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爲何會解體?是因爲第一次世界大戰嗎?

歷史小小達人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是列強為爭奪歐洲和世界話語權而導致的結果!

歷史背景:1829年在英法俄的干涉之下希臘爆發獨立戰爭並脫離奧斯曼帝國,1859年意大利獨立戰爭爆發和1866年普奧戰爭以及俄羅斯支持奧地利對國內第二大民族匈牙利的鎮壓,使奧地利國力衰弱,最終於1867年奧地利對匈牙利妥協成立由日耳曼人與匈牙利人主導的二元制國家~奧匈帝國。1875年黑山、塞爾維亞獨立,1877年俄土戰爭奧斯曼土耳其戰敗,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獨立,奧斯曼為抑制沙俄的擴張出讓塞浦路斯於英國,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奧斯曼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奧斯曼勢力逐漸淡出歐洲僅僅保留君士坦丁堡一隅!



(奧匈帝國疆域圖,1867年~1918年存在於歐洲的二元君主立憲制國家,以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為雙首都)

1870年普法戰爭後德意志統一。歐陸傳統強國法國被嚴重削弱,1882年德意奧三國結成軍事同盟正式爭奪歐洲霸權。由於極盛時期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阻斷了歐洲通往東方的路上商路,也掐斷了俄羅斯南下黑海~地中海的命門,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被迫從海陸出發前往東方,意外的獲得了新大陸和大片殖民地,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俄羅斯也通過多次俄土戰爭逼近君士坦丁染指巴爾幹!面對德奧意的軍事同盟,法國率先與俄羅斯簽訂法俄協約,隨後英國意識到德國的強大必將打破歐陸均勢在法國對海外殖民做出讓步後英國也加入法俄協約,三國協約形成,德意奧兩面受敵。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南迪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人普林西林刺殺,德國支持奧匈向塞爾維亞(屬斯拉夫)宣戰,作為斯拉夫世界的領導俄羅斯帝國向奧匈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同盟國成員意大利反水後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為角逐巴爾幹也為遏制俄羅斯,加入同盟國,1918年奧匈接受停戰協議,協約國獲勝,一戰結束,奧匈帝國也隨即停止存在。

(1299年~1922年地誇亞歐非的超級帝國~奧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1918年早已朽木難支的奧斯曼經此大敗後面對國內日益猖獗的民族主義;最終於1922年,持續600多年的超級帝國退出歷史舞臺!英國接管埃及和巴勒斯坦,法國接管敘利亞。


(一戰前英法俄在亞非的擴張形成了對奧斯曼的包圍!)

短暫存在的奧匈帝國實質上是以奧地利和匈牙利為雙核心的邦聯政體,被踢出德意志聯盟的奧地利和完全獨立的匈牙利之間的邦聯本身就不穩固,而且過度強調匈牙利人的特權地位,導致境內民族主義矛盾愈演愈烈,再加上奧匈帝國對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的佔領直接將脆弱的奧匈帝國推向斷頭臺!奧匈帝國似乎忘記南斯拉夫是床榻邊俄羅斯帝國的勢力範圍,
(迅速膨脹的俄羅斯帝國首都聖彼得堡,在黑海與奧斯曼狹路相逢並爆發多次俄土戰爭)


19世紀以來經多輪民族獨立,奧斯曼無力支撐對俄羅斯帝國的軍事抵抗。也無力延緩帝國坍塌的腳步,在英法對外貿易日趨上升之際,佔有敏感地帶的奧斯曼解體只是時間問題!

英法是歐洲海權國家的代表,俄羅斯是路權擴張的典型,英法俄通過不同的殖民掠奪方式躋身列強。持續衰落的奧斯曼與急功近利的奧匈面對百年勁旅的合圍,一敗塗地!歸根結底是奧斯曼與奧匈觸動了列強的奶酪!


天下神筆

奧匈帝國非常古老,它是奧地利帝國的延續。1866年普奧戰爭失敗,奧地利被踢出了德意志邦聯。為了延續統治,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就是電影《茜茜公主》裡的男主角原型)被迫給予匈牙利貴族特權,形成了一個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共同主導的二元帝國。奧地利帝國的前身是古老的哈布斯堡帝國,哈布斯堡帝國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帝國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歐洲大陸的霸主,並且是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主力。

奧斯曼帝國興起於小亞細亞,公元15世紀滅了拜占庭帝國,經過不斷的擴張,成為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曾經數次圍攻維也納,跟哈布斯堡帝國對抗了上百年。

兩個古老的帝國相互爭鬥了數百年,最後卻幾乎同時解體了,解體的原因有一些共同之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參加了一戰,而且在同一個陣營,就是以德意志帝國為首的同盟國。戰爭失敗是個導火索,戰爭帶來的巨大傷亡,經濟發展停滯,戰勝國要求的鉅額賠償和領土分割,國內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訴求,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帝國最終解體。同時崩潰的還有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

奧匈帝國在戰前,國內的各民族就希望獲得自治,而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帝國的終結,在戰勝國的支持下,各民族紛紛獨立,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黑等國家,部分領土則併入了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等國。

奧斯曼帝國則更慘,因為一戰的失敗,直接被肢解,根據《色佛爾條約》的規定,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北非、中東以及巴爾幹的大部分領土。今天有40個國家是在原奧斯曼帝國領土上形成的。

(根據《色佛爾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僅被允許保留小亞細亞的部分領土,黃色部分)

二、民族主義的興起

拿破崙帝國雖然被奧地利、普魯士、英國、俄羅斯組成的反法同盟摧毀,但是拿破崙的軍隊卻將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傳播到了法軍所到之處。1848年歐洲革命就是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訴求。1848年匈牙利革命嚴重動搖了奧地利帝國的統治。革命雖然失敗,但是影響深遠,奧匈帝國的二元制就是這次革命餘波的產物。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是多民族國家,而且主體民族並不佔優勢。奧匈帝國是由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共同主導,但是這兩個民族都不佔優勢。即使加在一起,在整個帝國境內也不佔有優勢。具體我們可以看下面的這張表。

這麼多民族,連語言都無法統一,因此統治及其困難。歷史上的哈布斯堡帝國主要依靠天主教才將眾多民族統合在一起,但是隨著天主教的衰落,民族主義興起,各民族都像獲得更多的自治權,奧匈帝國的統治及其艱難,雖然這個帝國有著龐大的人口,遼闊的領土和不弱的工業實力。弗朗茨一世在私下說:“我的帝國是一個紙房子,只要有人使勁踹上一腳,就會轟然坍塌”。而一戰的失敗就像被人踹了一腳,各民族紛紛宣佈獨立,奧匈帝國瞬間瓦解了。

民族主義思潮湧動之下,奧斯曼帝國也未能倖免,只不過更多的遭到來自歐洲列強的干涉。1830年,希臘爆發獨立運動,在英法俄支持下,從奧斯曼帝國脫離。同年,阿爾及利亞被法國佔領。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一批巴爾幹國家於1878年俄土戰爭後獨立。1881年,突尼斯被法國佔領。1882年,埃及和蘇丹被英國佔領。1908年,波斯尼亞落入奧匈帝國手中。1912年,利比亞被意大利佔據。同年,保加利亞、希臘、黑山、塞爾維亞組成巴爾幹同盟,攻打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大敗,失去了除伊斯坦布爾之外的所有歐洲領土。1916年,阿拉伯人爆發起義。同時,亞美尼亞在沙俄的策動下,也有所動作,結果奧斯曼帝國搶先動手,發生了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事件,死亡至少150萬亞美尼亞人。1918年,停戰協定簽訂後,奧斯曼被迫交出了也門和麥地那,這是在阿拉伯半島的最後領地。《色佛爾條約》的簽訂,更是連伊斯坦布爾都保不住了。

(列強對奧斯曼帝國的蠶食)

三、自由主義的勝利

1848年的自由主義革命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自由主義思潮卻愈演愈烈。自由主義的根本矛頭是指向當時歐洲普遍存在的君主制度。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面對自由主義時,一方面大力鎮壓,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妥協。

奧匈帝國的二元制結構,不僅是對民族主義的妥協,同時更是對自由主義的妥協。匈牙利和奧地利作為帝國內部的兩個實體,獲得了極大的自治權力。當時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雖然是帝國的皇帝,但他只能掌控一箇中央政府,只保留了軍隊、外交和對外貿易的權力。另外兩個是奧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奧地利和匈牙利有各自的議會和首相。皇帝的權力在這種體制下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但他的地位依然是至高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有著無數的頭銜,帝國的每一個小學生都必須能夠背誦所有這些稱號,他們具體如下:

受上帝護佑的奧地利皇帝;匈牙利和波希米亞,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加里西亞和羅多莫里亞,伊利里亞,倫巴第和威尼斯的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奧地利公爵;托斯卡納和克拉科夫大公;洛林,薩爾茨堡,施蒂利亞,克恩滕,卡尼鄂拉和布克維納公爵;尼伯龍根大侯爵;摩拉維亞伯爵;上,下西里西亞,摩德納,帕爾馬,皮亞琴察,拉古扎和薩拉公爵;等等。

(電影《茜茜公主》裡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劇照)

因此,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依然是封建帝制的象徵,是自由主義革命的對象。各個地區獨立後,紛紛建立了共和國,驅逐了哈布斯堡家族。

奧斯曼帝國也不例外。1876年,奧斯曼就爆發了軍事政變,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了議會。但是沒多久,君主立憲就被禁了,議會雖然還在,但是形同虛設。1908年,奧斯曼又爆發了革命,實行君主立憲,恢復了1876年的憲法和議會。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敗,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這次革命的失敗。

《色佛爾條約》幾乎是要滅亡奧斯曼帝國。為了拯救土耳其,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革命運動爆發。1922年,作為君主的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蘇丹穆罕默德六世被迫離開土耳其。1924年,作為封建宗教的象徵,持續了上千年的哈里發制度被廢除。整個皇室都被逐出了土耳其。一個全新的國家,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並且得到了國際承認,伊斯坦布爾以及小亞細亞半島得以保留。

第一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封建帝制力量,自由主義運動和民族主義運動迅速高漲,作為貴族專制的代表,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最終解體了。其實不僅僅是這兩個帝國,同樣的貴族專制,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也都崩潰了。這是二十世紀初期,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事件,在東方則是清王朝的帝制終結。至此,東西方古老文明持續了上千年的封建專制徹底終結了。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dr迷蝶夢

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都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強國,然而這兩個國家最終都以解體而告終,龐大的奧匈帝國分裂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後來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南斯拉夫一分為六;而奧斯曼帝國更是分解成了土耳其、沙特等十幾個國家,遍佈如今的東南歐、中東與北非等地。

奧匈帝國當時總面積在歐洲僅次於沙俄與奧斯曼,人口僅次於沙俄與德意志,國土遼闊而且資源豐富,是世界上著名的工業、農產品與軍工業產品生產和出口國,是列強之一。奧斯曼帝國也比較類似,奧斯曼帝國橫跨三大洲,統治著上百個不同民族國土跨度巨大。

奧斯曼與奧匈帝國最終瓦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統治區域內部矛盾非常尖銳,比如奧匈帝國當時就是建立在奧地利帝國的基礎上,奧地利帝國聯合匈牙利建立的二元制帝國內部,有大量非德意志與匈牙利民族,實力強大,文化信仰與奧地利相差太多。

而奧斯曼帝國就更加誇張,其主體是土耳其人,統治區域內還有阿拉伯人、希臘人、庫爾德人、柏柏爾人、蘇丹人等等。

奧匈帝國因為世界大戰的嚴重影響,元氣大傷,根本無法維持對其內部眾多矛盾的調和,最終走向瓦解;而奧斯曼帝國,隨著歐洲近代的崛起而不斷衰落,英國、法國等國不斷入侵蠶食,激化了奧斯曼內部矛盾而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