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不赚反亏,如今出售贵州醇55%股份,维维股份做好白酒有多难?

6年不赚反亏,如今出售贵州醇55%股份,维维股份做好白酒有多难?

维维酒业的白酒布局存在着“追涨”的成分。

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在对待贵州醇上,维维股份还是没能“耐得住寂寞”。

6月27日,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将所持贵州醇酒业55%股权,作价2.75亿元,转让给控股股东维维集团。转让完成之后,维维股份将取得转让收益4900万元,但不再持有贵州醇酒业股权。

而这一天,距离2012年5月维维股份信心勃勃的宣布出资3.57亿元收购贵州醇55%股份仅过去6年。如果再扣除各类资金成本和支出,实际折算下来,6年投资不仅没有挣钱,反而亏损近亿元。

历史上曾经在白酒领域“如鱼得水”,也曾更换包括贵州醇在内的下属酒企负责人力求“励精图治”,尤其是在名酒复苏的大背景下,为什么维维股份经营贵州醇反而持续亏损呢?

行业复苏之下

维维股份出手贵州醇为减负?

与2012年在白酒“黄金十年”末尾接盘贵州醇不同,2017年被视为白酒行业强势复苏,年内仅白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加约26%,净利润超500亿元,同比增加约43%。

在行业如此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出手贵州醇,维维股份此次的动作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对此,维维股份称系“根据维维集团和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补充维维股份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从业务构成来看,贵州醇与维维股份的“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战略并无冲突,何况其旗下还持有同属白酒版块的枝江酒业,因此“补充流动资金”或者“减负”的理由可能更充足一些。

2017年,维维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46.4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151.17万元,同比增长30.5%,但并非主业有所作为,而是贸易收入增长和出手子公司股权而来,实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8591.58万元。进入2018年,维维股份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915.05万元,同比下降-46.29%。

维维股份的上述成绩离不开贵州醇的“贡献”。公告显示,2017年,贵州醇经审计的营业收入6363万元,净利润亏损5151万元,2018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1769万元,净利润继续亏损683万元。这也意味着,贵州醇不仅没有贡献正向业绩,反而拖累了维维股份,出售反而可以实现“减负”。

不仅如此,出手贵州醇换来的2.75亿“真金白银”对维维股份犹如“雪中送炭”。据了解,维维股份自2017年发力新产品业态豆奶饮品,2018年也举行了诸多营销活动,在饮料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大背景下,补充流动资金无疑对于新品做大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贵州醇在2017年已经出面“救场”一次,通过出售贵州醇旗下464余亩土地获得8352.8万元收入。

实际上,基于贵州醇的“糟糕”业绩,将其估值为5亿元,且考虑到还有占股45%的相关股东存在,在业内找人接盘或许并不现实,因此维维股份选择让维维集团接盘或许也有现实考虑。

贵州醇被出手了

“难兄难弟”枝江酒业还好吗?

在维维股份的酒业版块,除了贵州醇,枝江酒业是另一大核心资产。与贵州醇的“糟糕”业绩相似,枝江酒业也不好过。

2009年10月,维维股份从中信、五粮液的手中“抢走了”枝江酒业51%股权,正式进入白酒产业。彼时的枝江酒业风头正盛,其产量一度位居行业前四强。进入枝江酒业后的2年,确实没有让维维股份失望:2010年贡献14亿营收,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9.99亿元,净利润1.4亿元,分别占维维股份当年业绩的37%、92%。

对于维维股份的进入,枝江酒业认为维维股份进驻白酒业是诚心诚意的,枝江酒业被其控股后能迅速成为其主业。“老枝江”曹生武也认为:“从今年到以后,枝江酒业至少占到其80%的净利润份额,维维为了自己的发展和生存,也不可能荒废枝江酒业这个品牌。”

进入2012年以来的行业调整之后,枝江酒业业绩却“急转直下”:2012年营收滑至15.59亿元,2013年营收滑至14.35亿元,2014年营收滑至11.52亿元,2015年营收滑至10.66亿元,2016年营收滑至8.46亿元,2017年营收已滑至5.19亿元。

与此同时,枝江酒业净利润也不断萎缩:从2012年的1.78亿元降到2013年的1.27亿元。2014年净利0.14亿元,2015年净利0.31亿元,2016年净利0.22亿元,2017年净利-193万元。

即便如此,枝江酒业与贵州醇一样也在2017年“出手救主”。2017年12月,枝江酒业转让了所持的湖北银行0.93%的股权,作价人民币约1.11亿元,形成收益人民币1.04亿元,为维维股份增加净利润人民币4298.02万元。

对于白酒版块的“糟糕”业绩,维维在2017年报中解释:“酒类产品以枝江系列产品为主,由于整个白酒行业处于调整期,公司自身也在优化产品结构,全年营业收入为65666.08万元,比上年减少33.93%,预计2018年将企稳回升。”

虽然有“企稳回升”的判断,但当贵州醇被“出手”之后,枝江酒业还能坚持多久?

消息人士称,2016年维维股份年会几乎没有提及酒版块,进入2017年更是传出维维股份有意出让枝江、贵州醇的传闻,与会稽山、川发展等均有过接触。酒类板块的业绩低迷已成为维维股份面临的一个难题。

老牌“接盘侠”

为何做不好一瓶白酒?

虽然目前在白酒版块遭遇困境,但“痴迷”多元化的维维股份曾在这一领取斩获颇丰。

早在2005年之前,维维股份就利用其强大的销售网络,成为了五粮液“春满人间”的总代理,旗下维维酒业有限公司和维维茗酒坊就是为白酒贸易搭建的平台。

不满足于只是作为一个渠道商,维维股份在2005年又开始谋划收购古井贡酒,但未能如愿。次年,维维股份斥资8000万元收购江苏双沟38.27%的股份,成为其占股第一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一度高达40.59%,但由于地方政府推动产业整合,哪怕维维股份开出“指定日期6年之前打款”的条件,地方政府仍如约打款3.98亿元收回。

一转手赚了2亿的维维股份坚定了布局酒业的决心,转而2009年以3.98亿元以“沟”换“江”收购了枝江酒业,同年又收购成都大邑县的川王酒业,推出自有品牌“川王”。2012年,维维股份又收购贵州醇51%股权、2013年追加持股枝江酒业71%。

根据维维股份公告显示,维维股份还先后控股或收购了徐州汉源老酒坊酒业有限公司、楚天酒业有限公司、徐州天杰酒业有限公司等多达十多家白酒贸易、生产企业,茗酒坊2014年销售收入一度接近2亿元。

然而,纵观上述收购案例却不难发现,维维酒业的白酒布局存在着“追涨”的成分。自2006年开始,白酒行业已经处于高速增长期,当时正处于多元化“兴头”上的维维股份先后出手枝江酒业、贵州醇,很难摆脱“追涨”的嫌疑。

进入白酒版块之后,维维股份的实际动作却乏善可陈,即使先后为枝江酒业、贵州醇派驻良帅,但由于缺乏实际注资以及其他多方面原因,最终都没有重振企业雄风,更没有顺应行业复苏态势实现业绩增长。

这一点在维维股份的往期“贸然”多元化中得到印证。例如,2007年,维维股份联合中粮成立房地产公司,但不到一年便选择退出。2011年,维维股份再次进入煤化公司,次年巨亏2000万元,不得不向投资者道歉。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追涨”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盲目的多元化,显然将葬送企业的未来。对于当下的维维股份来讲,回归主业似乎是一个好的苗头,只不过对于2017年刚刚完成排兵布阵的枝江酒业来讲,行业复苏的窗口期已经不能再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