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的“清君側”中,有隻清測不清君的嗎

中國古人強調師出有名,即每一次討伐和出征必須有一個道德上的支撐點。以上伐下自然擁有無盡的理由,而以下犯上,則多涉及謀逆、反叛,因此“清君側”就成為了中國古代以下犯上的人所找的最多的旗號之一,只清側,不清君,既符合君臣價值觀,而對自己也是有實際幫助的。

古代歷史上的“清君側”中,有隻清測不清君的嗎

中國古代史上,因為“清君側”而爆發的戰爭幾乎每朝每代都有,比如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武周時期的“神龍政變”,南宋的“苗劉兵變”,明朝的“靖難之役”,南明左良玉的“清君側”等等。

而哪些“清君側”事件是隻清了側,沒有清君呢,西漢的“七國之亂”雖然只是清了側(主張削藩的晁錯被腰斬),漢景帝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實際上是七國戰敗了,如果七國一直打到長安的話,或許漢景帝也會被戮。古代歷史上的“清君側”中,有隻清測不清君的嗎

西晉的“八王之亂”也是同樣的道理。而明朝的“靖難之役”從一開始朱棣就抱定了要清除建文帝的打算,所以最終建文帝下落不明,實際上有一種可能就是城破之時,建文帝被殺。

而南宋高宗時期發生的“苗、劉政變”實際上體現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建炎三年(即1129年),負責守衛杭州的苗傅和劉正彥因為不滿高宗寵信宦官康履和大臣王淵等人,於是在宋神宗祭日那天發動了清君側的政變,政變的結果是王淵等人被殺,高宗退位,皇位被傳給太子。所以,苗、劉政變實際上也沒有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