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繡花功夫」擦亮「城管名片」石首城管工作引關注

“這些園子是石首人的‘私人定製’,絕對不輸那些名聲在外的江南園林!”正在遊園裡拍照的石首市民熊豐自豪地說,很難想象,幾年前這些遊園有的是高牆圍住的機關院落,有的是殘破的違章建築,有的甚至是雜草叢生的荒地。

推進道路工程建設,打造暢通城市——對建寧大道、光明路、解放大道、太平坊大道等道路進行升級改造,拉通文昌巷,建設文化街、淨蓮街、碧玉街、文淵巷、園丁路、服紫崗街、文峰路等支街小巷示範街,對太平坊大道、解放大道、東方大道、東嶽山路等道路人行道、給排水進行升級改造,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毛細血管”進一步暢通。

推進專業市場建設,打造有序城市——建成了百盟光彩建材大市場、湘鄂農貿批發市場、城市廣場商業中心等專業市場,對筆架山、皇叔街、界山口3座市場進行了標準化升級改造。同時,對石首中心城區其它7座農貿市場開展了安全隱患整改,杜絕“出市經營、佔道經營”。

在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有序推進的同時,對城南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升級改造,啟動了城東汙水處理廠、鄉鎮汙水處理廠建設。建成了陳家湖公園、3座山體公園和16座街頭小遊園,山底湖、蔡家潭、廖家淵3座公園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此外,按照“一街一景”標準,對繡林大道、南嶽山路、建寧大道、解放路、明珠大道綠化進行了升級改造,對粟田大道、康莊大道、開發大道、石首大道全面開展綠化建設。

2014年,石首城市管理“先行先試”,構建了“城管委統籌、領導掛帥、單位包街、專班主抓、部門共管、市民參與”的“大城管”格局,實現了城市管理由各自為陣到齊抓共管的轉變。

為打造“以克論淨”石首模式,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多措並舉,加大投入,環衛作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心城區垃圾機械化收運率達100%,道路灑水降塵、沖洗率達85%以上。健全體制,環衛作業公司化質效明顯提高,中心城區環衛作業全部市場化,實現環衛作業由以錢養人到以錢養事質的轉變;創新模式,環境衛生質量全面提檔升級,大力實施“垃圾不落地”工程,累計投入1300多萬,中心城區實現全覆蓋;高效啟動道路清洗工作,為不擾民,每天23時至次日4時30分對人行道路輪換沖洗,現已常態化作業,確保路見本色;專項整治,打響源頭治理持久戰,大力開展揚塵汙染治理,強化建設工地管理,規範渣土運輸。目前我市主要環衛指標已達到深度清潔標準,即每平方米垃圾總量不超過13克,垃圾從落地到清除不超過13分鐘,500平方米範圍內菸頭不超過5個。

今年以來,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做實“城管延伸”。有計劃地完成了文生巷、文明巷等多條支街小巷人行道改造、道路修補等32項工程建設。今年,持續推進了皇叔街、碧玉街等15條支街小巷“髒亂差、破舊殘”整治,拆除木棚、鋼構棚等各類構築物365處、“破舊殘”廣告店招239處;堅持整治一條街,納入管理一條街,重點打造了服紫崗街支街小巷示範街,通過示範創建,全面提升了支街小巷環境面貌。

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按照建設部技術規範和要求,立足於石首市城市管理實際,經過認真調研、科學論證,投資1000萬元,採用“9+10”的模式,即9個基礎子系統、10個拓展系統,高標準地建成了數字化城管信息平臺,現正試運行。截至目前,上報城市管理問題案卷2195件,有效立案2127件,結案率97%。數字城管將分散的城市資源納入統一管理範疇,案件處置時限大幅縮短,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全面提升了城市綜合管理水平。

下足“繡花功夫”擦亮“城管名片”

繼連續兩年榮獲荊州市城市管理工作第一名,引發全市各兄弟縣市參觀學習後,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近日又迎來了湖南常德、岳陽等外省市州的“取經團”。

石首的城管工作,何以引發廣泛關注?——用抓規劃、強基礎、善革新三劑“藥方”,有效解決了城市管理中執法者與底層攤販“貓鼠不容”這一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則在於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下足“繡花功夫”,摸索出了城市創新管理的生動樣本,為“城管”這個百姓褒貶不一的隊伍正了名、升了格。

提到“城管”,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城管打人”、暴力執法、城管與攤販衝突,等等。在某些城市,似乎城管已經成為暴力、兇悍的代言人。同樣的工作職責,之所以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歸根結底是執法理念和執行方式不同。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管理的目標就是讓城市中的人生活幸福、基本滿意。因此,城市管理必須圍繞“人”字做文章,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拿出更加人性化、更具操作性的好用管用的對策。

城市管理的本質,是建立並維持合法合理的秩序。這個過程,離不開對市民的行為規範和約束。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只有把執法理念轉到“以人民為中心”上,制訂出能夠解決多數市民訴求的公共遊戲“規則”——城管規劃、條例或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在約束市民的同時,消解牴觸、贏得支持。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唯有建立起群眾知曉、認可的城市管理“規則”,才可能避免用“人情”踐踏“規則”的管理矛盾,才可能讓群眾知悉“規則”、尊重“規則”,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滿足訴求。

服務、公開、高效、責任、法治是現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原則,是包括城管在內所有行政領域都應遵循的。解決城管問題,需要在這一原則上轉變執法理念與方式。說到底,城管與小商販並非“天敵”,城市管理也不是對立的“較量”,只要找準管理需求的“痛點”,傾聽訴求、協商利益、創新思維、完善服務,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很顯然,管理執法部門與其玩“躲貓貓”不如公開透明,與其在暗處“抓不法”不如在明處“倡合法”。如此,既增強了公共管理的信息披露、明示了合情合理的要求與作法、標識了不能觸碰的底線紅線,也考慮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兼顧了商販的謀生訴求,達成了民利與公益的最大化,實現了城市生活和麵貌的提檔升級。

一個城市好不好,“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城市管理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關係到群眾日常生活的安寧與舒心。只要城管執法部門於細微處見功夫,妥善處理城市管理的每個細節,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切實考慮、維護群眾利益,就不難破解城管執法困局,就能擦亮城管名片。

——其實,城管執法如此,其他執法部門亦當如此;城市的管理當如此,其他公共管理和民生工程又何嘗不應如此!

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2018年工作要點

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石首市委、市政府建設“三個城市”“五個石首”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大局,繼續以“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為契機,完善體制機制;繼續以“五城同創”為抓手,推動市容市貌提檔升級;堅持以數字化城管平臺為依託,推進精細化管理;堅持以規範、文明、服務為主線,提升城管形象;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全力打造“潔、綠、亮、美、齊、暢、特”新石首。

實施“提質”工程實現城市面貌新蝶變

重心下移推進全域管理

擴大城市管理覆蓋面,繼續推進城市管理向支街小巷和鄉鎮延伸,努力把城區打造成靚麗的客廳,把集鎮打造成溫馨的居室。

以“五城同創”為抓手,按照消除盲點、破解難點、增加亮點的要求,全面推動市容市貌進一步提檔升級。

聚焦短板攻克市容亂象

以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影響市容美觀的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整治,攻克短板。

綜合整治提升城市面貌

按照積極打造亮點、進一步擦亮亮點的要求,逐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實施“提效”工程實現管理水平新跨越

徹底轉變經驗式管理、隨意性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水平。

深入推進城管體制改革

按照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完成單位劃轉、職能歸併、行政處罰權集中行使等工作,制定權責清單,進一步建立權責明晰的城市管理體制。

努力創建“大城管+”品牌

做實做強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升級“大城管”為“大城管+數字城管”模式,在“大城管”中引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依託數字化城管信息平臺,建立全覆蓋的網絡框架、規範的網格化管理工作流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努力構建“平臺統籌、科技支撐、各負其責、協調順利、溝通順暢、信息對接、聯動作戰、精細管理”的工作機制,加強城市管理動態監管,推動實現全時空、無縫隙的城市管理。

積極推行社會化治理

通過促市民素質提升,門店、小區、社區等自治實現城市長效化管理。

實施“提神”工程實現城管形象新定位

以規範、文明、服務為主線,全面提升城管隊伍精氣神和整體形象。

全面實行規範化管理打造“鐵軍”城管

一是制度建設科學化;二是隊伍管理制度化;三是裝備管理標準化;四是考核評價差異化。

一是規範執法制度;二是推進文明執法;三是推進服務式執法。

全面改進執法方式打造“文明”城管

全面提升隊伍素質打造“顏值”城管

一是加強基層黨建,促凝聚力提升;二是加強學習培訓,促能力提升;三是加強創新激勵,促競爭力提升;四是加強廉潔自律,促正氣提升;五是加強文體活動,促活力提升。

你我共攜手共創文明城

倡議書

市民朋友們:

石首是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園,把它建設成舒適、宜居的幸福小城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幾年來,在石首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石首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城市形象有了顯著變化。為進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潔、綠、亮、美、齊、暢、特”新石首,特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積極宣傳做城市管理工作的傳播者

我們要積極宣傳城市管理工作,希望每位市民朋友熱情參與宣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和知識;宣傳當前城市管理的新舉措、新辦法。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石首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城市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以主人翁的姿態共同參與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來。

全民參與做城市管理工作的踐行者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作,單靠職能部門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城市管理問題,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廣大市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倡議大家切實做到:不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不亂闖紅燈,妨礙交通;不亂停車輛,擠佔道路;不店外佔道經營,影響通行;不亂設攤點,無照經營;不亂搭亂建,影響市容;不亂倒垃圾,亂堆貨物;不亂貼亂畫,私設廣告;不侵佔綠地,損壞花木;不擅自挖掘,損壞公共設施;不拋撒渣土雜物,汙染路面。

提高素質做城市管理工作的維護者

廣大市民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圍繞石首市委、市政府建設“一箇中心”“三個城市”“五個石首”的大局,共同努力,團結一心,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把城市管理工作推向深入,為此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石首城管大事記

2012年6月

石首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成立,為副科級事業單位,掛靠市住建局。

2013年元月

據統計,石首市中心城區禁止個人建房以來,查處“兩違”案件1820起,組織拆違968次,累計拆除違建面積51828平方米。

2014年3月

石首市決定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大力開展破舊殘、髒亂差整治,市容市貌明顯改觀。

2014年4月

石首市中心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孔明燈,查處違規燃放案件6起,治安拘留2人,中心城區“兩禁”工作卓有成效,城區重獲寧靜。

2014年8月

全面構建“大城管”格局,全市25條主次幹道、5個菜市場、2條步行街得到整治,市容市貌提檔升級。

2015年3月

石首市中心城區禁止無牌無證的兩輪以上電動、機動車上路行駛。部門聯合執法,暫扣違規三輪、四輪電動車、摩的650餘輛。

2015年5月

2016年6月

開展戶外廣告專項整治,累計拆除破舊殘、一店多招、未經審批、牛皮癬等各類戶外廣告6128餘個,立案18件,處理18起。

2016年7月

第三期垃圾不落地工程啟動。自2013年以來,通過學“中衛”,持續推進垃圾不落地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共投入800餘萬元,不斷創新環衛作業模式,制訂環衛考核辦法,城區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提升。

2016年11月

張城垸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期填埋庫區、進場道路、滲濾液調節池及車間、周邊環境整治完成,2017年1月24日投入使用,累計處理3.288萬噸城市生活垃圾,極大緩解了石首城區生活垃圾處理壓力。

2017年

全面打造城管延伸精品工程。在2016年完成13條支街小巷整治的基礎上,持續推進華嚴街等15條支街小巷“髒亂差、破舊殘”整治,拆除遮雨棚、木棚、鋼構棚等各類構築物879處、“破舊殘”廣告店招511處,清理各類雜物、垃圾110余車,全部實現“零矛盾、零糾紛、零補償”。堅持整治一條街,納入管理一條街,重點打造服紫崗街支街小巷示範街,通過示範創建、典型引路,全面提升了支街小巷的環境面貌。

2017年12月

實行第二次城管機構改革,將石首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更名為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原住建局二級單位市市政園林管理局、市市場服務開發中心整體劃轉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管理。

2016年,石首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打造城管執法“鐵拳”,有效解決“九頂大蓋帽管不了一頂小草帽”的問題。

2017年,進一步做好“擴能”“下沉”兩篇文章,積極探索覆蓋城鄉的城管執法體制。

……

一項項雷霆行動,銘記著石首城市管理者的辛勤汗水——

著力治“佔”。持續開展出店經營、馬路市場、甘蔗市場、早點夜市、流動攤點等專項整治。堅持實行早7時至晚11時不間斷巡查管控,白天晚上一個樣,工作日假期一個樣,晴天雨天一個樣。中心城區以滴水為界規範經營良好率達到100%,以門為界規範經營良好率達到98%以上。

著力破“舊”。2015年重點開展主次幹道“破舊殘”集中整治,逐街排查不漏戶,強力推進不向釘子戶讓步,對道路兩側亂搭亂建的違章構築物、歷史違建以及其它有礙市容觀瞻的建(構)築物全面拆除。2016年、2017年“破舊殘”整治由主次幹道向支街小巷持續推進。三年以來累計拆除各類違章建(構)築物、雜亂設施9725處。

著力除“癬”。按照“一店一招、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和影響市容觀瞻的廣告一律拆除”的標準,集中開展了戶外廣告專項整治。2017年以來,進一步提升標準,對戶外廣告進行全面清理,引導業主更換不合規範的店招。累計拆除大型廣告牌734塊、小型廣告牌1853塊、一店多招廣告牌551塊,清除牆體廣告3405平方米、櫥窗廣告928處、“牛皮癬”廣告69750處。

著力“淨腳”。2015年、2016年不定期開展“淨腳”行動,2017年以來堅持每週五開展“淨腳”專項行動,對道路亂堆亂放、佔道物品、坡肩、傘墩、落水管等雜亂設施進行全面清理,進一步淨化、美化城市環境。累計清理主次幹道、支街小巷各類雜物9000餘處。

著力治“違”。始終保持查違治違高壓態勢,共拆除違法建設501起。採取屬地管控、綜合執法、聯合執法相結合的管控方式,實行網格化管理。一方面對新增違建嚴管嚴控,露頭就打。堅持錯時巡查、延時巡查,雙休、節假日不留空擋,儘量將違法建設遏制在萌芽狀態。

如今,石首城市管理“書寫答卷”的過程,正成為一個永無止境的服務提升過程、一場永不停歇為石首百姓帶來獲得感的“幸福接力”。

著色——打造精品擦亮城管名片

城市管理部門,關係到百姓出行、娛樂休閒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

如何積極作為、有效作為,既全面提升石首城市形象,又贏得人民群眾好口碑?

幾年來,石首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城市管理工作,努力構建“大城管”格局,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出了一個個城市管理精品工程,亮出了“城管新名片”。

打造“精神區位”提升精品工程——

針對以往不願幹事、遇矛盾和難題就左躲右閃的工作狀態,多措並舉提升隊伍精神面貌。通過完善制度體系、監督機制以及嚴格執行制度,提升了城管人說幹就幹的執行力。採取教育培訓、競爭上崗、掛職鍛鍊、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方式,創新選人用人,培育了城管人能幹會幹的戰鬥力。通過完善辦公環境,打造吃苦耐勞、清正廉潔、為民服務的城管文化,激發了城管人想幹、謀幹的原動力。如今,擔當作為已成為石首城管人的主流,幹事創業氛圍日益濃厚,群眾口碑越來越好。

打造“便民城管”精品工程——

針對高考、中考等重大活動,堅持每年開展城管志願服務活動,遇雨雪極端天氣,開展融雪除冰“暖冬”行動,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面對面”訪民情聽期盼,通過問卷調查、面對面溝通,找準工作中的短板、瓶頸、軟肋,收集梳理各類意見建議13類138條,並一一整改;變堵為疏,主動與社區溝通,在社區設置城管便民服務窗口,為百姓提供城管方面“一站式”服務,切實做到讓百姓少跑路、執法人員多跑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深化“互聯網+放管服”改革工作,推進行政審批“一次辦好”,按照窗口整合、技術創新與流程再造相結合,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實現了群眾和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

同時,暢通投訴舉報熱線,開門大接訪,對市民來信來訪及輿情始終堅持局長首籤制,做到件件有迴音。

打造“深度清潔”精品工程——

快速推進垃圾衛生填埋場、北部環衛作業新區、南部新城環衛作業區、垃圾轉運站等設施建設和“廁所革命”;實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在三期垃圾不落地工程完美收官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環衛向沿堤沿邊、城中村(社區)等環衛管理薄弱區域延伸;出臺《石首市渣土管理實施辦法》,嚴格督辦建築工地文明施工,堅持“七不開工”原則,加強建築工地到消納場所兩點一線的全程監管;改進環衛作業模式,實行環衛作業半市場化模式,組建了3家清掃公司、1家清洗公司,中心城區垃圾機械化收運率達100%,道路灑水降塵、沖洗、機掃率達70%以上。

打造“城管延伸”精品工程——

推進城市管理向支街小巷延伸,實現了“零矛盾、零糾紛、零補償”;推進城市管理向鄉鎮延伸,新設置城市管理執法局第四大隊加強鄉鎮管理,鄉鎮城鎮管理無序的狀態徹底轉變。

打造“數字城管”精品工程——

立足於石首城市管理實際,高標準地建成了數字化城管信息平臺。自試運行以來,共上報案卷3957件,中心派遣3902件,結案3861件,結案率98.94%。同時,將分散的城市資源納入統一管理範疇,案件處置時限大幅縮短,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初步實現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智能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石首城管人用行動作答,給城市留下了一個個蝶變的華麗瞬間,石首的魅力指數,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潔、綠、亮、美、齊、暢、特”的石首新畫卷,正慢慢呈現在世人面前……(評論員葉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