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在山東德州齊河縣潘店鎮東園村南,有一塊高大的墓碑。這塊碑立於1946年12月,歷經70多年風霜雪雨,字跡有些斑駁,但仍清晰可認。

碑文之中,你能真切感受到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感受到告密的汗奸對民族英雄的無限感激與崇拜。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紀念碑正面:

上首:民國三十五年歲次丙戍陽曆端日上浣吉旦立(公曆1946年12月初)

中心:革命烈士張公承祥紀念碑

落款:師範畢業生張沖霄撰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墓碑碑反面:

嘗聞歷史記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千古傳為美談

譯:在有史以來的記載中,用公正來對待恩怨,用恩德來酬報恩德,千古遺留,為人頌揚。

而今有曠世罕見高於此者,以德報怨,不念舊惡,陷罪復救,出乎本色,惟趙氏惟然。

譯:而如今,有一種有史以來極其罕見的做法,比以前所說的高出很多,用恩德來對待怨恨,對過去的仇恨(指張承祥烈士被漢奸侯登榜告發一事)不念念在心,對陷害自己丈夫的人,還去營救。(指趙桂芳請求政府赦免侯登榜死罪一事),這出於自己光明的內心,沒有受到他人的影響,只有趙桂芳才能做到。

夫趙氏,夫承祥張公,因抗戰被供身,身陷囹圄,不屈不撓,百折不回,慨慷就義,壯烈殉國。

譯:趙氏的丈夫承祥張公,因為抵抗日本侵略而從容應戰,卻被人告密後被捕,鋃鐺入獄。對敵人的拉攏引誘,不屈不撓,縱使歷經數次嚴刑拷打,決不回頭。他為保護地下黨的組織,毫不吝嗇自己的生命,為國捐軀,壯烈犧牲。

其氣之壯,充滿宇宙,節操之真,垂諸青史。

譯:他的氣節如此壯麗,整個宇宙都之為震撼,他的節操如此偉大,這必將名垂青史。

而其婦趙氏,寬宏大難,不怨不尤,仁心施諸不肖。

譯:而張承祥的妻子趙氏,對殺夫的仇恨,卻有一顆寬厚宏大的心,不計較,不報怨,對惡劣的行徑,卻以仁心來對待。

民眾感德,無以報答,公議鐫石表揚,俾其英烈德行不泯,並儆將來,引以為鑑,勿再蹈傷故轍雲。

譯: 她這種以德報怨的做法,讓民眾充分感知到了她品德的高尚和偉大,無論你怎麼做都難以報答。大家經過議論商討,決定把她們夫妻的事蹟鐫刻在石頭上,永遠地記念和頌揚,使他們英雄的氣節和轟轟烈烈的事蹟,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永不消失。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永遠警示後人。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張承祥烈士房屋坐落地

張承祥,1920年出生於齊河縣潘店鎮東園村(時為河西縣,縣城駐地在長清),1936年考入長清師範,1937年日軍侵佔濟南,國民黨韓復榘軍隊逃跑途中,徵用長清師範,張承祥輟學回村。

1939年,日軍佔領潘店,到處抓群眾修寨牆、挖壕塹,採取滅絕人寰的“三光政策”。經抗日敵後根據地幹事張幹卿介紹,張承祥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張幹卿的直接領導,扮為“書官”,以賣筆、墨、紙張為掩護,走村串巷,穿梭於敵人碉堡之間,從事地下情報工作。

1941年5月,張承祥被任命為河西縣抗日三區(潘店)公安助理員,1942年任潘店三區區委敵工委員。同年7月被組織派往泰安黨校學習。為隱藏個人身份,化名劉祥,學習結業後,繼續回原籍開展黨的地下抗日工作。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革命烈士陵園,張承祥烈士墓碑(前排左一)

1943年3月2日,張承祥回潘店傳達文件,順便回家探視分娩的妻子和剛出生兩天的女兒。當晚,潘店南街富農分子侯登榜告密,幾個便衣特務領著十幾個鬼子包圍了他家。張承祥聽到動靜,預見情況不妙,登上東屋房頂衝圍,但為時已晚。敵人也紛紛上了房頂。張承祥感到凶多吉少,死死抱著一個鬼子從房頂上摔下來,臨死也要找個墊背的。敵人蜂擁而上,逮捕了張承祥。同時,為了逼迫張承祥講出地下黨的組織,敵人也將他的妻子趙桂芳捆綁起來,押往據點。

張承祥和妻子被關押在豬圈改成的監獄裡,裡面還有幾名地下黨員。趙桂芳身體本來十分虛弱,再加上敵人折磨、寒風侵襲,高燒滾燙,渾身浮腫,身體發抖。張承祥脫下衣服給妻子蓋上,同監室的獄友們自覺圍繞在周圍給她取暖,擋風遮寒。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次日上午,敵人提審承祥,先用欺騙拉攏的手段,繼而恐嚇威脅,都被張承祥義正詞嚴的拒絕。敵人不甘心,又對他施行酷刑,灌水、壓肚子、坐老虎凳、烙鐵烙、點著成把的香燒肋窩……,

張承祥被折磨的死去活來。除了咒罵聲,敵人沒有得到地下黨組織的任何情報。晚飯後,張承祥被拖回監室,氣息微弱,躺在地上。妻子趙桂芳見他皮開肉綻的樣子,淚水奪眶而出。他艱難的睜開眼:“不要難過。我已預料到這一天。軟骨頭的人才害怕,我決不出賣黨組織。”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敵人在張承祥嘴裡得不到什麼,又提審他妻子趙桂芳,可她已堅定信心,一言不發。敵人用蠟燭燒她頭髮,她橫下一條心,反正都是死。敵人在趙桂芳嘴裡也沒得到什麼,傍晚時分,見她奄奄一息的樣子,便放她回家。臨別時,張承祥含淚囑咐妻子:“我活不長了,這些狗雜種也橫行不了幾天啦。回去後你要想開些,保重身體,照管和教育好孩子。”

1943年3月6日,敵人發瘋似的訊問承祥,所有刑具輪番使用。在敵人種種酷刑下,張承祥威武不屈,視死如歸,除了回答不知道外,不停地辱罵敵人是強盜、漢奸、狗雜種!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勝利屬於中國人民!”敵人氣急敗壞,用棉花塞住他的嘴,手腳綁在梯子上,黑布纏頭,身上澆煤油縱火燒死,享年23歲。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張承祥妻子的烈屬證

第二天下午,東園村群眾聞訊,來到日軍據點。張承祥還被綁在梯子上,大家把他抬回家中。根據習俗,當時老人健在,張承祥要當天入土。因毫無準備,潘店洪孫村的親戚將自家老人的薄皮棺材送了過來。入殮時沒有新衣服,村民就到趙桂芳孃家哥哥家中去取,哪想到半路上遇到劫匪,劫走了衣服。張承祥只能潦草下葬。可下葬時,人們發現一個怪異的現象,張承祥張著大口,村民仔細一看,口腔裡還殘存著棉絮,深入氣管。

1945年9月,日軍投降後,河西縣公安局抓獲了漢奸告密分子侯登榜,預執行死刑。時任公安局局長張秋民(1947年11月犧牲,潘店靖莊村人)通知趙桂芳。趙桂芳說:張承祥已死了,就是殺了侯登榜也活不過來,就留下侯登榜一條命吧,要不恩恩怨怨何時了。

面對殺夫之仇,趙桂芳寬容大度,以德報怨,感天動地。張秋民聽取了趙桂芳的意見,釋放了侯登榜。侯家感念張家的大恩大德,便傾囊而出,為張承祥樹碑立傳,以歌頌其功德,以敬後人。據村民介紹,該碑原有三米多高,四方八稜,矗立在張承祥家的祖墳邊。

齊河縣潘店鎮有塊“漢奸”立的功德碑

2010年,張承祥烈士墓由潘店東園村遷到齊河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內,其碑文如下:

張承祥,1920年生人,齊河縣潘店鎮東園村人,1936年畢業於長清縣第十一高小,繼考入長清師範;七七事變後返籍從事抗日活動,1939年入黨,1941年任抗日三區公安助理員,1942年任潘店三區區委敵工委員,1943年3月6日經組織批准,回潘店傳達文件,夜裡被日偽軍逮捕,敵人用盡酷刑,他寧死不屈;敵人把他綁在梯子上,嘴裡塞上棉絮,黑布纏頭,身上澆煤油縱火燒死,年僅23歲。

中共齊河縣委員會

齊河縣人民政府

2010年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