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国产机枪!至少生产了6000挺,500米内,可将目标一枪毙命

抗战中国产机枪!至少生产了6000挺,500米内,可将目标一枪毙命

图为正在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进行射击的日军士兵

抗战时期的中国,由于工业水平低下导致军队的武器装备更是落后。但即使如此,中国军队仍然生产了至少6000挺机枪,这些机枪在500米内都可以将目标一枪毙命,今天就来盘点,揭晓抗战时期的中国到底装备了哪些中国产的机枪。不得不提到的分别是日本的十一年式、瑞典的KE7、捷克ZB-26等着3种武器,因为它们在抗日战争中都有着很大的贡献。尤其是最后一种机枪,它是日军官兵大呼害怕的一种武器装备,它就是捷克ZB-26机枪。

十一年式轻机枪,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歪把子。因为为了让射手贴腮瞄准,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托向右弯曲,所以就获得了歪把子这个名字。抗战开始前,中国曾仿制了数百挺十一年式,不过战争爆发后,十一年式的主要来源就是战场缴获了。虽然十一年式很笨重,射速慢,漏斗供弹结构需要长期保养,不过其射击精度很高(相对于轻机枪),还是被中国军队大量使用。

抗战中国产机枪!至少生产了6000挺,500米内,可将目标一枪毙命

图为使用KE7轻机枪的中国士兵

瑞士的KE7轻机枪,看起来和现代突击步枪有几分相似。1919年该枪首次出现在一战战场上。由于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一般的小作坊都可以进行生产。在进口到中国后,被大量军阀进行仿制,作为支援火力使用。而抗战中,KE7是中国产量第二的轻机枪。

法国的绍沙轻机枪,同样在一战中就被协约国使用。但是采用了有着大弧度和大侧面切口弹匣的绍沙轻机枪,在泥泞的战壕内常常打不了几发就会发生击发故障,几乎可以说是最不可靠的轻机枪了。但是有总比没有强,抗战中,金陵兵工厂曾试着进行了少量仿制,不过后来也没有多少投入战场。

抗战中国产机枪!至少生产了6000挺,500米内,可将目标一枪毙命

图为正在卧姿使用ZB-26进行射击的中国士兵

说到产量,第一名就是ZB-26轻机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这种1927年问世,由捷克生产的枪械,仿佛就是为当时中国军队量身打造的一样。采用20发弹匣而不是弹链供弹,不至于让枪弹不足的中国军队陷入弹药短缺的困境;带握把的快拆式枪管让射手可以在短短十几秒内,换上一根新枪管继续射击。射击精度和威力也颇高,熟练的射手可以将500m内的目标一枪毙命。

和KE7轻机枪一样,ZB-26的结构很简单,这对在战乱中,工业生产受到冲击的中国更为重要。在后方较为安全的地区,各大兵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捷克式,这些轻机枪在前线,可以轻松压制日军的十一年式轻机枪。日军如有缴获ZB-26,大多会留下来自用。ZB-26在中国一直被用到上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苏系武器弹药,留存的ZB-26都进行了改造,来适应AK系列的30发弯弹匣和7.62x39mm步枪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