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這個中國團隊憑什麼教全世界種菜?

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這個中國團隊憑什麼教全世界種菜?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一間幾百平米的辦公室裡,一項瑣碎又宏大的事業正在穩步推進。

在今日頭條等信息平臺紮根農村以前,這些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可能會困擾一個農民十年。正值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寬帶下鄉,柏油路進村,已經成為眼前事實,但信息和技術的輸入仍然需要時間。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一份調查顯示:在全國基層農技推廣站,五年內未能招到新人的站點,接近六成。新鮮的種植技術和農業知識出現“斷貨供應”,農民兄弟在祖輩流傳下來的老技術問題裡沉浮——農業要進一步發展,實現現代化,必須解決人和信息的匹配問題。

2016年,銷售農資的柴現恩和經營種植基地的付永等人看到了這個機會。但投身其中之後,新媒體的高效傳播和農民粉絲的熱情,仍然讓他們大吃一驚。

通過移動互聯網,人與信息被快速連接起來:僅今日頭條平臺,“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最熱門的視頻有播放超過380萬次,收到將近4000位農民留言。身處東南亞、歐洲、非洲經營農業的華人也成了他們的粉絲,交流和學習便捷地跨越地域、時差,暢通無阻。

“學生越多,我們越興奮。”如今的柴現恩心知肚明,移動互聯網將深刻地改變他們,也會改變他們的粉絲。

被忽視的產業和被低估的用戶

“這不對,不正常。”

經營農業圈越久,柴現恩等人就越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很多讓農民減產甚至絕收的“滅頂之災”,原本靠專業人士幾句話就能解決。比如只需要在生蟲的番茄大棚裡種上幾根豆角,就能吸引害蟲,使番茄免於災禍。但因為農技人士在基層難以尋覓,導致類似的簡單、高效的信息無人傳播。

幾乎和二十年前一樣,普通農民們的農業知識主要來自口口相傳,一是祖傳經驗,二是農資農藥店老闆們的指導。後者的目的是推銷產品,只會傳遞有限的信息。農民們最擅長的還是“種”作物,春種秋收,但不知道如何通過提高口感和外觀賣出好價錢。在這方面,時代進步了,他們依舊原地踏步。

柴現恩等人組建公司,就是想改變這一現狀。他們最先想到的是線下授課。一年下來,柴現恩除了沒去青藏高原,幾乎跑遍了全國。一場分享會要準備好多天,一個月只能接兩三單,每場聽眾卻最多一百個人。聽眾幾乎都是當地的種植大戶,被政府或農資公司請過來出席參會。老柴等人最想見到的那些粗糙、黝黑的農民面孔,沒有出現。

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這個中國團隊憑什麼教全世界種菜?

老柴說他們三個創始人是“真心愛農業”,能為一個技術問題從中午爭論到半夜。當眼前的項目陷入瓶頸時,三個人都很少說話,每天面對面地整盒抽菸,最後想出來的辦法是,“哪怕出去打工賺補貼,也要把這項目維持下去”。

為數不多的支持,反而來自於陌生人。只有一位移動互聯網公司員工給他出主意,“短視頻更直觀,是風口,一定能火”。

去年7月,一位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承包菜田的中國農民,通過私信求助。這是第一位“海外粉絲”。又過一段時間,有老人在評論裡留言,“我侄子給我下載了今日頭條,讓我看你們的視頻。你講的很好,我經常看。”還有人反饋說,自己年齡大了,希望視頻的語速能再慢點,字幕再大點。

柴現恩和同伴們突然意識到,他們火了,想做的事兒辦成了。

“我的專業幫助不到農民,就是白學”

提問的農民粉絲越來越多。老柴的8部手機裡擠滿了數萬個聯繫人,他忙不過來了。去年10月,90後女孩趙月加入了這個團隊,專門解決粉絲私信問題。

趙月打小在農村長大,喜歡農作,堅信農民應該得到幫助,猶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的蒜生蛆後爛了一地,母親欲哭無淚的場景。她因此報考了農學院,但畢業後沒能找到農技指導類的工作,只能幹農資銷售。這次機會到了眼前,她沒任何猶豫。

其實新工作頗為瑣碎,每天要回復近千個農民的問題。她很快得了飛蚊症,眼睛時常流淚,還經常沒時間吃飯喝水。不少農民心急如焚,有時把焦慮的心情撒到她身上,“你就告訴我怎麼高產,快點兒!”

趙月知道,這些老鄉並不壞,他們只是擔心——怕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老師,有了學習和改變的機會,又再次失去。她一步步引導他們,詢問田裡的各種信息,讓他們發來土壤和植物根系的照片。很多農戶苦惱許久的問題,大多能在幾分鐘內解決:土壤板結往往是化肥施得太多;青菜在雨季總被雨水打爛,提前多給葉子補點鈣,就能減少損失。

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這個中國團隊憑什麼教全世界種菜?

很多農民會把趙月當成朋友。這是她上一份工作時從未收穫的被信任感。一位在俄羅斯承包農田的中年漢子,每次在諮詢時和她閒聊,說自己在這裡很寂寞,沒有人懂中國話,他很想吃炒菜。他還抱怨,俄羅斯的農民完全不講究農技,甚至懶得學,手把手都教不會。

“這種興奮感,和一個設計師看到自己的產品奏效、暢銷,是一樣的。”趙月說。她的驚喜時刻,往往來自於農戶們突如其來的感謝。有人特意錄製了視頻發給她,說“按照趙老師的方法,土壤修好了,胡蘿蔔長大了”;還有人家的白菜在趙月幫助下起死回生,興奮地在全村炫耀,結果村裡人一股腦地都去給“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發私信求教。

她日益感覺到,農民們也不滿於現狀,想依靠信息和技術,改變自己的生活。隨著粉絲量上漲,問題逐漸變多。大約三分之一的問題她解決不了。除了求助付永等人,她也重新拾起了農技類書籍。這使得她不再看電視劇,也不再玩遊戲,朋友罵她是“沒生活的人”,“就知道看書”。可趙月堅信,這正是自己想要的:

“我的專業幫助不到農民,就是白學。”

一位海外農民的憂與喜

去年7月,付老師團隊在今日頭條上發佈了一篇介紹黃瓜種植技術的文章:《黃瓜高產種植新方法,絕招是用“糖”》。柴現恩當時完全沒預料到這篇文章會成為“爆款”。當天閱讀量就超過了60萬,“眼瞅著每刷新一次,都增長几萬的閱讀量”。

身在菲律賓的廣東人龍華宏也看到了這篇文章。他在菲律賓工作了十多年,當時正想通過種植黃瓜,實現創業的夢想。但當地缺乏水利等基礎設施,環境也和國內相差很遠,種植經驗無法有效複用,基本靠天吃飯。

他種出的黃瓜是彎的。直到看到付老師的視頻,他才知道這是因為土壤裡缺乏部分微量元素,重新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此前,他剛經歷了一場幻滅——菲律賓蔬菜產量很低,市場價甚至比肉貴。龍華宏以為這是商機,投入後才發現,當地產量低,是因為完全不講究農技。菲律賓農民把菜籽丟進地裡,然後就不再管理。最後長出手指頭大小的苦瓜和茄子。他們認為是正常的。這意味著,在菲律賓,龍華宏想靠一己之力種出像國內一樣高品質的蔬菜,幾乎不可能。

一場簡單的蟲害就讓他輾轉難眠:當地農民安撫他,讓他順其自然,“剩多少就是多少”;他去當地的農藥店諮詢,發現只有藥效最狠的老式農藥,打上去絕對農殘超標。他身邊沒有華人,遇到問題都沒人可以商量,龍華宏記得,那時的感覺就是“無助”。

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這個中國團隊憑什麼教全世界種菜?

“其實他的問題並不複雜。”在柴現恩和趙月眼中,如果一個年輕人在海外的創業努力,單純因為缺少農業技術信息而功虧一簣,那是荒誕的。事實上,龍華宏陸續向付老師團隊提出了很多問題,大部分都是容易解決的常見問題。至於他最頭疼的彎瓜和長蟲,也只需配置幾份專門藥劑,就可以了。

“我們回覆這些私信,很少考慮經濟收益,主要靠榮譽感在支撐。”柴現恩說,他們的辦公室經常被農戶們因道謝而寄來的芒果、香蕉、黃瓜、番茄塞滿。郵寄快遞費往往高過產品本身,但大部分農戶堅持要寄,“這是你們的功勞,你們要嚐嚐”。柴現恩還把一些粉絲髮來的感謝語做成了截圖,悄悄收藏在自己的手機裡,沒事就拿出來看看。這令他開心。

同樣開心的還有農戶,比如龍華宏。有了付老師團隊保駕護航後,他在菲律賓的種植事業順利了很多。今年,他打算進一步擴大規模,加種芒果,還打算引入國內先進的滴灌系統。

他現在不再覺得無助了,因為即使不懂的信息也能觸手可得。這讓他感覺自己一定能成功。

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這個中國團隊憑什麼教全世界種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