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应用血战正酣 抖音快手谁会笑得最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据七麦数据显示,短视频App自2011年陆续上线,2016-2017年迎来井喷期,包括抖音在内新上线App高达235款。进入2018年下半年,短视频领域竞争愈加激烈,对短视频的争夺,其实就是对用户时间的争夺。那么,短视频应用谁能笑到最后呢?

从移动视频行业的发展格局来看,以爱奇艺为首的长视频在日活、月活、月使用时长等维度上继续保持领先,不过短视频还在保持高速增长,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长视频的市场地位正在受到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应用的挑战。

短视频应用血战正酣 抖音快手谁会笑得最后?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5月份,短视频应用快手APP以月活跃用户数2.27亿人领先,抖音、火山、西瓜视频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均超过1亿。虽然快手目前还保持领先,但是其他三款均为头条系产品,也就是说,头条系的月活总数实际上已远超快手。

所有证据都表明,短视频创业已经进入下半场阶段了。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在用户时长争夺战中,唯一的亮点是短视频,从去年3月的1.5%上升至今年3月份的7.4%,直接导致即时通讯用户时长从去年3月的37.9%下降至32%。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短视频类APP的用户使用时长增长幅度高达521.8%,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杀时间”利器。

除了那些短视频应用玩家激战正酣外,三大长视频寡头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短视频领域。

爱奇艺推出了以短视频为主的信息流产品爱奇艺纳逗,并宣布将推出短视频制作工具吃鲸。腾讯除了重启微视外,今年相继推出了时光小视频、速看视频、下饭视频三款短视频产品。2017年上半年,阿里将收购来的土豆网,升级为短视频平台,淘宝还宣布推出名为“独客”的短视频App。

不过,从长视频向短视频领域渗透容易,但短视频向长视频渗透就比较难。因此,随着长视频巨头玩家的涌入,短视频领域的市场格局将变得更加充满变数,从不稳定的数据看来,即使疆域不断扩张,也很难逃离一夕倾覆的隐忧。

不管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互联网视频平台竞争本质还是内容的竞争,尽管短视频当前处于风口期,但决定向上发展的势能仍然来自内容创作方。因而,扶持和提升内容生产力才是接下来能否留下来继续游戏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这个领域未来还有众多机会,比如选择出海的抖音,在海外就获得极大成功。

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缺乏准入门槛、内容低俗化、自我审查机制难以有效规避风险等多重隐患也开始凸显。除了低俗内容,短视频平台其他违规乱象也花样百出,比如各类虚假营销信息。

短视频应用血战正酣 抖音快手谁会笑得最后?

短视频圈里流传着一句话:谁占有流量,谁就掌握主动权。内容意味着流量,流量就意味着利益。资本的疯狂融入,自然也要求回报。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些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准入门槛和内容审核上降低要求,对一些低俗内容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短视频平台低俗内容泛滥,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毫无疑问,在短视频行业,资本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当然,内容监管背后最大的犹疑,其实是商业利益与内容管控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监管,恐怕所有的平台都倾向于优先考虑商业利益。

不少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过早接触此类短视频APP表示忧虑,并质疑部分平台播放内容,毕竟使用短视频应用的都是年轻人,其中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未成年人的世界观还未形成,而一些不健康或者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2018年对短视频领域而言又是如履薄冰的一年。今年以来,约谈、整改、下架等新闻此起彼伏,主管部门重拳频出,形成了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风暴”,一时风声鹤唳,给一路狂奔的网络视频行业踩下了“急刹车”。

从当前看,短视频领域正在加速洗牌,整个短视频创作已经进入深水区,低俗或劣质内容正在消失,稀缺的优质内容将越来越受欢迎。这对于众多短视频平台和广大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管是抖音还是快手,短视频玩家没有绝对的王者,至于谁能笑得最后,取决于谁能在接来下的竞争中生产更多更优质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