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保險董事長李光榮行賄被捕,長沙經偵隊長捲入其中

華安保險董事長李光榮行賄被捕,長沙經偵隊長卷入其中

近日,華安保險董事長李光榮因涉嫌行賄,被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檢察院批准執行逮捕。隨後不久,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了一篇題為《公安英模何以蛻化為警界敗類——長沙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原支隊長鬍志國嚴重違紀違法案剖析》的文章。據推測,文中所披露的與胡志國關係最深厚、受其關照時間最長的“李某”,即為李光榮。至此,李光榮行賄案件始末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長沙市市經濟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鬍志國因涉嫌嚴重違紀於2017年9月接受組織審查。隨後,有關部門由胡志國案順藤摸瓜,牽出李光榮行賄案。

上述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稱,2002年,長沙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受理了李某涉嫌虛假出資、挪用公款的案件,在時任支隊長鬍志國的“運作”下,對李某的強制措施先後變更為監視居住和取保候審。此後,李某又多次請託胡志國幫助干預案件查辦,作為回報,送予胡志國名牌汽車及鉅額人民幣、港幣和美元。

華安保險“災事”頻頻

業績方面,兩年來華安保險淨利潤兩年縮水94.52%。數據顯示,2016年,華安保險實現淨利潤2.92億元,同比下滑61.76%;而在2017年,跌幅更為明顯,僅實現淨利潤0.42億元,同比銳減85.66%,最近兩年共計縮水94.52%。

據推測,2017年淨利潤大幅下跌或與華安保險營業利潤變動有所關係。年報數據顯示,其營業利潤從2016年的3.88億元下滑為0.85億元,同比下跌78.07%。

此外,去年多隻險種承保均虧損。據瞭解,華安保險保費收入居前五位的分別是機動車輛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企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和健康險,承保均虧損,其中機動車輛保險承保虧損程度最大,共計虧損2.2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華安保險償付能力也出現下滑,2017 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為 246.49%,相比上年末下降了 65.48 個百分點。

而在合規方面,今年以來,華安保險因違法違規經營行為,被監管部門予以19張行政處罰決定書,並於1月收到監管函。

具體來看,5月10日,華安保險泉州中支因虛列勞務費連接福建保監局四張罰單。今年2月2日,華安保險大連分公司因電子商務部私自搬遷,一日內收到7張罰單。1月23日,華安保險收到原中國保監會監管函,其車險電銷表述不規範、內控管理不嚴格等問題被曝光。

成也李光榮,敗也李光榮

其實,李光榮於2002年控股華安保險後,曾帶領華安保險歷經一段迅猛發展時期。資料顯示,李光榮是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安保險”)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而李光榮控股的特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特華投資”)是華安保險的第一大股東,持股20%。2002年,李光榮通過特華投資聯合6家公司,從華僑城集團等11家公司手中買下的股權以完成對華安保險控股。華安保險也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家民營控股的保險公司。

在李光榮倡導下,華安保險在業內第一個推出了利率聯動儲金型財產險產品。數據顯示,在2005年至2007年短短3年間,李光榮以理財險為突破口,以投資驅動規模,迅速將華安保險的資產規模從14多億元做到447億元,位列產險行業第二,此舉也填補了華安保險多年來的虧損窟窿。

同時,華安保險飛速地拓展分支機構,創造了中國金融史上機構發展速度之最。截至2008年7月28日,華安保險已開設29家分公司。

但從2008年之後,華安保險的市場規模和業績在衝上雲霄後又跌落神壇。由於國內資本市場大幅下滑,華安財險也迎來因大肆銷售投資型產品所帶來的現金流壓力。同時,受制2008年監管部門加大對理財型產品的管控,華安保險投資性財險業務就此成為歷史。

截至2017年末,華安保險的總資產已降為157.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4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則出現了虧損。可見,在經歷業績下滑、罰單頻頻、董事長被捕這三面牆倒塌後,華安保險的神話再難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