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是個太監

衣賜履按:好久沒講匈奴了,今天借講第一個漢奸,把匈奴的事兒串一下。早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冒頓(讀如墨毒)單于殺了他老爹頭曼單于繼位,直到前174年,冒頓才死。前200年,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也是冒頓的手筆。之後,劉邦通過和親政策,勉強維持了漢匈之間的和平,但是擦槍走火的事,時有發生,當然,主要是漢朝受匈奴的欺負,想起來挺悲催。嘴炮愛國者可能會大罵劉邦無能,為什麼不弔打匈奴?如果用嘴炮就能吊打匈奴,我們早就統一全世界了,呵呵。匈奴是遊牧部落,漢是農耕社會,假設搞陣地戰,漢朝未必輸,但是匈奴來去如鬼魅,總是跟你玩兒游擊戰,漢朝實在沒有餘力去和匈奴全面較勁,基本上處於隱忍狀態。

前192年,漢朝選皇家的女兒,封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此時的匈奴,在冒頓治下,國力達到巔峰。冒頓給呂后寫了一封極為羞辱的信,說,我啊,生在沼澤之中,長在養牛餵馬的地方,好幾次到漢匈邊界,很想到你們那裡去轉轉。如今啊,我很孤獨,你老公也死了,你也很孤獨,咱兩個孤獨的人,我是乾柴,你如烈火,不如合二為一,互相慰藉,共享快樂,你看如何?

醬香通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是個太監

【冒頓單于,沒有他不敢幹的事兒】

呂后是什麼人?是製造“人彘”的人!勃然大怒。呂后是什麼人?是鬥爭經驗豐富、知道隱忍的人。於是,大怒之後,恢復平靜。經綜合考量,認為目前還幹不過匈奴,還是得和親,呂后給冒頓回了封信,說,單于沒有忘記我們這個小地方,您賜下信件,我們全國上下都感惶恐。我本應前往侍奉,但我已經老了,血氣衰弱,頭髮和牙齒也都脫落,連走路都不方便了。我如果真的前去貴國,你的名聲豈不受到玷汙?我替你挑了一位公主,還希望兩國之間就像親戚一樣,保持和平,云云。

衣賜履說:以呂后的惡毒兇悍,對冒頓也是無可奈何,受盡屈辱。不知道嘴炮愛國者們在喊完“打丫們的”之後,是讓別人上戰場,還是自己上戰場和匈奴死磕?

於是,繼續和親。偶爾小打小鬧,大部分時間還算太平。

前174年,冒頓單于終於死了,他的兒子稽粥(也寫作鬻,讀如玉)繼位,稱為老上單于。老上單于剛繼位,劉恆指派一位宗室的女兒翁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親王的女兒稱翁主。說來慚愧,知道翁主這個詞兒,還是從韓國電影《德惠翁主》裡看到的)嫁給他做閼氏(讀如煙支,匈奴的皇后),並派太監中行說(讀如中航嶽)去輔佐翁主。中行說不但是個太監,而且是個有個性的太監。他說,我不想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醬香通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是個太監

【老上單于,帥得有點不像,呵呵】

漢廷表示,讓你去是抬舉你,你特麼不去,誰去?

中行說火了,說,你們非要讓我去,那我做出對大漢不利的事兒,你們可別怪我。

誰也沒把這位太監的話當真,果然後面付出了代價。

中行說雖然不是完整的男人,但有才華,有遠見,而且有尿性!一到匈奴,馬上歸降了單于,堂堂大漢朝的資深太監,立即得到老上單于的寵信。

醬香通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是個太監

【這邪乎的長相表情,有點像,呵呵】

匈奴和漢朝雖然老打仗,但也作交易。漢朝和匈奴,有點像中國和俄羅斯,俄羅斯重工業可以,但是輕工業不行,所以當年牟其中能夠搞了一出“罐頭換飛機”來。匈奴人打仗挺猛,戰馬養得好,但衣服用獸皮做,吃的東西只有牛羊肉和奶製品,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漢朝的精美絲織物和可口食品。中行說對老上單于說,匈奴的人口,還不如漢朝一個郡的多,然而卻成為漢朝的強敵,為什麼呢?

老上說,為什麼呢?

中行說說,原因就在於匈奴的衣服、飲食與漢朝不同。現在,假若匈奴改變習俗,喜愛漢朝的東西,漢朝只要拿出十之一二的物產,就能將整個匈奴收買了。

老上說,那怎麼辦?

中行說說,我有個好辦法,您組織一幫人,讓他們穿上漢朝的絲綢衣裳,然後在草叢荊棘之間快速穿行,那樣的話,衣服褲子肯定都被撕扯得破爛不堪,這樣,大家就會清楚,絲綢衣物雖然輕軟漂亮,但是遠遠不如用獸皮製成的氈毯皮袍結實耐用。

老上說,你說的對。

中行說又說,您還得把漢朝的食物都扔掉,讓大家知道,那些玩藝兒遠不如牛羊肉、乳酪可口營養。

老上說,按你的意思辦!

衣賜履說:中行說身處漢廷之中,想來文化修養比較高,接觸的上層思想也比較多,比如,漢朝也許制定過用絲綢、食物等軟化匈奴的政策,就像歐洲人用酒精麻酥了印第安人的骨頭一樣,但是,中行說知道這個情況,於是,建議老上放棄漢朝的衣服和食物,一以貫之做好戰爭準備。我們想想滿清,不就被漢人同化得扔到人群裡就找不著了,可不就是喜歡上了中原的東西,丟棄了自己的傳統嗎?

中行說教單于的左右學習分別條目記事,計算稽核各部落的人口數目跟牲畜數目。

衣賜履說:此處不解,匈奴難道連自己多少人、多少牲畜都弄不清楚嗎?我感覺,太史公有埋汰匈奴的嫌疑。

漢朝寫給單于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文詞是“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于平安”,下面再寫上所奉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中行說就讓單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給漢朝皇帝,並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叫“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再寫上所奉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衣賜履說:老實說,我很納悶,當時匈奴人說什麼語言,用什麼文字,似乎中行說和老上單于之間的溝通相當順暢啊。

漢朝使節中有人說,匈奴對老年人不敬。

中行說立即反駁說,你們漢朝風俗,凡有當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將要出發的,他們的老年父母難道有不省下來暖和的衣物和肥美食品,把它們送給出行者吃穿的嗎(從這裡似乎可以判斷,彼時打仗,戰士的衣物是自備的)?

漢朝使節說,是這樣。

中行說說,匈奴人視戰爭為第一要務,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好的食品給壯健的人吃喝,這樣,才能打勝仗,才能保衛匈奴的人民,才能使父親兒子長久地相互保護,怎麼可以說匈奴人不重視老年人呢?

漢朝使節說,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個氈房睡覺。父親死後,兒子竟然把後母當老婆。哥哥死了,嫂子就成了弟弟的老婆,這特麼都什麼事兒啊!另外,匈奴的帽子和衣帶上連飾物都沒有,還缺少朝廷禮節。

中行說說,匈奴的君臣關係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父親和兄弟死了,活著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為了延續種族!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而你們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可是親屬關係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因為沒有娶父兄的妻子做老婆的風俗造成的!

漢朝使節被噎得都無語了。

中行說又說,匈奴的風俗,吃肉,喝奶,用牲畜的皮做衣服穿,根據季節和草水的變化進行遷徙。所以,人們在急迫之時,就練習騎馬射箭;寬鬆的時候,人們就歡樂無事,受到的約束很少。而你們所謂的禮義禮節,有很大的弊端,它使君王臣民之間產生怨恨隔膜,按不同品級修建宮室房屋,必然耗費民力。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築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忙的時候不可能練習打仗本領,閒的時候又被各種徭役搞得很疲憊。我都想為你們嘆氣,生活在土石房屋裡的漢人啊,別再說啦,有啥可說的?你們在帽子上插根兒羽毛,在衣帶上掛個小把件兒,就了不起了是嗎?

漢朝使節說,呃……

衣賜履說:看完這個太監的話,我竟然也和漢朝使節一樣,說不出一句話誒。

自此之後,漢朝使節如果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你們少特麼廢話,我只告訴你們,你們敬送的絲綢布帛、糧食美酒,數量要足,質量要好,這就行了,哪兒那麼多廢話!我還告訴你們,你們供奉的東西,數量足、質量好,也就罷了;如果數量不足、質量低劣,那就等到秋熟時,讓我們匈奴,用鐵騎去踐踏你們的莊稼!

中行說的尿性,還表現在,日夜教導老上單于,等待有利的時機,隨時進攻漢朝。

衣賜履說:對中行說,竟無語凝噎。這是送了個陪嫁到匈奴嗎?這簡直是送了個姜子牙到匈奴啊。之前,並不是沒有中國人投奔匈奴的,戰國時代就有,燕國的應為燕奸,趙國的應為趙奸,算不得漢奸。高祖劉邦時代也有,比如韓王韓信、燕王盧綰,不過這些人是為了保命而已,倒未必真心實意為匈奴賣命,似乎算不上“奸”,所以我們就老實不客氣地送中行說一頂帽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還是一個敢恨敢做的漢奸,呵呵。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