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甲骨文考生”,作文仅得6分,被985大学录取,却被导师拒教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过去不久,全国几百万的考生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而每年各科的考试题目在这时都会成为热议话题,尤其是语文的作文题目。语文是文科与理科考生必考的三科之一,而得作文者得语文,如果没有特殊差错的话,一个考生的语文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他语文成绩的好坏,对于整体的高考分数也影响很大。

在2009年的高考中,四川却有一位特殊的“甲骨文考生”,他的整篇作文用甲骨文写成,在一众高考作文中算是最特别的,而它的作者黄蛉也算是在这次高考中彻底出了名。黄蛉本来是四川的一名普通学生,但是却因为高考时的甲骨文作文而一夜成名,不过这样做可不是他一时兴起,而是在高考前得知高考作文要求之后就计划好的。

这次高考已经是黄蛉的第二次高考了,在2008年高考中他由于分数不理想没有上一本线,所以他回到原来的学校复读一年。2009年高考前学校发了考试须知,他看作文并没有规定不可以用古文字,而黄蛉一直对古文字就很有兴趣,也一直在学习并且懂得一些,所以怕作文不出彩的黄蛉决定高考用甲骨文写作文,从而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认真的审阅他的作文。


黄蛉的这次作法的确是铤而走险,最初阅卷老师看到他的作文时只是感觉这位考生的作文写得像鬼画符,再与其他老师经过研究后才发现他用的是甲骨文,不过最后黄蛉的作文仅得了6分,阅卷老师说他的作文完全跑题了。

黄蛉这次最终的高考总分为428分,他本来以为这次又入不了大学了。不过这次他很幸运,四川大学的古文字专家特地对他做了一番测试,发现他在古文字方面特别有天赋,最终录取了他。

黄蛉的分数本来可能只能上个专科,但是因为有甲骨文方面的特长,最终却被川大这样的985大学破格录取了,所以拥有一项特长也是很重要的。黄蛉进入四川大学后,被列入特殊培养的队列,学校特地为他返聘了已经退休的教授何崝作为他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不过后来何崝教授决定辞职不再教他。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有着多年从教经验的教授做出这个决定呢?教授说他平日主要是教黄蛉古文字,但是黄蛉经过了一两年的学习并没有多大进步,在原本擅长的甲骨文上也没有任何造诣。而且还在接受访问时信口开河,吹捧自己,所以他觉得这个学生太浮夸,不适合做学问,自己不愿再教,于是他向学校请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