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最近朋友家發生了一件在我看來很是匪夷所思的事。

他家小朋友先是用手摸了蚯蚓,然後又摸了小雞雞,這可把家人緊張死了!

然後家裡人還真的到處去找鴨子取口水了……

摸過蚯蚓之後再接觸生殖器的確不太衛生,但抹鴨子口水難道不是“雪上加霜”的舉動嗎?

即使寶寶的小雞雞真的腫了,那也多半是接觸性皮炎,輕度自愈,嚴重一點的用過敏藥也足夠了。

育兒路上的 “謠言坑”比比皆是,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些最常見的,希望爸爸媽媽們能機智繞行。

1.寶寶要早點吃鹽,不然沒力氣

很多老人怕寶寶攝入的營養不夠,喜歡給寶寶的輔食里加鹽。實際上,寶寶1歲前是不需要額外添加鹽的。

1歲以內的寶寶腎臟發育不全,代謝能力遠遠低於兒童和成人,輔食中含鹽太高會加重腎臟代謝負擔。過早給寶寶加鹽,反而是害了他們。

不僅不要加鹽,給寶寶做食物時,也儘量不要放醬油、雞精、咖喱等調味品,更不要給寶寶吃火腿、培根等高鹽食品。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1歲以後的寶寶,每天鈉的需求量是1~2g,在家庭飲食健康的條件下,寶寶可以跟家人吃一樣的飯菜。

2.枕禿就是缺鈣,需要補鈣

很多寶寶後腦處,會有一片頭髮特別稀疏,稱之為枕禿。這是一種嬰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和缺鈣沒有半點關係。

小寶寶長期躺在床上睡覺,頭與床單接觸的地方,很容易因為發熱出汗而頭皮發癢。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會翻身、不會撓頭,只能通過左右搖晃頭部摩擦來緩解瘙癢,長期摩擦就導致那個部位的毛髮稀疏或脫落。

枕禿並不需要處理,等到寶寶可以翻身就會慢慢恢復。

平時讓寶寶多趴著,也能少輕枕禿髮生的概率。

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3.寶寶頭髮稀疏,剃光才長得茂盛

不少地方都有給小嬰兒剃胎毛的習慣,剃了光頭,寓意“從頭(新)開始”,或者認為剃了胎毛,後面長出來的頭髮更濃密。

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給寶寶剃光頭,很容易損傷頭皮導致感染,還有可能破壞毛囊,頭髮就更稀疏了。

頭髮的茂密程度主要取決於遺傳,而且,一般到2歲左右,寶寶的髮量自然會多起來。

覺得剃過的頭髮真的變濃密了,多半是視覺效果和心理作用。

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4.6個月後母乳沒營養

“斷奶吧,6個月以後母乳就沒營養啦!”相信很多母乳媽媽都聽到過這樣的質疑聲,然而這妥妥的是個謠言啊。

母乳的成分不僅十分複雜,而且還具有很大的可變性。不同階段的母乳,成分的確略有不同,但這並不代表6個月後母乳沒有營養。

母乳中含有乳糖、蛋白質、脂肪、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還含有配方奶無法模擬的酶、抗體、促生長因子等珍貴成分,是為寶寶量身定製的最佳食物。

所以美國兒科學會推薦,母乳為足月兒出生後6個月內的唯一營養來源,並且出生6個月後仍應繼續母乳餵養,並在此基礎上添加固體食物。

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5.給寶寶剪睫毛,睫毛會長長

長睫毛的寶寶讓人羨慕,聽說把睫毛剪掉以後,再長出來就會變長?

千萬別信!

其實,睫毛的長度是由基因決定的,跟身體其他部位的毛髮一樣,它具有自己的更新週期,大概是三個月,剪斷之後還是會自然生長到基因決定的長度。

6.多曬太陽,有助於退黃疸

新生兒出現黃疸,主要還是體內膽紅素增加的速度大於排洩的速度。

理論上,曬太陽可以退黃疸,因為陽光中的藍光可以更好地穿透皮膚,被膽紅素吸收,從而促進膽紅素的排洩。

但是,並不推薦直接曬太陽退黃。

第一,曬太陽退黃要求身體儘可能多的暴露,穿著衣服曬效果也不好。

那麼太陽中有我們需要的藍光,也有我們不需要的紫外線。新生兒皮膚嬌嫩,會搞不好就把寶寶曬傷了。

7.寶寶發燒要捂,出汗就好了

寶寶發燒了,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覺得只要出了汗就退燒了。

其實,這很容易讓寶寶患上“捂熱綜合徵”。在寶寶發熱的情況下,代謝增加,水分需求增大。

這時捂汗會加重寶寶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嚴重脫水可能引起寶寶休克乃至生命危險。

寶寶發熱期間,正確的做法是讓寶寶多喝水,可以開空調散熱,穿衣服以舒適為宜,不能捂汗。

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8.囟門不能碰,所以不給寶寶洗頭

寶寶囟門閉合之前,囟門摸起來軟塌塌的,有點不敢觸及。於是擔心會漏風、進水,出門要帶帽子或者不給寶寶洗頭。

這其實是沒必要的,囟門雖然沒有閉合,但是那個區域會有血管供血保暖,會有頭皮保護,避免外來東西進入。

完全可以給寶寶洗頭,只是洗的時候動作要輕柔。

9.睡平頭

過去認為,寶寶頭平,顯得額頭大而飽滿,有官相和福相。所以出生後,趁著剛開始寶寶頭骨可塑性強,通過各種方法讓寶寶睡成平頭。

這或多或少是以前的老觀念,而睡眠姿勢不對,有時還會造成寶寶出現不對稱的斜頭畸形。

現在的審美已經將頭型往“圓形”發展了,平頭雖然不影響寶寶大腦發育,但畢竟不美觀哦。

10.新生兒擠乳頭

有些地方,在女寶寶出生後要擠乳頭,說不然以後生寶寶沒有奶,或者乳頭內陷。

乳頭內陷以及乳頭形狀,是由先天決定,人與人之間也存在差異,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生兒擠乳頭能避免乳頭凹陷。

而且,有時候這樣的陋習影響的是寶寶一輩子。在微博上看過一則病例,觸目驚心!因為擠寶寶乳頭,造成乳芽破裂感染,更有可能導致乳房缺失不發育。

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11.儘早把屎把尿

給寶寶把屎把尿,不僅國內普遍的現象,在國外也有很多家長在做。官方一點又叫“如廁訓練”,這種訓練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掌握時機和方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如廁訓練不要最好不要早於18個月,過早進行如廁訓練,大部分寶寶括約肌的局部調節能力還沒形成,基本都沒有形成排便規律。

很多家長把屎把尿,是強行打斷寶寶玩耍時的注意力,就算不把尿了,寶寶也難繼續玩下去。

有時候為了把尿方便,就給寶寶穿開襠褲,既不衛生,又將寶寶的隱私部位外露,給了某些心懷不軌的人可乘之機。

這12個育兒謠言,總是會有媽媽相信,請自查一下

12.滿百日就能吃肉

有些地方還有“開百日葷”的習俗,就是在寶寶滿百日這天,給寶寶嚐嚐肉。

可是,這都是滿足大人的心理需要,寶寶自己並不一定情願,身體也接受不了。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個月以內的寶寶,肝腎代謝能力不全、胃腸道消化能力不全、吞嚥功能不全,母乳是其最佳選擇,即使沒有母乳,也有配方奶可以吃。

過早添加輔食,寶寶吞嚥不了,容易導致嗆咳或窒息;

寶寶吸收不了,容易引起腹瀉;

寶寶缺乏足夠的免疫防禦,容易出現食物過敏。

關於育兒,其實從懷孕的那一刻就開始了,而鬥爭,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的。

有時候,家裡的爭吵起源於老一輩的陳舊觀念,有時候是因為地方習俗,不管是怎樣,在現代科學可以解釋的範圍內,堅持科學育兒,堅決不信這些育兒謠言,才能讓自己親愛的寶貝遠離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