朝廷授予曾國荃巡撫之職,他為何扭扭捏捏,連曾國藩也看不下去

雖然曾國藩在這件事上,有些寬於律己,嚴於律人,但是,最後一句話,實在是為人的金玉良言。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是不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