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區塊鏈,社會需要區塊鏈

三大案例告訴你,區塊鏈如何有效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改善公共利益。

人民需要區塊鏈,社會需要區塊鏈

區塊鏈的大部分喧囂都圍繞著它在金融和商業領域的應用。加密貨幣市場和ICO(首次代幣發行)仍主導著關於該技術的討論,海量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該領域,重點依然是將區塊鏈技術視為一種賺錢的手段。

人們往往會忽略區塊鏈或分佈式賬簿技術在公共利益方面的潛在應用。引用依據美國開國總統、國家奠基人之一喬治·華盛頓的話:“除了推廣公共利益以外,我沒有任何其他觀點,除了祖國嘉許的榮譽以外,我對其他榮譽別無所求。”

其實,區塊鏈技術的安全、透明和不可篡改性能使其成為公益事業的一個重要工具,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的狀況相當令人惋惜。比特幣是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尾聲的金融危機後構想出來的,它旨在成為一種獨立於金融機構影響之外的數字貨幣,但今天,許多人並不熟悉這些來龍去脈。

因此,當我們看到有一些項目以“民享”(for-the-people)為出發點,力求通過創建機制來推動公正與平等,我們應該感到欣慰。一系列的相關努力正在湧現,並開始收穫關注。而它們的起步都是先推出某種令人矚目的產品或服務。

例如,區塊鏈平臺先驅Horizon State近日宣佈了幾項合作,將部署投票機制,以鼓勵民眾參與。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平臺Sapien通過ICO募集了1100萬美元,利用這筆錢,這家平臺可以繼續追求它的目標:為內容創造者提供公平合理的發表途徑。

此外還有Substratum這樣的項目,這是一家美國的軟件開發公司,曾為蘋果、迪士尼、Facebook和惠普等財富100強的企業架構、開發和部署軟件方案。還有去中心化身份基金會,該組織正為民眾、機構、應用和設備打造一套去中心化的開源身份生態系統,目標是實現網絡基礎設施和數字身份的去中心化。

有了初步瞭解後,我們來看一看這些項目正在哪三個領域幫助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和改善公共利益。

1. 共識建設

儘管民主在全球不斷髮展,但促進民主進程的機制還遠不完美。比如,直到近期才有政府開始採納電子投票,以促進選舉的便利性。

在電子投票過程中,選民使用一種電子裝置來投票並對選擇加以記錄。投票的選擇記錄在機器本身中,或記錄在機器生成的代幣中。

2001年,在愛沙尼亞的一個“有數字頭腦”的聯合政府執政下,電子投票在該國流行了起來。2005年,愛沙尼亞通過其市政選舉試點項目,成為了全球首個在互聯網上舉行法定普選的國家,2014年,該國又成為了首個提供電子居留權的國家。2007年的愛沙尼亞國會大選也使用了互聯網投票方式——另一項全球第一。

甚至連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也在參選總統前申請並獲得了愛沙尼亞的電子居留權。據說,愛沙尼亞特勤組織ESSAD成功的秘密行動引起了特朗普對該居留權的興趣。

2016年初,愛沙尼亞的一檔英文媒體頻道愛沙尼亞世界引用了特朗普的話,說他喜歡這份電子居留權,是因為他“喜歡大創意”。他還說:“我不喜歡蠢貨。既然要思考,不妨往大處思考。這沒有像中國、日本或墨西哥那樣佔我們的便宜。”

儘管如此,許多國家和地區仍然倚賴紙質選票,這種方式很容易受到人為操縱。但就算採納了電子方法,一旦軟件或硬件出錯,還是可能出現問題,甚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損害選舉流程的正當性。

比如,Horizon State正在推廣利用區塊鏈來創建共識。通過該公司的平臺,機構可使用數字選票箱進行安全投票。選票將記錄在以太坊區塊鏈中,得到永久保存,並不可篡改。投票者的身份也是匿名和保密的,以防止潛在報復。

去年成功完成ICO後,Horizon State如今的重點是尋找更多使用其平臺的夥伴。最近,該平臺在印度尼西亞掀起了熱潮,他們在那裡與包括經濟學家馬祖基·奧斯曼博士和社會宗教組織伊斯蘭教士聯合會在內的人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另外,該平臺也可為社會改革和公民行動出力。它能讓公民安心地對特定競選運動或政策投票。另外,由於發展中國家的弱勢群體往往無法參與決策過程,該平臺也會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盡到自己的公民義務。

Horizon State的CEO奧倫·阿拉斯拉基在IT領域有20年左右的高管經驗,他在今年3月末評論說:“我們已經看到對我們平臺感興趣的機構在快速增加,這些機構希望讓成員參與到有意義的對話中來,改善決策過程和成員的主人翁意識,進而改善機構的表現。”

人民需要區塊鏈,社會需要區塊鏈

2. 言論自由

今天,隨著某些中心化平臺的影響力日增,以及社交媒體上虛假信息的泛濫,言論自由岌岌可危,民主制度風雨飄搖。這不僅會限制公眾接觸到的觀點類型,也會影響選民的想法和行為。

為此,Sapien等基於區塊鏈的平臺開始提供有別於中心化平臺的選擇。作為一家社交媒體平臺,Sapien鼓勵言論自由,鼓勵創造與分享高品質的內容,同時會打擊虛假新聞。

另外,Sapien允許用戶在公共與私人瀏覽之間切換,以保障私人數據的安全。為防止洩漏,所有聊天和私人數據都是加密的。

Sapien的CEO安吉特·巴蒂亞去年11月說過:“言論自由無疑是我們人類擁有的最基本的權利之一。它賦予了我們表達意見、批評他人和進行有意義討論的能力。”

他還說:“言論讓我們能夠反思自己的思想與行動的質量。當我們接觸到相反的證據時,我們就獲得了一次機會,可以重估我們的道德觀,甚至修正我們對現實的理解。”

人民需要區塊鏈,社會需要區塊鏈

Sapien CEO、聯合創始人安吉特·巴蒂亞在一場區塊鏈技術會議上發言

另外,內容創造者還可以通過一個內容市場讓優秀的內容出現在平臺上。通過透明的規則和內在的獎勵機制,Sapien鼓勵用戶聚焦於品質和公平互動。

3. 隱私與數據所有權

隱私也成為了當今用戶關心的主要問題。有些政府甚至開始監控和管制互聯網行為,限制公民在網上能做的事。但更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對於保護數據的熱情完全無法與管控用戶行為的熱情相提並論。政府和其他方面將個人信息暴露給了網絡黑客,將用戶和公民置於危險境地。

各種區塊鏈項目宣稱要克服這個問題。比如,Substratum為互聯網管制嚴苛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喘息機會。作為一個利用區塊鏈的開源網絡,該公司的技術能讓用戶用上一種分佈式的基礎設施。

他們宣稱自己的使命是通過一種創新和全局式的方式將所謂的“已被證實的技術建築區塊與新興技術整合起來,幫助解決現代互聯網面臨的眾多問題,”以迎接一個自由而公正的未來互聯網。

用戶不必依賴於集中式數據中心或使用虛擬的私人網絡、私人瀏覽器或洋蔥路由器,就能託管或登入網站和應用。

談到互聯網審查時,Substratum的首席營銷官克里斯蒂安·波普表示:“政府審查是無法為我們帶來一個可接受的結果的。成功取決於個人驗證,而非政府多管閒事。”

波普曾擔任營銷副總裁、首席營銷官,也做過諮詢師,主要關注B2B財富1000強和B2C初創企業。他表示:“現在需要的是個人能確保他們以及同伴的網絡都是可信任的。我們需要某種能從一個網絡帶到另一個網絡的驗證盔甲,來保障安全與效率。要維持一個自由的互聯網,我們不能像羊入虎口那樣任憑互聯網審查者的宰割。”

除政府外,商業機構對於用戶數據的入侵也十分嚴重。比如,谷歌和Facebook嚴重依賴於從用戶行為得出的個人喜好,來驅動它們的廣告引擎。

有時,企業也會非常不負責任。伊奎法克斯公司(Equifax)遭遇的大規模黑客攻擊導致了1.48億美國人的個人和財務信息洩露,這件事凸顯了通過中心化方式全面存儲和保管此類數據的脆弱性。

目前,關於隱私的問題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媒體也紛紛報道。前不久,劍橋分析公司的搞鬼讓Facebook捲入了一場數據醜聞,影響了多達8700萬的Facebook用戶。

隨著隱私變得前所未有得重要,用戶想要最大限度的匿名性。加密貨幣CloakCoin已經在著手通過一種簡單、實用、經濟的幾乎即時的方式,為貨幣持有人提供“天然財務自由”。

他們的私人、安全、不可追蹤的支付系統被稱為ENIGMA,它能保障用戶私密而安全地將Cloak轉給彼此,CloakCoin稱這種方式能減少“不速之客窺探或盜取”的可能性。

去中心化身份基金會(DIF)這樣的項目致力於讓用戶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個人信息。為實現這一目標,DIF正打造一個通用的認證系統,允許用戶、應用以及設備進行身份驗證,而無需一箇中心化的管理方參與。

DIF的項目允許用戶註冊自我主權的身份標識(即可供任何個人、組織或物品使用的終身便攜的身份標識)、安全存儲身份數據,以及自主選擇與他人分享信息。

擁有自主權身份(智能身份)能讓持有人以私密而安全的方式提供可驗證的證件。機票、駕照等等都能用這些證件代表。

DIF對區塊鏈和Zero-Trust(零信任)數據存儲的使用能幫助減少侵入風險,防止他方利用用戶數據獲益。該項目已經收穫了眾多追隨者,甚至包括IBM這樣的企業區塊鏈參與者,以及加密領域的超級賬簿(Hyperledger)項目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團體。

Zero Trust基本就是一個安全概念,它認為機構不應隨意信任邊界內外的一切。在給予准入許可之前,它必須對一切試圖接入系統的東西進行驗證。

做正確的事

上文提到的這些項目的成長與成功應該會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區塊鏈不只是加密貨幣,它也是一種為公眾謀福利的工具。區塊鏈項目在持續挑戰中央權力對人類行為的其他方面的控制,以確保民主進程能夠星火燎原。

基於區塊鏈的投票機制能鼓勵公民參與到選舉和決策之中。即便是典型的弱勢群體,現在也可以自信地參與進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選票並非無關緊要。

另外,通過鼓勵去中心化和數據所有權,這些區塊鏈平臺也能將政府和大型企業慣常對用戶和公民的影響力降至最低。最終,用戶將奪回對數據、隱私和知識產權的控制權。

區塊鏈也會鼓勵各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讓相關各方能方便地瞭解交易的狀態和歷史,從而確保一切可疑行為都受到監控與懲罰。

最終,參與者將被迫在做出選擇時從善如流,做正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