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死前說了四句話:一句自辯,兩句誘惑,一句罵人!

魯迅曾評價《三國》:劉備之德近乎偽,孔明之智近乎妖。

從魯迅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到一點,即:劉備表現的非常仁德!捨不得丟下百姓,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對屬下仁慈等等,都表現出劉備是一個高尚的人!

然而,在真實歷史上的劉備,可能讓人大吃一驚!至少,在呂布和劉備的關係中,劉備表現出了“忘恩負義”!

呂布死前說了四句話:一句自辯,兩句誘惑,一句罵人!

農曆198年,曹操圍城三個月,呂布軍中上下離心,(1)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等反叛,抓了陳宮投降,(2)見到此等情形,呂布知道大勢已去,就讓左右拿著他的頭顱,去曹操那邊博取功名,(3)由於屬下不願,於是呂布就自縛,向曹操投降!

讓呂布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投降,卻是他的取死之道!在臨死之前,呂布一共說了四句話,史上有記錄,一句自辯,兩句誘惑,一句罵人!但劉備只說一句,卻充滿了殺機!

呂布死前說了四句話:一句自辯,兩句誘惑,一句罵人!

第一,呂布對曹操說:“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爾!”意思是說,本人對待部下寬厚,這一次是部下被圍困急了,臨時起意的背叛。但曹操一句話,卻讓呂布啞口無言,即:“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曹操說的是事實,呂布給部下戴綠帽,又何談寬厚?所以,呂布默然!

第二,呂布不想死,於是對曹操建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以服矣,天下不足憂,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然而,呂布這一句話,卻成為他的取死之道!當時,呂布說完,現場一片安靜,曹操極為心動,劉備卻很擔憂!

第三,呂布見曹操意動,於是就對劉備說:“昔日轅門射戟之恩未報,玄德何故不發一言相救?”讓呂布沒想到的是,這一句話,正好讓劉備有了發言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正好是劉備無處可去,投靠曹操之時,此後才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橋段!

第四,呂布對曹操提出的建議,讓劉備極為擔憂,原因很簡單:如果曹操實力太強,那麼劉備何來機會,所以要破壞呂布和曹操聯合!於是,劉備對曹操說:“明公不見董卓、丁建陽之事乎”,董卓丁原都是呂布義父,卻被呂布所殺,因此曹操由此決定殺掉呂布!因此,呂布死前大罵:“是兒最叵信者。”

呂布死前說了四句話:一句自辯,兩句誘惑,一句罵人!

從呂布的話中,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即:呂布曾施恩於劉備,但劉備卻給了呂布一刀!顯然,這是劉備的忘恩負義!所以,呂布死前才大罵,“大耳賊最不可信”之類的話!

實際上,大家可以看到一點,劉備投靠誰,誰就會倒黴,或者會損失一些人馬!公孫瓚、曹操、陶謙、劉璋等都是如此。從這一點上看,無論劉備做多少光鮮的包裝,都很難說他不是忘恩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