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你會不會爲他出頭?

當小孩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你會不會為他出頭?

網上看到有人問:一位才在上幼兒園小班的小孩的媽媽因為給老師提了個意見,老師在家長群裡帶節奏群懟不說,還在學校對小孩無端責罵針對。媽媽因此很焦慮,該怎麼辦呢?

大家紛紛發言:

你想多了吧,是不是把老師正常的教學活動當為難小孩了?

你做家長的,不要隨意去評判老師嘛!

也要找一下小孩自己的原因啊!

投其所好送點禮,好好道歉緩解和老師的關係。

忽然想到這些年不斷撩撥家長們神經的校園霸凌事件。

在那些事件中,大家都在譴責學校的不作為,呼籲嚴懲施暴者。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所有釀成嚴重後果的霸凌事件,無助的小孩都曾向父母求助。

父母怎麼反應呢?

只是小孩鬧著玩,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好好學習,別管他們就好了!

為什麼他們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你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啊!

你去跟他們搞好關係融入他們啊!

再回頭看看大家給那位求助媽媽的建議,有什麼感覺?如出一轍有沒有?

都是同樣的套路:否認你的感受——要你自我懷疑——要你自我否定——要你妥協求生。

所有的校園霸凌都不是第一次都是惡性的事件,而是受害者的退讓中,一步一步變得嚴重。

那麼在第一次受到欺負時,為什麼沒有勇敢說出:你這樣不對,請不要欺負我?

正是因為在孩子心目中強大的父母,讓他們懷疑自己,妥協退讓啊!

當小孩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你會不會為他出頭?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不爽,大部分都需要通過情緒調節而內部消化。

成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認慫的過程嘛。

但對於年幼的孩子,他人生的第一課不應該是認慫和內在消化,而應該是尊重並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

當孩子面對惡意,精神受到的傷害遠遠大於身體。身體的傷害可以癒合,精神的傷害卻會伴隨很久。

孩子在家,家人是他的全世界。去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就是他要面對的全世界。

在家裡被人千嬌百寵疼愛有加。結果前腳才出門,回頭一看,背後就已經空蕩蕩的沒一個人了,你讓他怎麼有勇氣去面對來自全世界的惡意?

而一旦無力面對,陷入“否認感受—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妥協求生”的困境,下一次類似的情況發生,只會陷入更深層的自我懷疑和否定,做出更大的妥協。

跪久了,就不知道怎麼站了。

作為父母,多多少少都會擔心自己的小孩在學校的境況,希望他們不在我們身邊時,也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但往喪了說,獨立應對糟糕的校園環境始終是小孩要邁過去的一個坎兒。遇到糟糕的老師自不必說,就算老師不錯,還可能遇到同學排擠呢。

那麼做家長的,真的只能幫小孩做情緒調節,然後在旁邊看著,期待小孩獨自渡劫嗎?

不,家長最應該做的,是身體力行給小孩足夠的實際支持,讓他明白:你不是獨自一人在面對困境,你的身後還有愛和支持。

當小孩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你會不會為他出頭?

所以如果我是那位前面感受到孩子受到老師苛刻待遇的媽媽,我會怎麼辦?

首先: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雖然我前面的囉囉嗦嗦其實可以總結成一句大白話:你要給你的小孩撐腰和出頭。但首先你需要確認小孩真實的感受,但不要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或影響孩子的感受。

德國幽默大師埃.奧.卜勞恩的著名漫畫《父與子》中有一幕,兒子和別的小朋友打架,引來雙方父親互毆。轉眼小孩們又愉快地一起玩耍了,那邊父親們仍然在繼續狼狽戰鬥。

在咱們身邊,因為小孩的小矛盾讓,家長出面讓矛盾升級的情況也是比比皆是。真是同一個世界,同樣的家長。

小孩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對他情緒的過度解讀和忽視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不尊重。

用平等的態度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重視並尊重他的感受。

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直接聊。

小的孩子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場景回顧。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幼兒表達能力有限,或許無法分辨引發他情緒問題的原因。

舉個栗子:比如小朋友吃飯特別慢,每次吃飯時可能會有一位老師總是催促他,讓他很有壓力。幾次之後,他就會表現得怕那位老師。但實際上,真正讓他有壓力的事是吃飯慢這件事。

這其中的區別就需要家長仔細去分辨啦。

如果確認孩子確實有受挫或受傷害的感覺,就要開始進行干預。

其次:及時干預,與老師溝通。

無論是不是老師的責任,都需要和老師溝通。

溝通這件事對擅長的人來說自然是輕鬆,但事實上,據我自己的觀察,大多數家長都不會選擇主動和老師溝通。

與老師溝通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對事不對人。

溝通之後基本可以確認孩子面臨的問題能否解決。

如果可以解決,和老師一起探討改善的方法。

如果不能解決,就需要家長切實的行動。

最後:關注孩子面臨的困境,和孩子一起面對和解決。

說白了,就是如果孩子的問題老師解決不了,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去解決。原則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你理解他,關注他,支持他。

其實解決的方法很多。但我這裡想分享的是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講她小學時受到校園冷暴力的經歷:

還是二十多年前,她在小學二年級時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換了新學校。那所學校屬於城鄉結合部,校風極差。剛到學校沒幾天,班主任就暗示叫她家裡送禮。

她父親問她:班上其他同學都給老師送了禮,我們可以送,但這件事是不對的。你想送嗎?

她想了想,說:不想。

她父親就帶著她,找到班主任,說:雖然我們也知道班上其他同學都送禮,但我和小孩都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不會送。我的孩子在這裡接受義務教育是她的權利。你可以因為沒送禮不照顧她,但你沒權利剝奪她受教育的權利。

老師氣壞了,讓身材矮小的朋友坐到教室最後一排。在她擔任班主任的幾年裡,從來沒跟朋友說過話,從不叫她回答問題,並且暗示別的同學孤立她。

我問她:那件事對你的影響大嗎?

她回答:其實並沒有很大。我父母幫我補習因為看不到黑板落下的課程,並且經常帶我去找他們同事家年齡相仿的小孩玩,讓我交到不少朋友。他們讓我明白在這件事上,是老師的錯而不是我的錯,這讓我心中充滿力量,就並沒有太在意老師的的態度。而就算全班大部分同學都孤立我,也還是有同學覺得我很酷。那時候交的朋友也因為三觀契合,直到現在仍是朋友。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是由別人怎麼對待我來決定的。

當小孩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你會不會為他出頭?

我這位朋友經歷數年老師的責難和同學的孤立。這段糟糕的經歷並沒有傷害到她,反而讓她擁有了獨立精神,強大心靈和一生的朋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她的父母始終現在她身邊支持著她,與她一起面對困境!

可其他很多遇到校園冷暴力或校園霸凌的人就未必有那麼幸運。

起初可能只是老師的幾次偏頗,同學的一句無意的戲言或有意的試探。

第一次的試探,選擇了忽略,接下來就是對底線的不斷踐踏。

第一次伸出的手,選擇了退讓,接下來就是連續不斷打臉的巴掌。

輕描淡寫的開端,最終發展成多年的陰影,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

他們本可以在最開始,就勇敢拒絕,結局一定會不同。

每一個孩子都曾在心中種下一顆代表獨立精神和內心強大的種子。可並不是每一顆種子都長大。它需要在呵護中生根發芽,在保護中發展壯大。

願每一位家長都能呵護孩子的這顆種子,保護它度過脆弱的幼年,讓它終有機會長成獨立吸收養分,無懼風雨驕陽的參天大樹。

到了那時,家長們就可以——也只能——站在旁邊,默默欣賞孩子在困境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英姿了。

當小孩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你會不會為他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