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用了一個袁崇煥用過的方法,讓明軍丟城失地,退守山海關

公元1640年,山海關外有"大清"虎視眈眈,關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肆虐中原大地,大明王朝岌岌可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李自成起義軍在陝西、河南攻城略地,殺了朱元璋第十代孫萬安王朱採輕,以及崇禎帝的親叔叔福王朱常洵。張獻忠流寇大隊在四川、湖北劫掠四方,殺了襄王朱翊銘及其全家四十三口。閣老楊嗣昌也在追捕張獻忠途中,病死荊州。楊嗣昌的死意味著崇禎帝的安內任務徹底失敗了。

皇太極用了一個袁崇煥用過的方法,讓明軍丟城失地,退守山海關

實際上,楊嗣昌活著,李自成與張獻忠起義軍也無法剿滅,一個在河南,一個在四川,兩個戰場同時作戰,兩隻農民軍遙相呼應,讓楊嗣昌疲於應付,根本沒有辦法完成圍剿計劃。更為嚴重的,關外的皇太極針對僵持的戰局,採取了新的戰術。

皇太極用了一個袁崇煥用過的方法,讓明軍丟城失地,退守山海關

在努爾哈赤起兵,到皇太極即位,清軍根本沒有機會突破山海關前的重重防線。幾次南下中原,都是從長城沿線突破,從來沒有走過遼西走廊,過山海關,進入關內的先例。不是皇太極不想走,而是因為山海關、寧遠、錦州一線城池堅固,又有明軍的重兵把守。皇太極在寧遠沿線吃過兩次敗仗,損失慘重。但是想要入主中原,繞道蒙古是不行的,戰線太長,補給困難,不可能長期作戰,而且首都瀋陽也有可能遭到攻擊。

皇太極急於突破寧遠、錦州防線,但是卻沒有好的辦法。這時,投降"大清"的幾位明朝將領上疏,令皇太極心中大喜。幾位降將支了什麼招呢?其實,以前袁崇煥也用過這種方法,才建立了寧遠、錦州防線。

皇太極用了一個袁崇煥用過的方法,讓明軍丟城失地,退守山海關

具體方法就是:在靠近錦州的地方駐兵屯田,然後出兵騷擾,讓錦州外圍的土地無法耕種,耕種了也無法收穫,從而逼迫明軍退守錦州;掃除錦州外圍的據點之後,清軍就可以圍困錦州,逼明軍從錦州撤兵;清軍佔領錦州之後,再用同樣的方法對付寧遠,最終逼迫明軍全部退回山海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