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昨天和白糖爸一起参加小白糖幼儿园的亲子运动会。

运动环节中,每个项目由一个家长和孩子配合,共同完成指定任务。

我们和小白糖一起站在场边先观摩一遍别人的比赛,总结流程。

有一个项目是运送小球接力。小朋友先将小球放在球托上,运送到终点的家长那里,家长再把球运送到起点。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穿裙子的小背影是小白糖哦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个项目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球在半途掉落。掉球再捡球,会耽搁很长时间。

于是我立马将总结的经验传递给小白糖。我是这么说的:“一定要拿好了,不让球掉下来。”

我觉得我总结得很精辟,简短有力,直击要害。

然而,白糖爸摇摇头:“指令要简短清晰,你这么说孩子听不懂的。什么叫做拿好了?太抽象。”

他转头给小白糖指示了双手握住的位置,然后只说了三个字:慢慢走。

比赛开始,同组的其他小朋友都出现了中途小球掉落的情况,小白糖慢而平稳地走着,顺利到达,最终他们得到了小组第一。

这其中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白糖爸简短清晰的指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试想,如果小白糖听了我“拿好了”的指令,困惑不解地操作,半途小球掉落了,我们是不是很可能还会指责她:“都跟你说要拿好了,你怎么就没听进去?”

十一年前,我和白糖爸一起参加厦大的趣味投篮,青葱年少的他也是用简短清晰的说明,来训练我这个篮球小白的。

当时我感觉极其清晰明了,只要按照他的指示,我就能发挥得很不错。

最终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我们俩的名字在奖状上,第一次被印在了一起。

-2-

爸爸去哪儿第5季中,有一个游戏环节是滚南瓜:小朋友在地上把大南瓜滚到终点,爸爸在条凳上用筷子把小南瓜滚到终点。

嗯哼开局有利,第一时间冲出起跑线,滚得飞快。

然而很快南瓜就偏离航线,躲在条凳下。

嗯哼努力把南瓜搬出来,继续前进。可是不一会儿南瓜又躲进去了。

此时嗯哼已经落后,两次挫败让他赶快向爸爸妈妈投去求救的眼神。

杜江和霍思燕都很nice,鼓励嗯哼说他很棒,让他加油。

除此之外,霍思燕说:“注意力放在南瓜上。”

嗯哼问“怎么它总是倒”的时候,杜江说:“因为你没有好好推。”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可以想见,4岁的嗯哼听到这句话有多么一头雾水。

他心里很可能在想,我明明都很努力在推了,为什么你说我没有好好推?那到底怎样才是好好推呢?谁能告诉我呢?

这时旁边的吴尊看出了嗯哼的困惑,说了一句话:“嗯哼,把南瓜拉出来。”

简短,清晰,明了。

嗯哼立马get到了其中的意思,顺利完成了比赛。

虽然杜江在这里的指示不太明晰,但他在另一次节目里,简直是教科书式的范本。

-3-

有一期节目是交换孩子。孩子们起床之后,发现爸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别人的爸爸。看着就好心疼啊。

陈小春面对哭哭啼啼的软萌小泡芙简直没辙了,只能不住地说,不要哭。

可是,爸爸不见了,人家就是很害怕嘛,让我不要哭,我怎么接受得了?

还有,我的爸爸到底去哪里了,为什么他不管我,换成了你?

他还会回来吗,他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小泡芙心里一定飘过一万个问好,于是狠狠哭了老半天。

另一边,杜江见到泪眼汪汪的Jasper,第一时间拿出任务卡给他看(虽然知道他不识字,也要这样做),告诉他,爸爸接到任务,去照顾小泡芙了。现在有杜江叔叔来陪你。——让小小春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变动?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然后告诉小小春,爸爸完成任务就会回来,爸爸很爱你,不会丢下你不管。——放下孩子最大的担忧和顾虑,就是被抛弃的顾虑。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在Jasper还是非常思念爸爸的情况下,他又说,爸爸陪小泡芙正在放风筝,大概再一个小时就会回来。——非常明确的时间概念,让小小春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很快就可以见到爸爸,有一种可掌控的感觉。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我们与其在那里抱怨孩子: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你都不听话,还在那里一直哭哭哭呢?

倒不如像杜江的教科书范本这样,清晰明确地告诉孩子事情的缘由,解开孩子的担忧,让孩子明确知道,将会发生成什么、何时会结束。

其实,不仅孩子希望如此,我们大人也是这样。

如果有人突然让你到一个房间参加一个会议,不告诉你何时会结束,会议目的是什么,门一下就关上了,你会不会在心里充满了担忧,非常想知道整个情况?

-4-

我们常常会抱怨孩子,却忘了反思自己,是不是我说的太不清晰,孩子听不明白?而不是他故意不听话。

宝宝听不懂,宝宝心里苦啊!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带娃对比: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你讲话的方式不对

是不是我说的这些话并没有解答孩子心中的困惑和担忧?

是不是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情,而是想当然的去责怪孩子?

是不是孩子的情绪处理能力还不够完善,没办法像大人一样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

弄清楚这些问题,孩子自然就不会像你所以为的那么不听话了。

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就让我们自己,先把话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