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清君側歷來都是權謀家奪的權利的最好藉口,這是一個屢試不爽的手段,清除對自己有威脅的對手,把控朝政,打造傀儡皇帝,最後實現“舜代堯”的政治目的(舜是通過政治手段奪了堯的權利,這是有史書記載),所以“清君側”的最後,就是為了奪的皇權,自己登上權利的巔峰,而歷史有這麼一人是真心為國進行“清君側”,這個就是王恭。

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晉書王恭傳》 王恭,字孝伯,光祿大夫蘊子,定皇后之兄也。

這句話把王恭的家世說得很清楚,是光祿大夫的兒子,又是皇后的哥哥,是個國舅爺。皇親國戚,歷史上為非作歹不幹人事的就是這幫人,王恭也算這幫人中的“清流”。

年輕的王恭,名聲非常好,有良好的品德和情操,有大志向,有才華,也有點年少輕狂,這不是完美的人,但這是有靈魂的人。

晉書記載:少有美譽,清操過人,自負才地高華,恆有宰輔之望。

王恭與當時的名人王忱是一對好基友,倆人關係非常的親近,王恭也仰慕另一個名人劉惔的做人處事。東晉名人謝安就曾評價過王恭,說“王恭人地可以為將來伯舅。”

王恭和他的好基友,發生過這麼有趣的事,王恭曾經跟隨他的老爹光祿大夫,從老家跑到了京城,好基友王忱上門拜訪王恭,一起喝酒吹牛逼,好基友看上了王恭的六尺簟,以為王恭這個官二代,應該有好多這樣的東西,就要求王恭送給他,王恭就給王忱了,自己光屁股坐在地上,王忱非常驚訝,王恭說我這輩子就沒有多餘的東西。

這個故事說明王恭是個非常坦率的人,不做作,我沒有多餘的,但你喜歡,我還是送給你,因為我們是朋友,這是個性情中人,重感情的人。

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王恭的趁勢崛起,由虛無盛名做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戰亂年代,手握兵馬數量多少決定了你手握多少權利,你能直接控制多少地盤最為重要,而不是你有多大的稱號和虛名,可能一個親王都不如一個邊塞將軍的權利,羅織經說,你一定不要名所束縛,重利不重名,重權不重名。這裡說王恭的崛起,不是說的是名望和官名,而是說王恭由一個沒有實權的人物,變成了一個掌控地方行政和軍事的封疆大吏,在盛名之下,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勢力和地盤,所以稱之為崛起。

王恭的崛起,是時勢需要,也是自身才能有分不開的因素。即使沒有時勢所推動,王恭家世加上自身的名聲,也可以混個不錯的官職。王恭的真正崛起,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時勢需要。

王恭是國舅爺的身份,也是東晉皇帝孝武帝身邊的紅人,真正被重用的原因,是皇帝和他的兄弟司馬道子的較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給了王恭真正崛起的機會。

司馬道子與孝武帝之間的較量。

公元395年,皇帝的兄弟,也是東晉會稽王司馬道子獨攬大權,奢侈放縱,不可一世。這個不幹人事的司馬道子,讓皇帝內心非常不安,擔心自己的皇位坐不安穩,擔心司馬道子的野心,會奪了自己的位置,想除掉司馬道子,又害怕自己母親皇太后傷心,於是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讓自己的親信,去做封疆大吏,有危機的時候。可以當作外援。

司馬道子和他的親信,幹得都不是人事,是王恭與司馬道子爭鋒的起因。

司馬道子的親信趙牙是個唱戲的,這個貨,非常擅長拍馬屁,忽悠得司馬道子不要的不要的,靠著收受賄賂,諂媚等等手段,讓自己不斷地獲取權利,司馬道子讓趙牙做了魏郡太守,獨享行政軍事大權。

趙牙為司馬道子另建府邸,堆積假山,挖掘水池,人工和資金,都耗費十分巨大。孝武帝曾經到司馬道子的府邸,對司馬道子說:“住宅之中竟然有山,當然很好,但是修整裝飾得太過分了。”司馬道子無言以對。後來司馬道子依舊放縱趙牙為自己修建更加奢侈的宮殿。

司馬道子的另一個親信,更加了不得,名叫茹千秋,是驃騎諮議參軍,這個人不僅收受賄賂,還買官賣官,搜刮的財富多不可數,足有上億。

有大臣向孝武帝說明這些情況,由於太后的壓力,孝武帝沒有除掉司馬道子,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王恭崛起,用來牽制司馬道子,同時司馬道子也把王國寶和王國寶的堂弟琅邪內史王緒等人作為心腹,來個孝武帝對抗。

皇太后,對他們兄弟倆進行勸解,同時中書侍郎徐邈也對皇帝勸說,孝武帝依舊像往常一樣信任他的兄弟。這就為後世埋下了炸彈,讓偏安一隅的東晉更加的孱弱。

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王恭和司馬道子的親信王寶國的爭鋒,讓司馬道子有了除掉王恭的心思。

後來,孝武帝因為一句玩笑話,就被貴人弄死了,死的非常窩囊,太子又不行,連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來照料,這是個白痴皇帝,史書記載: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飢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

司馬道子就成了獨享朝政的那個人,況且司馬道子本身就是蠢的像豬一樣的人物,於是就有了王恭和司馬道子的親信王寶國之間的爭鋒。

孝武帝死後,王國寶投靠了司馬道子,王國寶和王緒,一起諂媚討好司馬道子,司馬道子受到了他們的迷惑,以王寶國及王緒為心腹親信,王寶國和王緒獨享朝政大權,朝廷內在人士都感到害怕和怨恨。

王恭是個正直的人,王恭從地方回到京城,參加孝武帝的葬禮,經常面色嚴肅地直言告誡、勸諫,司馬道子非常害怕他。

王恭退朝後,嘆道:“房屋的梁椽雖然是新的,我卻有了國家將亡的嘆息!”王緒向王國寶建議說,趁王恭上朝,讓司馬道子暗藏伏兵殺了他,王國寶沒有答應。

司馬道子想和王恭盡釋前嫌,對王恭推心置腹,王恭不買賬,談到朝政,經常是聲色俱厲指責得失,正確與錯誤。這讓司馬道子知道王恭已經不可能妥協合作,於是便有了圖謀陷害他的念頭。

有人曾經勸說王恭等你去拜見皇帝的時候,動用自己軍對殺了王國寶,王恭沒有這樣做,因為王國寶的死黨,豫州刺史庾楷兵馬精壯強盛,不敢妄動。同黨王珣對王恭說,王寶國這個傢伙,一定會成為禍患,他的罪行和壞事還沒有公佈出來,你現在領兵進京都,大家就會認為你要造反,等他激起民變的時候,就順應民心除掉他。

王恭離開京城的時候,對司馬道子說了一番話,說:“主上諒暗,冢宰之任,伊、周所難,願大王親萬幾,納直言,放鄭聲,遠佞人。”這其實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更加加劇了王寶國等人除掉他的心思。

公元397年,元帝任命王國寶為左僕射,兼管官員任免升降,仍兼任後將軍、丹楊尹。司馬道子又把東宮太子的兵馬交給了王寶國,讓他帶領掌控這些軍隊。

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因王寶國厭惡,王恭起兵除掉了司馬道子的親信王寶國,打臉了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的手下,王寶國和王緒等人,收受賄賂,窮奢極欲,無法無天已達到了極點。王寶國和王緒他們厭惡王恭等人,勸說司馬道子奪了他們的兵權。

朝廷內外流言四起,人心動盪不安,王恭等人為了預防兵權被奪,就是整理訓練軍隊,以北伐為藉口擴充軍隊和掌控兵權,司馬道子讓他們解散士兵,不同意北伐。

後來王恭等人這些封疆大吏商量著如何應對,王寶國的奪兵權之計,恐懼自己兵權被奪。這時桓玄又從作梗,想利用他們起兵,來獲取利益,就勸說王恭等人以“清君側”的名義,來除掉王寶國等人,來達到自己目的解除自己可能面對的威脅。最後他們決定聯合起兵,征討王寶國等人。

司馬道子後來為了平息事件,把一切都責任都推到了王寶國等人身上,這一招卸磨殺驢玩的很溜,把王寶國等人都殺了,清君側沒有了目標,不好在繼續領兵進入京城。各自撤兵回到自己的地盤,這事就這樣結束了。雖然事件平息了,但為以後也埋下禍患。

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四王恭與司馬道子的第二次爭鋒,司馬道子主動挑起爭端。

司馬道子經過上次的事件,內心記恨王恭等人對他形成的逼迫,司馬道子不會忘記王恭等人的所做所為,開始給自己尋找幫手。東晉譙王司馬尚之和他的弟弟司馬休之有雄才大略,以後這倆人便成了司馬道子的心腹幫手。

這倆於是就對司馬道子,現在在外面當官的比你宰相的權利都大,你現在在外地的要職上,要安排自己人,這樣可以保衛你的權利,可以支援你。

司馬道子聽從了司馬尚的計策,任命其司馬王愉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軍事,以此作為自己的呼應和援手。他從早到晚地與司馬尚之謀劃商量,等待四方出現什麼空隙和機會。

後來司馬道子讓豫州刺史庾楷割四個郡的地盤給王愉,庾楷不同意,就給司馬道子陳述意見,司馬道子給駁回了。庾楷生氣了,就讓自己的兒子去說服王恭聯合起兵,說司馬尚兄弟倆,比王國寶和王緒他們還過份,他們想借助朝廷削弱我們,趁他們謀劃還沒有成功,我們應該先下手為強。然後王恭同意,就聯合桓玄他們,起兵攻打司馬道子,他們推舉王恭為盟主。

再到後來,殷仲給王恭寫了一封信,因為角上抽絲。不能明確辨別是不是殷仲所寫,王恭以為殷仲,又要失約,就自己先行起兵,攻向京城。

王恭的手下劉牢之勸說,你是皇帝的舅舅,司馬道子是皇帝的叔叔,司馬道子掌控著朝政大權,過去因為您殺了自己的心腹,他是畏懼你的,何況他現在沒有大的過失,他只是把庾楷的四個郡割讓給王愉統領,這對你有啥損害呢?王恭不聽,向朝廷上奏請求出兵討打司馬尚兄弟。

王恭的“清君側” 正直缺乏野心的人註定要失敗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五王恭的失敗,性格是致命的缺陷。

王恭再一次出兵京城,王恭失敗了,王恭的失敗有以下幾點原因,一驕傲,王恭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地位,就看不起自己的同事,以為自己的聲威無人可擋。讓自己站在了掌權的對立面。

二不通權謀,不通人性,劉牢之不甘居人下,又自負其才,遲早會給自己禍患,而王恭卻將自己的精兵贈與他帶領。後來劉牢之中途反水,讓自己潰不成軍。

三聽不得真話,單一的思維邏輯。參軍何澹將劉牢之與司馬元顯之間的密謀告訴王恭,王恭盡然以何澹與有嫌隙,不相信何澹。

四王恭是個沒有城府的人,太過於相信別人,沒有懷疑精神,這類人,終究無法成就大業。

五沒有目標,目標不明確,不知道要幹啥,真正的權臣是司馬道子,是朝政混亂的源頭,而王恭從沒有直言司馬道子的過錯,也沒有把目標定位於司馬道子,或者起兵直接奪了司馬家的統治權。所以王恭失敗了,是因為他沒有核心目標,也沒有認識道混亂的核心本質,註定他要輸的。

六王恭事件的思考

王恭無疑是一個忠臣,他看不慣司馬道子昏庸無能,看不慣司馬道子的親信,奢侈無度,搞的朝政烏煙瘴氣,所以他倆次起兵目標都是除掉司馬道子身邊的奸詐諂媚之徒,他從未看明白,一切事情背後的源頭就是司馬道子本人。

王恭註定要失敗的,源於自己性格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他沒有野心,他沒有長遠的目標,他的團體,只是零時利益的組合,只要利益足夠大,隨時都會成為自己致命的殺手。

王恭一生是非常節儉,死後家裡身無長物,百姓為之惻然,與當權者司馬道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鬼谷子說當一個統治集團沒救的時候,就應該想辦法讓他消亡,如果還不是時候,就應該耐心等待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