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藝術是不是場「皇帝的新裝」的騙局?

地域狗掘墓人

這個也不能說是“皇帝的新裝”式的騙局,因為騙局只能持續一時,能堅持這麼長時間的不能都是騙局吧。

現代藝術出現了很多讓觀眾匪夷所思的東西。讓觀眾一臉懵逼。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這種情況多發於西方歐美。西方在照相機出現以前主流美術是朝著畫的像的方向發展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象藝術。這種追求逼真的美術作品講究技法,很直觀,也很容易被人理解。什麼時候美術開始變的讓人看不懂了呢。我們可以理解有一個東西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局面。那就是照相技術。

照相技術出現後輪到畫家們懵逼了。因為相機不僅照的像,還價格實惠量又足。這時期的畫家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繪畫的意義。他們認為人和相機的區別是人有情感,有自己的主觀性,而相機沒有這些東西,相機只會機械記錄,這是和藝術創作不同的。所以美術作品應該更多強調思想性,強調畫家的情感理解而不是去和相機比誰畫的更像。但是也有一部分畫堅持和相機賽跑,強調細節的力量,冷軍就是這種畫家。


梵高的繪畫就是這時期大部分畫家的典型,他們的藝術不再崇尚寫實,而是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雖然他畫的東西現實中是有的,但和現實中的形象卻不一樣,更富有表現力,充滿了作者的個人情緒。蒙克作品也是如此。
《星月夜》


梵高

畢加索作品《吶喊》

蒙克

接著有有一部分畫家完全拋棄了描繪自然事物形象的路子。完全只用單純的點線面色的組合來表達完全的人的情感世界。比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的爵士樂》。因為音樂本身是沒有形象的。所以這幅作品的畫面中自然也就不會有形象,他只是用這些色塊產生節奏感,冷暖的對比來講述百老匯的爵士樂給人的一種熱鬧,明快的感受。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抽象藝術。抽象藝術難以理解地地方就在於畫面沒有形象。因為他表現得並不是萬物的形象。而是人的內心情感,情感是沒有形象的。
《百老匯的爵士樂》


蒙德里安吳冠中作品

隨後產生的什麼行為藝術啊等等都和抽象藝術類似,只是換了個方式而已,他的本質已不是美術技巧的展示,而是思想的創新。這不僅僅表現在美術上,音樂也是如此,約翰.凱奇的音樂《4分33秒》就是其中代表,他也許是受了中國哲學“大音希聲”的思想啟示吧。當然也有一些藉著創新之名魚目混珠的。所以看起來很亂。容易讓人覺得現代藝術就是故弄玄虛的東西。其實大部分都不是。只是現代藝術更加重視思想表現而已。



波洛克的滴流藝術,行為藝術的先驅。


朱鐵平


新古典主義唯美寫實大師布格羅作品。

這是個經常被人討論的問題,也是個藝術家們時常反思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一,不能排除,在五彩繽紛的藝術世界裡,確實有被人們稱為“皇帝的新裝”的偽藝術混跡其中,甚至可能在某一個時期還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像題主舉的那兩個例子就很典型。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藝術做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必須指出,這不是藝術的主流,而且永遠不會成為藝術的主流。這種貌似藝術的偽藝術往往經不起時間的檢驗,頂多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銷聲匿跡了。只有真正的藝術,才能得到永恆。

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達利作品


繪畫“明暗法”開創者倫勃朗作品

三,藝術具有多樣性。藝術不同於科學,只有一種選擇。藝術的選擇是多樣的。就以繪畫來說也有東方和西方的不同,同時還有各種派別和各種各樣的表現手法。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精彩紛呈的藝術現象,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但是,當一項新的藝術派別或藝術表現手法出現時,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地一開始就被人們所接受。這中間有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十九世紀中期印象派剛剛出現的時候,也是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批評和反對,甚至有畫家和批評家直接否定說印象派的表現手法不是藝術。然而印象派後來卻成為一百年裡在世界繪畫界影響最大的畫派。

抽象主義大師畢加索作品

四,藝術具有批判性。藝術不只是對生活的謳歌讚美,它還兼具揭露生活中醜陋現象或諷刺或批評或批判的功能。這樣的藝術作品也不在少數,卻往往在當時很難得到人們接受和認可。歐洲二十世紀出現的“表現主義”藝術流派,很多作品是表現當時人們精神上的“虛無”和“頹廢”現象的,這類作品形象誇張,畫面飄忽,內容似乎“空泛”,在當時也遭至很多懷疑。

表現主義大師埃貢席勒作品

我們說,任何藝術的產生都有它產生的根源和時代背景,真正的藝術一定是帶有藝術的特性和理性的光芒。那種類式“皇帝的新裝”的虛假的“偽藝術”必定不會持續多久就被淘汰淹沒掉。

後印象主義大師塞尚作品


誰憐一燈影

藝術審美沒有固定的統一標準,而且,從藝術史上來看,各種極端的否定和反叛也是常態,更是藝術成長進步的內在動力。在一定意義上說,藝術就是一種傲慢的偏見也並非錯誤,在個人審美體驗中認為某種藝術是“皇帝的新裝”也並非大錯特錯。

柏拉圖認為“模仿是藝術的本質,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是模仿的模仿。”這種古典的藝術觀在當代的藝術實踐中已經難以完全囊括藝術這一活動的全部,藝術這一概念相較於傳統來說已經是支離破碎的一盤散沙,各種藝術表達帶來的觀念上的分歧和審美上的衝突不僅僅存在於大眾與業內人士之間,甚至在藝術界不同的流派之間更尖銳更你死我活。

拿杜尚來說,他的革命性的藝術表達和實踐都是對西方傳統藝術的一次徹底的背叛和顛覆,他也因之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拓寬甚至扭曲改變了現代西方藝術的表達空間和形式,這點從他一系列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種抵抗的姿態。

先來比較一下安格爾的《泉》與杜尚《泉》

安格爾的《泉》

杜尚的《泉》

同樣是《泉》,安格爾給人一種更多的靜謐詩意的美感,而杜尚的作品卻如此暴烈而極端不適感。杜尚的這個作品創造於1917年,這種藝術形式被稱之為“現成品”,其實杜尚就是在市場上買了一個小便池然後簽上自己的名字並命名為《泉》,如此而已,自娛自樂而又荒誕不經。據說全世界共發現了15件杜尚簽字的《泉》的複製品。

再來對照一下達芬奇的《蒙拉麗莎》和杜尚的《帶鬍鬚的蒙娜麗莎》以及網友PS的作品

達芬奇的《蒙拉麗莎》

杜尚的《帶鬍鬚的蒙娜麗莎》

網友PS版的《蒙拉麗莎》之朱莉版

達芬奇的《蒙拉麗莎》乃是神作自不必說。而杜尚的《帶鬍鬚的蒙娜麗莎》(原名:L.H.O.O.Q),“L.H.O.O.Q”是法語“elle a chaud au cul”的快讀諧音,意為“她的屁股熱烘烘”。杜尚對達芬奇的這幅《蒙拉麗莎》似乎情有獨鍾,多次在印刷品上添上鬍鬚,最後甚至就是一副印刷品原封未動,這樣的系列作品幾乎突破了人們對藝術品的認知底線,公然惡搞嘲諷,把反傳統藝術推向了極致。似乎網友腦洞大開的系列《蒙拉麗莎》作品更有趣好玩,有一種“二逼青年歡樂多”的趕腳。

杜尚所作所為和他任意為之的現代藝術,給人們帶來了極度的震撼。也許那種傳統的高尚的藝術在大逆不道的杜尚眼裡,有那麼一種近似“皇帝的新裝”的感覺吧。但在更多的“吃瓜群眾”眼中,杜尚的離經叛道的作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的新裝”。由此看來,藝術表達和藝術欣賞都貴在誠實,不打誑語,認為某件藝術品是“皇帝的新裝”並無不妥,認知和進入的角度不同而已。


吃素的穿山甲

看看真藝術再說。

http://m.news.artron.net/20180416/n996430.html?from=singlemessage

丹心凝浩氣 藝術耀群星:孫浩群中國畫藝術述評——雅昌藝術網

http://www.peopleart.tv/m/93827學院派孫浩群國畫作品欣賞——人民美術網

http://m.orgcc.com/index.php?c=news&a=details&id=101869&from=singlemessage學院派老教授孫浩群國畫荷花系列











用戶3420171002

藝術不像科學,除過標準答案之外,其它答案都毫無說服力,都是錯的。

藝術的魅力恰恰就是它有多義性,即具備多種審美思維解讀的可能。有曖昧性,只要不偏離那種理論基礎和邏輯思維,怎麼解釋都能說得過去。有包容性,是時代人文精神的映射。



蒙克《吶喊》

一些藝術,我們之所以看不懂,把它看作“皇帝的新裝”,是因為這些藝術所展現出來的形態和思想,甚至文化屬性,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和理解能力。

就像我們看歐洲20世紀初的表現主義繪畫,以蒙克,埃貢席勒等人為代表。



蒙克《生命之舞》

表現主義繪畫已經不在乎造型是否標準和完整,處在似與不似之間,上升到了以形象喧洩個人情感的境地。一方面通過粗獷筆觸的勾畫,製造出具有流動感的畫面構成。

另一方面,畫家把哲學中的色彩心理學運用其中,強調色彩在畫面中的離奇效果和衝突關係,從而構建出一種亂中有序的張力感。



埃貢席勒作品

這種張力感就是畫家對自身,對人類,對世界的思想認識,跟時代觀念和社會道德關係極大。

因此,我們如果不瞭解西方20世紀初的社會進程和人文思想,就很難看懂表現主義繪畫。總覺得這些畫很醜,很俗,不忍直視,毫無審美感覺,完全一副“皇帝的新裝”模樣。



埃貢席勒作品

同樣的,讓西方人看我們的大寫意水墨畫,面對那種神奇的墨色和水韻的變化,以及在畫面中對儒道思想的吸收和融合,想必,西方人也會幹瞪眼,覺得中國畫是“皇帝的新裝”。

這就說明,欣賞藝術,除過必要的美術知識和藝術鑑賞力,還需要一定的文化修養,以及文化感受力的蓄養。

只有比較全面的瞭解一個民族地區的文化,才可能看懂他們的藝術。


鴻鵠迎罡

藝術是不是場“皇帝的新裝”的騙局?本文指的是繪畫藝術;可以理解,繪畫藝術作品猶如“無聲的電影”、“靜止狀態的舞蹈”、“沒有文字敘事的篇章”甚至猶如一場沒有觀眾的音樂會,藝術家並是唯一的觀眾;

並不是說藝術是場“皇帝的新裝”的騙局,而是藝術有屬於自己嚴格的藝術空間及標準的藝術欣賞人群,

舉例說明;中國的京劇屬於藝術吧,如果把京劇放在流行歌曲的舞臺上演繹,欣賞的觀眾是少男少女,試問一下,藝術文化氣息如此濃厚的京劇在這樣的環境下效果會如何呢?很容易明白對吧。





詩夜城主

我是講“人體裸體藝術”。

人體裸體藝術和“皇帝的新裝”一樣是騙局、是騙人的、是滿足高學歷高文化人的變態心理。

任何人都知道、偷窺女廁女浴室、是心理變態人所為。

那麼、主張把女生脫光光、讓他人畫畫、這種人是不是也是心理變態。

同樣是看“脫光光”的女人、偷窺、因為“師出無名”、公認的這種人是心理變態。那麼、拿幾支筆幾張畫紙、花錢請個外地女人脫光光、盡情欣賞隨意看還要把她畫出來、難道說就因為“師出有名”、就不是變態心理嗎?藉口、完全是藉口、事實上那些人就是喜歡看女人的身體、喜歡畫女人的身體、尤其是更喜歡畫女人隱私的部位。不然的話、何必要畫裸體畫。

所以、“人體裸體藝術”是騙局、是某些人以“人體裸體藝術”為名義、這樣就不必去偷窺女廁女浴室了。





小芳雜談

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和藝術內涵的豐富性帶來了“皇帝新裝”的市場。藝術(泛指各類藝術)欣賞是在精神層面人們對藝術產品的鑑賞,而是藝術之於每個個體的感悟也是多樣的,甚至是岐意的,比較直白的藝術,如冷軍的超寫實人物,人們讚歎其纖毫必現的逼真細膩,體現了畫家的功底。而你去鑑賞畢加索,梵高的畫作,可能會找不到看點,你喜歡中國傳統京劇《三岔口》,而你去觀看意大利歌劇《圖蘭朵》可能會興味索然。西方盛讚當代先鋒畫派的奇思妙想,卻對齊白石,黃賓虹的大寫意不甚了了。在這裡除了民族,地域,藝術種類的差別外,其他原因就是藝術修養的偏好和藝術品位的缺失。所謂審美就是發現美,一件藝術品美在哪裡?可能是歷史的,可能是宗教的,可能是藝術的,可能是哲學的,可能是政治的,可能是社會的,可能是商業的,眾說紛紜,見仁見智。純藝術品的藝術價值是不是通過貨幣來體現的?這樣,藝術騙子就應運而生,“先鋒藝術”讓人們美醜莫辯,當大眾對藝術為何物尚未吃透,遑論先鋒藝術的真偽?其實這類“藝術”充其量就是天橋把式,中國美術館和中國大劇院不會有他們的席位。維也納金色大廳小提琴演奏家混跡於市井的現象暴露了人性從眾心理的弱點。“先鋒藝術”也不乏為藝術獻身的痴迷者,不過是魚龍混雜罷了。


Rfvhytrfjiifefmvxsr

謝謝提問。你的意思是一些荒唐的“行為藝術”,鼓弄虛玄也叫“藝術”?

我覺得,藝術作品確實不是人人都能懂。往往好的藝術,需要好的眼光去發現。

在輝煌的演奏大廳演奏小提琴,確實不需要懂不懂,大家肅然起敬,我也肅然起敬,。那就是“我懂藝術”了。

同樣還是那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打扮成賣藝的演湊世界名曲,肯定不會有多少欣賞者的。也不會投以肅然起敬的目光的。

當然,真正懂藝術的藝術家,也是也會肅然起敬的。

這就是說,對藝術的欣賞,即需要一定的欣賞能力。同時,真正懂得藝術的人並不多。

因為真正懂得藝術的人不多,所以,就給一些製造“皇帝的新衣”的“藝術家”提供了生存空間,甚至大行其道的理由。

他們就是要利用“藝術”的名義,故弄玄虛,騙取錢財。

真正的藝術家,有自己的思想訴求,表達的是自己心中的精神世界,這些藝術,真的不需要“懂”,一看就能看得出來是一種內心的描述。

比如,梵高地位底下,一生也沒有賣出去一幅畫。而且,他的繪畫也不是討好誰,而是自己的心中的熾烈的一團火。

他的自畫像、向日葵、星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

所以,他死後他的繪畫還是能夠感動人。

而有的畫家,活著的時候大有叱吒風雲之勢,但是死後卻寂寞無聲。

因為,藝術也有平庸和傑出的創造性之分。

平庸的藝術,也會被人們認為非常了不起,但是,由於藝術家的社會地位,藝術追求不同,一些真正有創造性的藝術也往往被認為一文不值的。

比如,齊白石的畫,一開始也是被罵的一文不值的,而且,那些罵齊白石的畫家,也不是無知之輩,而是很有造詣的大畫家。

但是,這些畫家的眼睛裡,不完全是藝術,他們甚至用“野狐禪”來形容齊白石的畫,現在看來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

但是,齊白石的畫,還是得到真正懂得藝術的人所欣賞。

所以,齊白石在活著的時候,就達到了“榮際兩朝,畫貴一家”的境地。

藝術需要真正的創造,也需要真正的欣賞者。

那些故弄玄虛的,所謂“藝術”真的屬於“皇帝的新衣”,是我們應該警惕而不是欣賞的東西。





千千千里馬

所謂的藝術,到底是不是“皇帝的新裝”?甚至藝術是不是直接就是一場騙局?當然這裡主要說的是題主所提及的“抽象藝術”和“行為藝術”!

抽象藝術是不是皇帝的新裝?當然不是!比較抽象的作品,我們可以看看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畫派!

《哭泣的女人》畢加索▼

立體主義的抽象畫是將三維立體圖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二維圖形,然後進行重組!但是它的重組並非胡亂來,而是通過形狀、大小、色彩來進行“再設計”,目的是為了突出形象的情感!裡面多運用誇張的手法!

我們來看這個《哭泣的女人》,裡面主要使用了紅、黃、綠三種色調!突出了女子眼睛、眼淚、嘴唇、手帕、手這幾個部位!

它和平常的寫實又有不同,除了突出人物表情,還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和常見的寫實手法不同!它確實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藝術表現手法,並非皇帝的新裝!

但是並非所有的抽象藝術和行為藝術都可以稱之為“藝術”!至少像那個老人砸玻璃的行為藝術我也是看不懂的。。。。或許是自己孤陋寡聞吧!不過自己實在是欣賞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