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高炮打靶显神威


十二 高炮打靶显神威

和平时代的部队,自然是没有仗打的,平时训练虽然很严,但毕竟不是打仗,好在我们驻扎在机场,训练飞机经常在天空飞来飞云,给我们平时训练提供了真实的目标,其它一些练习器材,如炮弹子弹手榴弹等都是模型,平时演练,也是虚拟动作,炮弹的搬上搬下,只是训练速度和臂力,每四发炮弹编为一夹,每夹炮弹重30公斤,雷达扑捉目标,指挥仪跟踪目标,炮手们咬住目标不放,并将炮口对准目标,指挥员根据指挥仪测报的数据,适时掌握战机,下达作战口令“放”,这时他把旗挥一下,或把电纽按一下,相关炮手把炮弹发射开关踩一下。这就是训练的全过程。但到实地打靶演习,感觉就不不一样了。实地演习打靶时,一般是全营统一行动,同时报团相关部门备案。团作战部门联糸靶场和训练飞机,到时飞机带一个拖把作为炮击目标。这拖把是一个一米多长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园柱型体,到空中,这拖把也就茶杯那样大小,飞机和拖把之间,用一根绳子拉着,绳长大约1000米。等各部队到靶场把火炮仪器安顿好后,飞机拉着拖把按时到靶场上空,来回飞行。所有火炮和指挥仪串联,指挥仪带动火炮,紧紧咬住拖把不放,指挥仪上的班长和四测手不断将仪器上显示的距离高度数据报给连长,连长手握指挥电按纽开关,屏住呼吸,双眼紧盯着天上的拖把,双耳仔细辨听着指挥仪上传来的距离高度的测报信息,时机一到,按下电纽,八门火炮齐发,射向靶心。那时炮声隆隆,火光闪闪,地动山摇,整个靶场都在颤动。当然,拖把在天上飞行,远远望去,不是很大,稍有一丝误差,炮弹与拖把距离就相差几米甚至十几米,不是每次都能击中目标的。但有一次,轮到我们连打靶时,由于我们连平时训练严格要求,各项训练指标精确到位,这时,全连上下,团结一心,紧密配合,连长适时掌握战机,压下电纽,所有火炮,一齐射向拖把,竟把拖给打下来了。飞行员驾驶飞机扬长而去,拖把缓缓落下,整个靶场,一片沸腾,团营首长,靶场工作人员,都一起来向我们祝贺,向连长祝贺。我们全体战士,更是沉浸在胜利的喜阅中,有些人有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几个老兵,跳下炮架,跑向连长,把连长高高举起,激动地呼喊,连长,击中了,我们击中了。连长也动情地说,谢谢同志们。谢谢。听老兵们说,火炮真正击落拖把是不多见的,所以,这次击中目标,团营首长很高兴,给我们连记了集体三等功,给我们连长记了个人三等功。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想想我们平训练所付出的汗水和辛苦,就知道 成绩的取得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次成绩的取得,又给我们以后的训练带来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火炮打靶演习,本来打飞机拖把是比较安全的,毕竟拖把和飞机之间相隔1000米左右,再怎么误差,也不可能把炮口对准飞机发射。这时,上级技术部门发明了一种更加安全真实的打靶演习方法,叫毕克射击法。所谓毕克射击法,就是飞机不带拖把,而作为真实的目标实体出现在靶场上空,雷达指挥仪都直接扑捉飞机,而后紧紧咬住不放,而所有火炮按指挥仪跟踪的方向反转180度方向串联,即指挥仪跟踪的方向是正东,则炮口对准的方向是正西,方向正好相反,刚好相差180度,绝对安全可靠。不知什么原因,一次毕克射击演习中,所有炮口一齐朝向飞机发射,飞机吓得马上掉头飞走了,这时全场都惊呆了,谁也不敢再次乱动,炮手们坐在炮架上,象泥塑一般,一切都保持原状,空气也好象凝固了。很快,技术部门,安保部门,首长们全都来到了现场。检查事故的原因,后经查实,这完全是技术部门的原因,跟实施演习的部队毫无关联,大家才放下心来。这真是有惊无险。好在炮弹没有击中目标,要不然,不知会引起什么后果。因为那时是无限上纲上线的年代,一旦出事,谁也说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