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套膠的度數是什麼意思?

蛋小殼是誘受

套膠的度數,主要是指套膠海綿的硬度。套膠分為兩層,一層是裡面的海綿,一層是外面的膠皮。

目前比較流行的有邵氏A和W兩種,來描述海綿的硬度。


這裡再引入兩個專業測量方式:A是球形測量方式,W為針式測量方式。

一般的廠家都採用了球形探頭的硬度計測量海綿硬度,而紅雙喜的海綿則保留了橡膠工業的習慣,使用尖頭的硬度計。

同一塊海綿用兩種測量方式測出來的數值不同,A方式要比W方式數值大不少。

兩種計量方式沒有具體的轉化比例,大概A硬度的47度和W硬度的39度相當。也是大家比較常用的兩種正手硬度選擇。


這兩種硬度計的主要區別在於: 邵氏W主要用於用於測定含有發泡劑製成的橡膠、塑料微孔材料硬度。 精確程度:±1度 測量厚度:10±0.5mm 由於此硬度壓針直徑為5mm,所以測試海綿這類相對於硬度不均勻的產品來說,受力面廣,精確度較高,而其測試的數值也較“邵氏A”大。

邵氏A:適用於橡膠、塑料等科研單位、橡膠塑料製品的生產單位,能準確測出橡膠塑料標準試片的標準硬度 精確程度:±1度 測量厚度:6±0.5mm 此硬度計錐端直徑只有0.8mm,其受力面小,要精確測試就要多次,在一塊產品上選多個點,進行測試,得出平均值。

這樣說可能比較太專業一些,普通愛好者,知道度數是指套膠海綿的硬度就可以了。不用太追求什麼專業性的理解,否則看著可能比較頭疼哈哈!


微乒乓

乒乓球套膠的度數是指硬度。也就是乒乓球套膠的軟硬程度。

軟硬程度直接影響到擊球的手感。一般來說,越軟的套膠越容易形變,容易製造旋轉,但套膠過軟,對於力量的回饋就會差一些,通俗的說就是打不出來勁兒。

現在的乒乓球套膠硬度有兩個標準,邵氏硬度和標準硬度。他們的區別主要是測量標準不一樣,但都表示的是同一種屬性。

套膠的硬度測量方法通常會使用多點測量後取平均值的方法,因為套膠是化工產品,經過硫化海綿發泡的密度可能存在不同,所以多點取值的辦法,就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誤差,量化產品的性能。但優質的套膠產品,在進行多點測量時的差別也控制的非常小。

邵氏硬度是用邵氏硬度計測得,邵氏硬度計分針式和球式兩種。標準硬度則是另一種硬度計測量。一般來說,國產套膠中,紅雙喜品牌是堅定的邵氏標準使用者,題主所說的37度套膠,對於紅雙喜的套膠來說,用在正手稍稍偏軟,業餘朋友正手一般會選擇39度-40度邵氏硬度的產品,具體代表產品就是狂颷套膠。37度邵氏硬度的套膠用在反手尚可,特別是反手發力能力比較強的朋友,用這個硬度的套膠威力十足。

印象中這個硬度的粘性套膠,在國家隊中,前國乒隊員範瑛曾經使用過,她是一名削球手,所以會選用比較軟的套膠,來增加防守時的容錯性。

而標準硬度的套膠常見於進口套膠,進口套膠的硬度一般集中在標準硬度40度到50度。

40度左右的進口套膠適合反手使用,45度(含)以上的套膠正手使用不錯,因為中國的乒乓球愛好者正手普遍喜歡粘性套膠,所以正手套膠都喜歡用硬一些的產品,這樣好製造旋轉,擊球的質量也更高。所以很多進口品牌也推出了標準硬度50度以上的產品,來迎合國人的使用習慣。


乒乓雜誌

  這種內能海綿的硬,跟緻密性海綿的狂飆硬手感不一樣。內能海綿即使度數挺高,用手按壓硬,但是也不難打透,只是彈性太大了,出球速度變快了控不住球而已。

  紅K1相當於38度狂三,PLUS版的相當於38.5度。能打透39度狂三的可以用藍V和MXP,ELP和銀V相當於38.5度,血漿470相當於39度,金魔相當於38.5度。

  以上就是乒乓網對於您提出問題的詳細解答,如果各位球友有任何乒乓球方面的技術問題歡迎到乒乓網提問,我們將會有針對性的問題拍攝成《全民解答》

乒乓球教學視頻進行講解。


乒乓網

乒乓球拍的套膠就是膠皮和海綿粘在一起的那層東西。然後度數就是指的它的軟硬程度。現成的套膠有正膠、 長膠、 生膠。

正膠:

其特點是擊球旋轉力強、擊球穩定、易控制,適合弧圈型或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由於擊球穩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學者首選的類型。對於專業選手而言,又有多種不同性能的反膠海綿拍供選擇,如膠皮粘性強、配套的海綿軟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膠海綿膠皮是直、橫拍選手目前最常用的膠皮,幾乎100%的歐洲選手均採用此種膠皮,亞洲選手也有近80%選手使用。因為這種膠皮比較好地兼顧了速度與旋轉的要求。 目前國際超一流選手中,絕大部份都使用反膠膠皮。 打反膠的選手都希望膠皮有高裹力,即膠皮面要粘,這樣才能有高的摩擦係數。

生膠:

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由於生膠有減轉的作用,因此特別容易控制球。目前一批橫拍兩面攻選手,為求得擊球的變化,採用了正手反膠(拉弧圈)和反手生膠(快撥及擺短)的搭配方法。這種性能的膠皮可作為直拍反打反面貼膠的一種選擇。

長膠:

這是一種膠粘細而長的膠皮覆蓋在一薄海綿上面而膠皮海綿。在六十年代發明的。當年張燮林用這種膠皮削出變幻莫測的球,被稱為乒壇魔術師。這是因為這種膠皮球在拍面會產生反常的旋轉現象,典型的變化是:對方搓來的下旋球,己方用長膠對搓時,將以上旋飛回;對方攻來的上旋球,己方用長膠推擋後以下旋飛回;用削球回擊對方拉來的弧圈球時球會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時回球則不旋。這些反常的變化常令對方失誤或回出高球,對付不熟悉長膠性能的人打這種球常可輕易取勝。但用這種膠皮打球,不但對方失誤多,己方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觀賞性和娛樂性。1998年5月,國際乒聯在南非德班市召開理事會,以19票對18票,作出關於禁用使用長膠的決定,並對正膠作出高度與直徑之比不得大於1:1的規定。少年運動員千萬不要用長膠,一方面長膠難掌握,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錯誤的定型。中國乒協早已明文規定少年比賽一律不得使用長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