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孩说在学校被人欺负,你会不会为他出头?

当小孩说在学校被人欺负,你会不会为他出头?

网上看到有人问:一位才在上幼儿园小班的小孩的妈妈因为给老师提了个意见,老师在家长群里带节奏群怼不说,还在学校对小孩无端责骂针对。妈妈因此很焦虑,该怎么办呢?

大家纷纷发言:

你想多了吧,是不是把老师正常的教学活动当为难小孩了?

你做家长的,不要随意去评判老师嘛!

也要找一下小孩自己的原因啊!

投其所好送点礼,好好道歉缓解和老师的关系。

忽然想到这些年不断撩拨家长们神经的校园霸凌事件。

在那些事件中,大家都在谴责学校的不作为,呼吁严惩施暴者。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所有酿成严重后果的霸凌事件,无助的小孩都曾向父母求助。

父母怎么反应呢?

只是小孩闹着玩,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好好学习,别管他们就好了!

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啊!

你去跟他们搞好关系融入他们啊!

再回头看看大家给那位求助妈妈的建议,有什么感觉?如出一辙有没有?

都是同样的套路:否认你的感受——要你自我怀疑——要你自我否定——要你妥协求生。

所有的校园霸凌都不是第一次都是恶性的事件,而是受害者的退让中,一步一步变得严重。

那么在第一次受到欺负时,为什么没有勇敢说出:你这样不对,请不要欺负我?

正是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强大的父母,让他们怀疑自己,妥协退让啊!

当小孩说在学校被人欺负,你会不会为他出头?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爽,大部分都需要通过情绪调节而内部消化。

成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认怂的过程嘛。

但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人生的第一课不应该是认怂和内在消化,而应该是尊重并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

当孩子面对恶意,精神受到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身体的伤害可以愈合,精神的伤害却会伴随很久。

孩子在家,家人是他的全世界。去了学校,老师和同学就是他要面对的全世界。

在家里被人千娇百宠疼爱有加。结果前脚才出门,回头一看,背后就已经空荡荡的没一个人了,你让他怎么有勇气去面对来自全世界的恶意?

而一旦无力面对,陷入“否认感受—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妥协求生”的困境,下一次类似的情况发生,只会陷入更深层的自我怀疑和否定,做出更大的妥协。

跪久了,就不知道怎么站了。

作为父母,多多少少都会担心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境况,希望他们不在我们身边时,也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但往丧了说,独立应对糟糕的校园环境始终是小孩要迈过去的一个坎儿。遇到糟糕的老师自不必说,就算老师不错,还可能遇到同学排挤呢。

那么做家长的,真的只能帮小孩做情绪调节,然后在旁边看着,期待小孩独自渡劫吗?

不,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身体力行给小孩足够的实际支持,让他明白:你不是独自一人在面对困境,你的身后还有爱和支持。

当小孩说在学校被人欺负,你会不会为他出头?

所以如果我是那位前面感受到孩子受到老师苛刻待遇的妈妈,我会怎么办?

首先: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虽然我前面的啰啰嗦嗦其实可以总结成一句大白话:你要给你的小孩撑腰和出头。但首先你需要确认小孩真实的感受,但不要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断或影响孩子的感受。

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著名漫画《父与子》中有一幕,儿子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引来双方父亲互殴。转眼小孩们又愉快地一起玩耍了,那边父亲们仍然在继续狼狈战斗。

在咱们身边,因为小孩的小矛盾让,家长出面让矛盾升级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真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的家长。

小孩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对他情绪的过度解读和忽视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尊重。

用平等的态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重视并尊重他的感受。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直接聊。

小的孩子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场景回顾。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或许无法分辨引发他情绪问题的原因。

举个栗子:比如小朋友吃饭特别慢,每次吃饭时可能会有一位老师总是催促他,让他很有压力。几次之后,他就会表现得怕那位老师。但实际上,真正让他有压力的事是吃饭慢这件事。

这其中的区别就需要家长仔细去分辨啦。

如果确认孩子确实有受挫或受伤害的感觉,就要开始进行干预。

其次:及时干预,与老师沟通。

无论是不是老师的责任,都需要和老师沟通。

沟通这件事对擅长的人来说自然是轻松,但事实上,据我自己的观察,大多数家长都不会选择主动和老师沟通。

与老师沟通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对事不对人。

沟通之后基本可以确认孩子面临的问题能否解决。

如果可以解决,和老师一起探讨改善的方法。

如果不能解决,就需要家长切实的行动。

最后:关注孩子面临的困境,和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

说白了,就是如果孩子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去解决。原则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关注他,支持他。

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但我这里想分享的是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她小学时受到校园冷暴力的经历:

还是二十多年前,她在小学二年级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换了新学校。那所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校风极差。刚到学校没几天,班主任就暗示叫她家里送礼。

她父亲问她:班上其他同学都给老师送了礼,我们可以送,但这件事是不对的。你想送吗?

她想了想,说:不想。

她父亲就带着她,找到班主任,说:虽然我们也知道班上其他同学都送礼,但我和小孩都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不会送。我的孩子在这里接受义务教育是她的权利。你可以因为没送礼不照顾她,但你没权利剥夺她受教育的权利。

老师气坏了,让身材矮小的朋友坐到教室最后一排。在她担任班主任的几年里,从来没跟朋友说过话,从不叫她回答问题,并且暗示别的同学孤立她。

我问她:那件事对你的影响大吗?

她回答:其实并没有很大。我父母帮我补习因为看不到黑板落下的课程,并且经常带我去找他们同事家年龄相仿的小孩玩,让我交到不少朋友。他们让我明白在这件事上,是老师的错而不是我的错,这让我心中充满力量,就并没有太在意老师的的态度。而就算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孤立我,也还是有同学觉得我很酷。那时候交的朋友也因为三观契合,直到现在仍是朋友。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是由别人怎么对待我来决定的。

当小孩说在学校被人欺负,你会不会为他出头?

我这位朋友经历数年老师的责难和同学的孤立。这段糟糕的经历并没有伤害到她,反而让她拥有了独立精神,强大心灵和一生的朋友。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她的父母始终现在她身边支持着她,与她一起面对困境!

可其他很多遇到校园冷暴力或校园霸凌的人就未必有那么幸运。

起初可能只是老师的几次偏颇,同学的一句无意的戏言或有意的试探。

第一次的试探,选择了忽略,接下来就是对底线的不断践踏。

第一次伸出的手,选择了退让,接下来就是连续不断打脸的巴掌。

轻描淡写的开端,最终发展成多年的阴影,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

他们本可以在最开始,就勇敢拒绝,结局一定会不同。

每一个孩子都曾在心中种下一颗代表独立精神和内心强大的种子。可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长大。它需要在呵护中生根发芽,在保护中发展壮大。

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呵护孩子的这颗种子,保护它度过脆弱的幼年,让它终有机会长成独立吸收养分,无惧风雨骄阳的参天大树。

到了那时,家长们就可以——也只能——站在旁边,默默欣赏孩子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英姿了。

当小孩说在学校被人欺负,你会不会为他出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