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關公,向來都是義薄雲天的代表。江湖上但凡有拉幫結派的時候,祭拜的都是關雲長,以表示兄弟之間以義為先。關公,即關羽,是膾炙人口的桃園三結義的男主角之一;也是斬殺龐德,威名遍及當時的名人之一。可就是這樣一個高義薄雲的將軍,在樊城打敗後,逃亡麥城時,竟然是孤身一人離開,沒有一個士兵跟隨。這是為什麼呢?根據當時的史實情況進行了一番總結,發現了以下的四個原因。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第一:在樊城大戰的時候,關羽根據現實的情況臨時做出了向南撤軍的消息。情況緊急根本來不及把士兵們的一家老小都安排妥當,士兵紛紛覺得自己走了,家裡的人肯定會遭到攻擊,於是不願再走,此為其一。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第二:士兵駐留樊城也見識了呂蒙將軍不亞於關羽的領軍才能,同時對待將士們也是非常好的風度。最重要的是,呂蒙將軍在所有人面前告訴他們,家中老小盡數平安以後,將士們也就沒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心思了,此為其二。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第三:在樊城之戰時,每個人都是奮勇殺敵,早就筋疲力盡,沒有力氣。而且士兵們發現,關羽沒已經沒有了退路,也沒有援兵,已經是塵埃落定了,於是不再跟隨,此為其三。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第四:士兵,作為經過生死搏鬥、見識過刀光劍影、領略過馬革裹屍悽慘的人,對活著有著最為純粹的嚮往。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活著才能擁有希望,只有活著才能繼續保家衛國,只有活著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他們雖然心疼關羽,但還是選擇了繼續留下。此為其四。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總結了這麼多原因,對於關羽自身而言其實是沒有什麼過錯的。因為關羽是一個十分直爽的人,向來最看不慣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也不會為了了利益去阿諛奉承別人,同時他將自己的士兵當成自己的家人來對待,在軍隊當中也是深受愛戴的。但是,命運弄人。一開始打仗是浩浩蕩蕩數千人,到最後就只剩下一個他逃亡麥城。

關羽敗走麥城士兵不從,其中一個原因看似平常,卻是人之常情!

總是覺得,即便最後臨死之際,關羽也不會去遷怒當時沒有繼續追隨他逃亡的人。因為,作為一個將軍,都希望往日為國、為家、為自己拼命的士兵,能夠過上幸福的日子,也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只要他們各自安好,能夠保住性命,關羽應當也是十分的樂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