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條英機提出「忍辱負重」,說明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東條英機回到了陸軍大學繼續進修。1915年,32歲的東條英機成為27期畢業生,受大尉軍銜。

畢業後的東條英機被安排在了陸軍大臣大島健一身邊任副官。東條英機工作勤勤懇懇,有些事又有獨到的見解,得到了大島健一的賞識。

東條英機提出“忍辱負重”,說明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1919年,東條英機被派往德國任駐外研究員,這一去就是3年,之後又被調回國內任陸軍大學教官。

三年不在國內,回國時東條英機感到很壓抑,感覺日本跟西方有差距,而且很有壓迫感。這種感覺來自日本在國際上的環境。

東條英機提出“忍辱負重”,說明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這個條約生效之後,美國又提出了限制海軍軍備的方案,日本政府以國家地理特殊為由,強烈反對。美國代表於是威脅說,如果日本堅持無限制下去,那麼你們每造一艘軍艦,我們就造4艘,看你拿什麼來比!

這次博弈,讓東條英機明白了經濟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日本彈丸之地,經濟薄弱,跟美國比起來不是一個檔次,如果經濟要想振興,日本必須忍辱負重!

而時間證明,東條英機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

日俄戰爭時,日本一戰成名,迅速躋身為東方強國,靠著在中國的霸權,日本國內的經濟突飛猛進。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國家靠出售軍備賺了個盆滿缽滿,經濟迅速超過日本。對於向日本提出限制海軍軍備的方案,目的就是要看看你有多大的能耐跟人家比!

東條英機提出“忍辱負重”,說明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在二戰初始時,日本的經濟是很發達的,要槍有槍要炮有炮,到了東條英機執政時,日本國內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日本的經濟都沒有癱瘓,沒有被別人牽著走,這一點來說,東條英機還是很有遠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