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尖草坪區興華北小區民心工程紀實:下足“繡花”功夫,打造精品樣板

太原市尖草坪區興華北小區民心工程紀實:下足“繡花”功夫,打造精品樣板

  改造後的興華北小區柏油路平整乾淨,交通標識標線齊全,居民停車、行車有序。走進尖草坪區興華北小區,但見樓體粉刷一新,柏油路平整乾淨,居民健身區域修葺一新,社區辦公場所寬敞明亮……改造後的興華北小區煥然一新、井然有序。難怪78歲的老居民邵春生感慨:“以前大家都急著往外搬,現在小區居民誰也不願離開,在這裡生活,既方便又舒心!”

曾經環境髒亂差

  興華北小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有32棟六層磚混住宅樓,常住人口1.5萬人,是一個典型的混合型、開放型老舊社區。多年來,小區無物業管理,私搭亂建,基礎設施老化,地上道路破損,地下管網老化,雨汙水橫流,環境衛生髒亂差,居民怨聲載道。用居民的話說,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遍地扔,晚上沒路燈”。

  由於小區地下排水管網不暢,一到雨季經常出現雨水倒灌入戶的情況。2016年7月19日的暴雨,至今仍讓小區居民刻骨銘心。“那天一早就開始下雨,我是冒雨把血檢標本送出去的。返回來時,整個小區已是汪洋一片,後來政府派了橡皮艇才把大家陸續轉移出去。”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楊建民說。那場暴雨,使小區路面積水最深處達1.5米,近千輛汽車被淹,多數樓座1層居民家中被雨水浸泡。3天后,積水才逐漸退去。

升級改造得民心

  2017年5月,尖草坪區開始對興華北小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改造工程包括拆除違法建設,整治佔道經營,地下管網、道路、建築、停車位建設,綠化、亮化工程等。從成立指揮部到制定工作方案,一時間,各級幹部迅速行動起來,黨員帶頭、幹部帶頭,從機關到社區人人參與、個個動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

  “最難的是拆除私搭亂建。”興華北小區東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愛英在社區工作了20多年,她說,“我們白天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晚上入戶同不願意拆除的居民溝通。”1號樓的一對老夫妻家庭經濟困難,不願出錢拆除違建,黃愛英就帶著工作人員幫他們找水泥、沙子、磚,又聯繫好工人,沒花老人一分錢,不僅拆了違建,還重新砌好了牆。最後,看著忙裡忙外的工作人員,老人連聲道謝。用真心,贏民心。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強烈感召下,興華北小區改造工作贏得了絕大多數居民的支持。大家行動起來,主動拆除違建,配合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小區完成改造面積近17.8萬平方米,拆除了所有違法建築、臨時建築,鋪設瀝青道路3.5萬平方米、人行便道1.5萬平方米;重新鋪設各類地下管網,徹底解決小區排水不暢的問題;小區所有線纜全部入地,告別過去空中“蜘蛛網”;安裝路燈220盞,綠化2.7萬平方米,內外牆粉刷約9.9萬平方米,施劃交通標線5600餘米,建設停車位646個……結合創城工作,興華北小區“顏值”有了極大提升,困擾居民日常生活的雨汙水不暢等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變身城市新名片

  提升不僅僅停留在環境上,兩年來,興華北小區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也有了長足進展。2018年8月,興華北小區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成。中心內各種設施齊備,大廳內有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還有智慧社區綜合平臺。居民郭鳳英說:“一刷身份證,生活繳費、醫院掛號輕輕一點即可。現在的社區不僅環境好,服務居民的意識也很強。”

  回憶起社區工作的變化,黃愛英說,“現在,社區推行扁平化服務模式,很多業務從街道下放至社區,服務內容更豐富了,例如綜治信訪、民政殘聯、人口計生、勞動保障等,總共幾十項,為的就是縮短居民辦事路徑,真正把服務送到居民家中,讓居民享受更加便捷的社區服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愛。如今的興華北小區,已經成為尖草坪區老舊小區整治的示範片區,居住環境和社會秩序明顯改善,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