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每天10分鐘做這件事,孩子不失業

文/桐陽媽

01

馬雲爸爸說了,“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在貴州的大數據峰會上,談到人工智能的發展,馬雲爸爸說了下面這番話:

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

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

對我們的孩子進行,

記、背、算這些東西,

不讓孩子去體驗,

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

我可以保證,

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馬雲: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每天10分鐘做這件事,孩子不失業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未來的很多崗位都會直接由機器人來工作。那我們的孩子,未來要如何與人工智能競爭?

真的就任憑這樣的日子到來,讓馬雲所說的“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這肯定是不允許的,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烈要求中小學設置AI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

馬雲: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每天10分鐘做這件事,孩子不失業

雖然不算是對馬雲那句話的直接回應,但也算是一種回應吧。

馬雲從未來智能方面去講,國務院回應是不允許孩子們失業。不用等未來30年,現在也有很多人失業,所以失業永遠都是存在的。

02

真正的保證孩子不失業的是持續的學習能力。而一個孩子擁有這種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主動靜心學習,有專注力。

擁有專注力,需要孩子會疏通自己的情緒,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這樣情緒不內耗孩子的思維。

我們知道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累了需要休息調整,還有一項同樣艱辛的付出,被忽視了——這就是“情緒勞動”。

如果這種情緒勞動,沒有得到休息和緩解。那麼他就會疲勞,就會不斷的累加,孩子就會沉浸在情緒裡生活,厭學,對生活沒有激情。

所以父母每天花十分鐘和孩子交流,今天有有哪些開心的事,有哪些不開心的事,怎麼處理的,把今天的壞情緒丟到垃圾桶,讓孩子懷著美好去上學。

就像我們打掃衛生一樣,每天把衛生搞好,這樣家裡不會髒亂差。對於孩子來說,每天負情緒清空,內心不壓抑,對內不會抑鬱,對外不會攻擊,這就是一個孩子的情商。

馬雲: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每天10分鐘做這件事,孩子不失業

03

週三放學,老師告訴我,孩子體檢抽血哭了。老師說孩子可能有些害怕,哭聲挺大。最後老師摟著抽血的。

雖然小學一年級,大部分孩子不會因為抽血哭,但是我沒覺得丟人,也不焦慮。

作為家長,不管孩子在學校遇到什麼事情。首先我們內在不要焦慮,也不要批判,評價孩子,而是靜心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就不會沉浸在情緒裡,浪費生命。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不管發生任何事,我首先接納孩子情緒,理解孩子,然後再交流。所以,女兒屬於偏內向慢熱的孩子,看起來有點膽小害怕,但是內在是自信的,因為情緒不分散精力,有很好的專注力。

陪伴孩子處理情緒只需要四步,以女兒害怕打針為例:

第一步: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不評價,不責怪,客觀描述事情本身。

我:你們體檢抽血了嗎?

女兒:媽媽抽血了,不是胳膊是指頭的血。

第二步:孩子的感受是什麼?讓孩子說出內心真正的情緒體驗。

我:抽血了,你哭了嗎?

女兒:哭了。

我:為什麼哭呀?

女兒:媽媽我害怕抽血。

我:很長時間沒抽血了,害怕是正常的。(理解孩子的害怕,這就是同理心

女兒:是呀,覺得很疼。

第三步:解決方案是怎樣的?

我:後來怎麼抽血的?

女兒:老師抱著我抽的。

我:抽血的那一瞬間,疼嗎?

女兒:有一點兒。

我:你是害怕抽血這件事,被自己害怕嚇哭了,對不對?(分析哭的原因)

女兒:是的。

我:如果不想這件事,是不是不害怕啦?

女兒:是。

我:下次遇到害怕的時候,告訴自己沒什麼怕的,扎一下疼一下很快就過去了。

女兒:對。媽媽,下次我不想,然後握緊拳頭,不看就行了。

第四步:更好的處理方法。

我:今天害怕哭了,老師知道你遇到困難了,過來幫助你。那還有更好的方法嗎?今天是因為抽血,老師看到你害怕了。如果遇到其它的事情,你哭了,就不會表達,那老師不知道你在哭什麼?老師也沒法幫助你。

遇到困難,還有可以不哭的方式。表達出你內心的感受。有害怕就表達害怕,有悲傷就表達悲傷,有憤怒就表達憤怒,這樣老師就知道了。

女兒:老師我有點害怕抽血,你握著我的手,就不害怕了。不哭也可以表達害怕。

我:又進步了,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就是能學習好多東西,不僅僅學習老師教的課本,更重要的是學會遇到困難的處理方法,能夠不斷成長。

女兒:我是不是能夠超過媽媽 ?

我:當然,現在就比媽媽強。

後來我問女兒,班裡就你一個人哭,還是有別的同學,她說還有一個同學。

如果孩子回家,我說抽血有啥害怕的,那麼多同學就你害怕,丟不丟人,你真是膽小,下次勇敢點。那麼就不是同理心,而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膽小鬼,自己不夠好。

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就會自動認為我很膽小,一次次情緒累積,孩子就會逐漸形成自卑的性格。一個人內在有自卑,總害怕自己做的不夠好,那麼很難成為積極樂觀的性格。

孩子每天生活會遇到很多事情,同學之間的衝突,學習遇到的困難,老師的教育,作業的情緒等等,如果不及時處理情緒,當下沒事,但是情緒是能量,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會積壓到內心,時間長了,就像一個不斷充氣的氣球,總有一天會爆炸。

所以為了避免情緒積累,每天花10分鐘時間陪伴孩子處理情緒,這樣的結果孩子不會為過去發生的事情煩惱,不為未來恐懼,能夠安心當下,學習成長,持續高效的學習能力,有面對客服困難的勇氣,能夠積極樂觀,自信迎接挑戰,這才是孩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