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367~369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67)

解析

本条论述阳虚厥利,真寒假热的证治。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367~369

此证有大汗出,热不去,若是阳明里热外蒸,可见身热,汗出,热不为汗衰,但绝不见厥利恶寒等证。今大汗出,热不去,又见下利厥逆而恶寒等证,可知不是里热,乃属阴盛格阳,阳欲外亡的危候。阳虚阴盛至甚时,则阳被阴逼不能潜藏于里而亡失于外。虚阳外越,阳被阴格,故而“大汗出,热不去”。它既不同于阳明病的髙热汗出、烦渴引饮,又有别于表证发汗的热随汗解。阳气虚则寒必盛,寒主收引,故腹内有拘急疼痛之感。四肢为诸阳之本.阳虚阴乘,寒滞筋脉,故见四肢疼痛。阳虚寒盛,温煦失职,所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通观全文,本证当属阳虚寒盛、寒邪浸淫于内、虚阳浮越于外的危候,因此要急用四逆饧回阳救逆。

以上两条,虽都有厥逆一证,但当四逆汤主治脉细血虚有寒之厥;四逆汤主治下利恶寒阳虚阴盛之厥。一在养血,一在温阳,主治各有侧重,而不可混用。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68)

解析

本条论述阳虚则盛而厥冷的证治。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367~369

大汗出或大下利,不仅伤阴,更可伤阳。今大汗、大下利之后出现厥冷,知为阳气大伤,阴寒内盛所致。此时虽无虚阳外越的发热证,亦当急以四逆汤回阳救逆。正如喻嘉言所说:“此条较上条无外热相错,其为阴塞易明。然既云大汗大下利,则津液亦亡。但此条不得不以救阳为急,俟阳回尚可徐救其阴”。因本证之津伤来自于阳虚,故可不必救阴,而以四逆扬温阳,阳气得复,则气化行、阴液自生。“大汗,大下利”在这里既可看作是导致伤阳的原因,又可理解为阳虛不能固摄的病变结果,实含有双重意义。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69)

解析

本条论述胸中痰实致厥的证治。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367~369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100天《伤寒论》367~369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