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个太监

衣赐履按:好久没讲匈奴了,今天借讲第一个汉奸,把匈奴的事儿串一下。早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冒顿(读如墨毒)单于杀了他老爹头曼单于继位,直到前174年,冒顿才死。前200年,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也是冒顿的手笔。之后,刘邦通过和亲政策,勉强维持了汉匈之间的和平,但是擦枪走火的事,时有发生,当然,主要是汉朝受匈奴的欺负,想起来挺悲催。嘴炮爱国者可能会大骂刘邦无能,为什么不吊打匈奴?如果用嘴炮就能吊打匈奴,我们早就统一全世界了,呵呵。匈奴是游牧部落,汉是农耕社会,假设搞阵地战,汉朝未必输,但是匈奴来去如鬼魅,总是跟你玩儿游击战,汉朝实在没有余力去和匈奴全面较劲,基本上处于隐忍状态。

前192年,汉朝选皇家的女儿,封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此时的匈奴,在冒顿治下,国力达到巅峰。冒顿给吕后写了一封极为羞辱的信,说,我啊,生在沼泽之中,长在养牛喂马的地方,好几次到汉匈边界,很想到你们那里去转转。如今啊,我很孤独,你老公也死了,你也很孤独,咱两个孤独的人,我是干柴,你如烈火,不如合二为一,互相慰藉,共享快乐,你看如何?

酱香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个太监

【冒顿单于,没有他不敢干的事儿】

吕后是什么人?是制造“人彘”的人!勃然大怒。吕后是什么人?是斗争经验丰富、知道隐忍的人。于是,大怒之后,恢复平静。经综合考量,认为目前还干不过匈奴,还是得和亲,吕后给冒顿回了封信,说,单于没有忘记我们这个小地方,您赐下信件,我们全国上下都感惶恐。我本应前往侍奉,但我已经老了,血气衰弱,头发和牙齿也都脱落,连走路都不方便了。我如果真的前去贵国,你的名声岂不受到玷污?我替你挑了一位公主,还希望两国之间就像亲戚一样,保持和平,云云。

衣赐履说:以吕后的恶毒凶悍,对冒顿也是无可奈何,受尽屈辱。不知道嘴炮爱国者们在喊完“打丫们的”之后,是让别人上战场,还是自己上战场和匈奴死磕?

于是,继续和亲。偶尔小打小闹,大部分时间还算太平。

前174年,冒顿单于终于死了,他的儿子稽粥(也写作鬻,读如玉)继位,称为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刚继位,刘恒指派一位宗室的女儿翁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翁主。说来惭愧,知道翁主这个词儿,还是从韩国电影《德惠翁主》里看到的)嫁给他做阏氏(读如烟支,匈奴的皇后),并派太监中行说(读如中航岳)去辅佐翁主。中行说不但是个太监,而且是个有个性的太监。他说,我不想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酱香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个太监

【老上单于,帅得有点不像,呵呵】

汉廷表示,让你去是抬举你,你特么不去,谁去?

中行说火了,说,你们非要让我去,那我做出对大汉不利的事儿,你们可别怪我。

谁也没把这位太监的话当真,果然后面付出了代价。

中行说虽然不是完整的男人,但有才华,有远见,而且有尿性!一到匈奴,马上归降了单于,堂堂大汉朝的资深太监,立即得到老上单于的宠信。

酱香通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是个太监

【这邪乎的长相表情,有点像,呵呵】

匈奴和汉朝虽然老打仗,但也作交易。汉朝和匈奴,有点像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重工业可以,但是轻工业不行,所以当年牟其中能够搞了一出“罐头换飞机”来。匈奴人打仗挺猛,战马养得好,但衣服用兽皮做,吃的东西只有牛羊肉和奶制品,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喜欢汉朝的精美丝织物和可口食品。中行说对老上单于说,匈奴的人口,还不如汉朝一个郡的多,然而却成为汉朝的强敌,为什么呢?

老上说,为什么呢?

中行说说,原因就在于匈奴的衣服、饮食与汉朝不同。现在,假若匈奴改变习俗,喜爱汉朝的东西,汉朝只要拿出十之一二的物产,就能将整个匈奴收买了。

老上说,那怎么办?

中行说说,我有个好办法,您组织一帮人,让他们穿上汉朝的丝绸衣裳,然后在草丛荆棘之间快速穿行,那样的话,衣服裤子肯定都被撕扯得破烂不堪,这样,大家就会清楚,丝绸衣物虽然轻软漂亮,但是远远不如用兽皮制成的毡毯皮袍结实耐用。

老上说,你说的对。

中行说又说,您还得把汉朝的食物都扔掉,让大家知道,那些玩艺儿远不如牛羊肉、乳酪可口营养。

老上说,按你的意思办!

衣赐履说:中行说身处汉廷之中,想来文化修养比较高,接触的上层思想也比较多,比如,汉朝也许制定过用丝绸、食物等软化匈奴的政策,就像欧洲人用酒精麻酥了印第安人的骨头一样,但是,中行说知道这个情况,于是,建议老上放弃汉朝的衣服和食物,一以贯之做好战争准备。我们想想满清,不就被汉人同化得扔到人群里就找不着了,可不就是喜欢上了中原的东西,丢弃了自己的传统吗?

中行说教单于的左右学习分别条目记事,计算稽核各部落的人口数目跟牲畜数目。

衣赐履说:此处不解,匈奴难道连自己多少人、多少牲畜都弄不清楚吗?我感觉,太史公有埋汰匈奴的嫌疑。

汉朝写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下面再写上所奉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写信给汉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叫“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再写上所奉送东西和要说的话语。

衣赐履说:老实说,我很纳闷,当时匈奴人说什么语言,用什么文字,似乎中行说和老上单于之间的沟通相当顺畅啊。

汉朝使节中有人说,匈奴对老年人不敬。

中行说立即反驳说,你们汉朝风俗,凡有当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将要出发的,他们的老年父母难道有不省下来暖和的衣物和肥美食品,把它们送给出行者吃穿的吗(从这里似乎可以判断,彼时打仗,战士的衣物是自备的)?

汉朝使节说,是这样。

中行说说,匈奴人视战争为第一要务,年老体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好的食品给壮健的人吃喝,这样,才能打胜仗,才能保卫匈奴的人民,才能使父亲儿子长久地相互保护,怎么可以说匈奴人不重视老年人呢?

汉朝使节说,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个毡房睡觉。父亲死后,儿子竟然把后母当老婆。哥哥死了,嫂子就成了弟弟的老婆,这特么都什么事儿啊!另外,匈奴的帽子和衣带上连饰物都没有,还缺少朝廷礼节。

中行说说,匈奴的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父亲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是为了延续种族!所以匈奴虽然伦常混乱,但却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孙。而你们中国人虽然佯装正派,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因为没有娶父兄的妻子做老婆的风俗造成的!

汉朝使节被噎得都无语了。

中行说又说,匈奴的风俗,吃肉,喝奶,用牲畜的皮做衣服穿,根据季节和草水的变化进行迁徙。所以,人们在急迫之时,就练习骑马射箭;宽松的时候,人们就欢乐无事,受到的约束很少。而你们所谓的礼义礼节,有很大的弊端,它使君王臣民之间产生怨恨隔膜,按不同品级修建宫室房屋,必然耗费民力。努力耕田种桑而求得衣食满足,修筑城郭以保卫自己,所以百姓忙的时候不可能练习打仗本领,闲的时候又被各种徭役搞得很疲惫。我都想为你们叹气,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汉人啊,别再说啦,有啥可说的?你们在帽子上插根儿羽毛,在衣带上挂个小把件儿,就了不起了是吗?

汉朝使节说,呃……

衣赐履说:看完这个太监的话,我竟然也和汉朝使节一样,说不出一句话诶。

自此之后,汉朝使节如果有想辩论的,中行说就说,你们少特么废话,我只告诉你们,你们敬送的丝绸布帛、粮食美酒,数量要足,质量要好,这就行了,哪儿那么多废话!我还告诉你们,你们供奉的东西,数量足、质量好,也就罢了;如果数量不足、质量低劣,那就等到秋熟时,让我们匈奴,用铁骑去践踏你们的庄稼!

中行说的尿性,还表现在,日夜教导老上单于,等待有利的时机,随时进攻汉朝。

衣赐履说:对中行说,竟无语凝噎。这是送了个陪嫁到匈奴吗?这简直是送了个姜子牙到匈奴啊。之前,并不是没有中国人投奔匈奴的,战国时代就有,燕国的应为燕奸,赵国的应为赵奸,算不得汉奸。高祖刘邦时代也有,比如韩王韩信、燕王卢绾,不过这些人是为了保命而已,倒未必真心实意为匈奴卖命,似乎算不上“奸”,所以我们就老实不客气地送中行说一顶帽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奸”,还是一个敢恨敢做的汉奸,呵呵。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