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追求富有的生活?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的偉大創舉,主要的目的是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讓中國人富裕起來,所有人都過上富有的生活。

但是共同富裕不能一步到位,鄧小平的想法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這些人富裕之後就帶動和幫助其他人富裕起來,一步步達到共同富裕。

所以我們可以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得到了一個國家允許的努力掙錢過上好日子的理由。人們可以通過辦企業、做投資、做生意好好地掙錢了。

在中國5000年發展過程中,重農抑商的時代佔據了很長時間,因此造成了多數中國人對金錢有抵抗的心理。鄙視商人、歧視有錢人,仇視富人,認為有錢人身上散發著銅臭。

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對於錢的看法逐漸發生改變。那些思想跟得上時代的人,渴望掙大錢,頭腦靈活,通過開辦企業掙到了錢,最先富裕起來,有了錢之後,買豪車、住豪宅,擴大企業規模,站在了富人堆裡。一批批人開始效仿之後,一批批人開始富裕起來。

這些富裕起來的人在國外內大勢消費。帶動了國內外經濟的發展,深受受益者的歡迎。

這種風氣逐漸從商界影響到了各行各業,使得現在各行各業各個工作崗位的人都重視掙錢。

做企業的人比每年的營業額、利潤,白領見面就比月工資、投資收入。藍領兄弟見面就問月工資多少。

現在的人開口閉口就是錢,似乎只有錢多才是光榮的。學歷、知識、智慧、才能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如果一個人有學歷、知識、智慧、才能而沒有錢的話就會被看不起。一個人沒有學歷、知識、智慧、才能而有錢的話反而被刮目相看。

錢,現在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首要標準。很多人會被這種氛圍影響。千方百計努力賺錢,讓自己成為富人。

富有成為了一種象徵,意味著我們努力的成果和別人的認可,標誌著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展現,富有又是一個標準,用來衡量我們是在社會當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層級。有人對中國人進行這樣的劃分:

1級:省部、副省部、有實權的局級幹部、大型企業的企業主、富豪、投資家為代表。

2級:地廳級、有實權的縣處幹部、院士、教授、名企職業經理人、知名醫生、知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等。

3級:普通處級、副處級或實權科級幹部、小企業主、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

4級: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教師、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較大的個體戶、富裕的農民等。

5級:以普通企業工人、邊緣化的體制內職員、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為代表。

6級:以血汗工廠工人、普通農民等為代表。

7級:以城市底層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等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8級:中國社會的底層,沒有勞動能力,靠社會救助生活。

這種等級的劃分就是以錢的多少來衡量的。

一定要做一個富有的人,你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的人,這是人們的普遍看法。不管是炒股、炒房、炒郵幣、炒比特幣還是投資、創業。好多人在他人的鼓吹之下趨之若鶩,但是很多人在這個過程當中上當受騙了、失敗了。

當我們冷靜下來思考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這樣的話:

一是富有是沒有捷徑的,富有的前提是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社會急需的行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把一件件小事做好。

二是隻想富有是不行的,應該從心出發,找到自己內心想幹的事情,用心琢磨怎麼做好,能夠面對各種不順和挫折,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在煎熬中等待成功的到來。

三是思考富有之後怎麼辦,想這個問題比想怎麼變得富有更重要。要有經營富有生活的能力,再來追求富有的生活比較穩妥。

變得富有的方法是可以學習的。至關重要的是你選擇哪一個事業的方向更利於你發揮自己的優勢,如果選擇的方向不適合自己,那麼他可能會變得貧窮。

為什麼要追求富有的生活?

那麼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富有的人比較合適呢?

很多年輕人希望自己能夠在畢業一兩年之後成為一個有錢人,二十多歲富有的話有點早,因為那時我們的思想還沒那麼成熟,許多事情還明白的不太透徹,不容易過好富有的生活。如果五六十歲成功的話,又有些晚了,而在四十歲左右成為一個富有的人的話,這個時候是最幸福的,因為你上面有老人需要贍養,下面有孩子需要撫養,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給他們足夠的富裕的生活的話,那是很美滿的一個生活。

古今中外有很多富有的人,他們有很多成功的思想和方法,只要我們一步步學習和實踐,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總會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