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宝宝不再打抗生素,我学习了中医

为了宝宝不再打抗生素,我学习了中医

为了宝宝不再打抗生素,我学习了中医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小儿推拿,上完推拿课程后,回顾孩子从出生开始,对他儿时印象较深的两次生病都与肠胃有关。一次是半岁之前曾有过10天没排大便的经历(当时我没有用任何药,只是给他按摩了肚子,不过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按摩的正确手法)。另一次是快一岁时不明原因的腹泻15天,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也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让我从饮食上调整。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是孩子脾胃虚弱,造成脾胃弱的原因我分析,可能是先天不足(母体不足),还一个可能是过早过快的添加辅食(4个月开始添加果汁,后来是鸡蛋,米粥等等;西医也有一种理论,过早添加辅食,食物的大分子通过婴儿还不完善的肠壁,直接入血,会容易引发过敏)。如果在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小儿推拿,还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对先天较弱的胃肠功能加以调整,可惜错过了。后来在咳嗽生病的过程中,又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平均一般一个疗程是五天),有一次孩子在打完针后的第二天早晨,我开车送去上幼儿园的途中,他吐了,我以为是路太颠簸,没联想到这个是抗生素的常见副作用(许多抗生素的常见副作用就是呕吐,腹泻,胃肠不适,特别是阿奇霉素有很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而且这个呕吐是在用药后第二天才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肠胃负担。宝宝非常爱吃水果,尽管我对某些水果有意识的让他不吃或少吃,还是没能完全管住,水果吃得比较多。在种种因素的夹击之下,孩子的脾胃一直就比较弱。为了改善过敏性咳嗽的问题,益生菌也吃了一些,中药也喝过一些。

为了宝宝不再打抗生素,我学习了中医

宝宝5岁以后身体开始好转,自身的免疫功能慢慢增强了,发病次数少了,但仍然会一感冒就咳嗽。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参加了第一次推拿培训。我回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中医学》那本书,仍然似懂非懂,因为中医的体系与西医不同,更抽象,甚至更加复杂。三天的培训下来,仍然还不会辩症,但提供了一些思路,会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疾病,试着去分析人的体质,并且开始把一些简单易行的操作运用到生活中。真正长期坚持下来的是揉腹。平常遇到孩子感冒,会给他拍背,以及使用感冒的手法,来缓解鼻塞,如果有发热,也会给他用清的手法退热。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打过一次针,有一次感冒期间咳嗽比较严重,不过我现在知道使用抗生素只是暂时的让咳嗽的症状消失,遗留下来的问题会更麻烦,因此没有打针,在家里推拿了两天,也去店里找专业的推拿师推拿(在整个期间,家里长辈的观点也慢慢变化了,以前每次孩子咳嗽,都会有来自长辈的强大压力,“到底是不是亲妈,孩子咳嗽成这样,也不用药?”)。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奶奶现在也是一感冒就会咳嗽,有大量的痰,本身也存在脾胃不和的情况。我也曾经在奶奶感冒发烧的时候给她做过拍背,那一次没吃药就顺利退烧了。

为了宝宝不再打抗生素,我学习了中医

学习小儿推拿的另一个私心是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颈椎病和腰椎不适一直困扰着我。在学习了推拿课程中传授的六段锦后,我第一时间开始练习,并且持续坚持。最明显的是练过之后肩关节的灵活度和强度都增加了,在此期间曾有过因为睡觉姿势不对造成肩关节异常疼痛,拍片显示肩关节缝隙增大。西医对此没有很好的办法。持续练习一段时间,不知道何时疼痛也消失了。我用自己并不标准的姿势,将六段锦传授给了同事以及双亲。因为这种锻炼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强度可以自己掌握,对增强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强度很有好处。我希望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强身健体。另一项站桩,经过亲身的尝试,有类似冥想的作用,会让整个消化系统更活跃(我在站桩的时候明显的感受是唾液分泌增加),会让身体的重心自动进行调整(膝盖微屈时,脊柱好像受到一个向下的力量的牵引)。

为了宝宝不再打抗生素,我学习了中医

通过学习,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对家人的身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觉察,而不会等到有了疼痛病痛的时候才想到原来还有这个身体的存在。同时更加关注周围的自然的变化。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一部分,遵循自然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力量,这是整个推拿学习课程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同时我也想阅读些经典的著作,能学习的更深入一些,能够形成较系统的观念,乃至生活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