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5分鐘解決海外農民10年難題,中國土專家成「網紅」

現在,“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最熱門的視頻播放超過380萬次,收到了將近4000位農民留言。就連東南亞、歐洲、非洲的農民朋友也成了他們的粉絲,交流和學習便捷地跨越地域、時差,暢通無阻。

今天的《農經漫談》,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就和您說說這支團隊的故事。

漫谈|5分钟解决海外农民10年难题,中国土专家成“网红”

大家都明白,發展現代化農業,提升技術含量是一大抓手。從國家到個人,大家一直都對技術非常重視,不僅有專門的和農業相關的高效和科研院所,基層還有多個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普及機構。

但是話說回來,專門跑去學技術雖然很必要,但是成本實在不低,而且學技術是個長期的事情,咱們也不能為了技術把地裡的活撂下。那咋辦呢?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現在,已經有了這種產品。

在河南鄭州,就有一個“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這個團隊製作視頻、圖文,教農戶如何不用除草劑除草,把廉價的尿素做成高效菌劑,用網絡這種全新的載體來進行農業技術普及。效果咋樣呢?他們的視頻光在今日頭條平臺上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80萬次,每天有近千個農民向他們私信提問,“我家菜根爛了怎麼辦?”“為啥俺的西紅柿長不大?”“怎樣讓彎黃瓜變直?”而這樣的問題,其實也都是大家日常會關注的事情。

漫谈|5分钟解决海外农民10年难题,中国土专家成“网红”

客觀來講,咱們鄉村的網絡普及率並不算特別高,網絡雖然好,能不能真的在技術普及當中發揮作用,其實付老師這個團隊的創始人們也有過疑慮。不過事實證明,大家追求技術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對於日常的問題,農民朋友也是毫不客氣地向專家們請教。

從這個事例當中,咱們也能看到一種非常好的現象。那就是大家追求技術進步的腳步,並不會因為客觀原因而停止。很多人也應該都有印象,各地的農業技術站點,在特定的時候,也會迎來很多農民朋友來學習交流。

付老師這個團隊的成功,也給咱們提示出兩方面信息。第一方面就是,農業知識普及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既然大家有熱情,那這個領域就非常值得更多的人來開拓。從目前來看,農業的具體門類成百上千,一個兩個團隊,肯定沒辦法解決所有人的問題。讓大家的技術整體提高,那自然還需要有各個細分領域的行家裡手來給大家傳授知識。

漫谈|5分钟解决海外农民10年难题,中国土专家成“网红”

第二個方面的信息則是,這種科普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商機。上面咱們說到的付老師團隊的模式,其實是可以複製的,對於新加入的團隊來說,利用現有經驗就能很快找到前進方向。而且,大家的需求也意味著有人願意為此付費。普及農業知識是為了大家共同提高技術水平,要讓這件事請做長久,自然需要商業模式的支撐。合理的收費並不會削弱這項事業的普惠特徵,合理的商業模式其實可以為大家帶來更多具有針對性的產品。

當然,既然具有普惠性,各地的農業部門,其實也可以給這些助力農業技術進步的團隊提供相應的扶持。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因素,既然大家對農業技術培訓有需求,有市場,那就可以利用現成的商業模式,達到一舉多得,大家供應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