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裡面的伯仁到底是誰?

大家都聽過“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那麼裡面的“伯仁”到底是誰呢?

事情要從兩晉時期的王氏門閥家族說起,東晉由於陷入內亂而亡從而使西晉建立,而在西晉建立之下,琅琊王氏家族由於擁立晉元帝司馬睿有功,家族之勢如日中天。

可在司馬睿穩定帝位之後,深感門閥之勢已經威脅到了他的皇權,特別是對於王氏家族的勢力頗為忌憚。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裡面的伯仁到底是誰?

當時琅琊王氏家族權利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叫做王導,一個叫做王敦,兩人是堂兄弟。

王導主內政,官拜都督中外諸軍職務,而王敦在外手握軍隊大權,對於一個司馬睿來講,王氏門閥之勢讓其不得安睡。

王導這個人極其有智慧,他看出晉元帝有意冷落自己,並時而進行軍隊調遣針對自己堂兄王敦,深感局勢已經不利於自己的家族。為了能夠安撫晉元帝和保全自己的家族,王導立馬辭去了都督中外諸軍的職務。

但他的堂兄王敦在感受到晉元帝對他的威脅後,卻選擇了和王導不一樣的道路,他覺得是王氏家族把司馬睿扶持起來的,如今司馬睿不仁,想要卸磨殺驢,那麼就別怪自己不義了,當時王敦心裡就只有一個主意,那就是想要做皇帝。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裡面的伯仁到底是誰?

王敦在這邊起兵叛亂,而在另一邊,王導卻深陷麻煩。由於怕司馬睿震怒牽連到王氏宗族一門,王導每天率宗族一門在宮門外跪地請罪。

司馬睿的親信當時勸司馬睿儘快誅殺王氏家族一門,朝野議論紛紛,王氏家族進入到了最危險的邊緣。

有一天,王導如往常一樣率宗室族人跪在宮門外,他的好友周顗正好入宮,周顗乃兩晉名士,當時官拜尚書左僕射,司馬睿曾經入主建業時,其任軍諮祭酒,可以司馬睿對其是相當信任。

王導見周顗入宮,便哀求周顗說:伯仁(周顗的字號),我一家百口就託付給你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裡面的伯仁到底是誰?

周顗聽後不語,直接從他身邊路過,朝著宮門徑直走去。周顗沒有答應王導說要幫他說好話,但進宮之後,在酒席之間,他卻向司馬睿說,不管王敦如何犯上作亂,但王導此人絕對忠誠,立國之初不能亂殺忠良,司馬睿點頭稱是,再加上王導以及辭去了諸多官職,已經足以令他安心。

在周顗出宮之時,王導再次哀求周顗救他,但周顗此時已經與司馬睿喝得大醉,嘴裡叫喊著:誅殺亂臣賊子(實際上應該指的是王敦)。

王導見狀心涼了半截,認為周顗並沒有幫他求情,也沒有要救他的意思,相反還可能在他的罪證上添油加醋了一番,自此王導對其甚是怨恨。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裡面的伯仁到底是誰?

很快,王敦起兵攻入建康,司馬睿憂憤而死,王敦大肆殘殺司馬睿的親信,輪到周顗的時候,由於知道周顗和王導是好友,從而王敦就問他該如何處置周顗,是讓他繼續做大官還是殺了他。

王導本身就對周顗有所怨恨,但考慮到曾經為好友,所以面對王敦的詢問,他默而不語,不說放也不說殺。王敦見狀,只能自己決定,從而把周顗給殺掉了!

原本此事過去也就過去了,但王導後來翻閱以前宮中的奏摺才發現,周顗曾經為他求情的話被記錄了下來,言辭之感人毫無愧對兩人之間的友誼,為此王導聲淚俱下地說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王導沒有要求王敦殺周顗,但也沒有為周顗求情,冥冥之中,王導愧對了周顗這樣的良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