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用!统计了250万组数据后,他给出买基金的两点建议

买基金到底赚不赚钱?

5月16日,证监会发言人给出了一组数据:

截止2017年底,公募基金近20年来,累计分红1.71万亿元

偏股型基金

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超过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8个百分点,远远跑赢了大盘。

债券型基金

年化收益率平均为7.2%,超出现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个百分点。

尽管数据美丽,但很多基民表示不赚钱。

最近,我们看到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的研究数据,他给出了两条投资基金的建议,应该对大家有帮助。

曾令华有10多年的基金研究经验,他先后做了250万组数据,经得他的同意,我们今天分享给大家。

1、持有时间不能过短

很多人投资基金亏钱,尤其是投资偏股型基金亏钱,往往是由于持有时间过短。

那持有期限多长合适呢?

我们先来看曾令华的数据实证研究。

统计对象:

经受市场多轮考验的老基金,剔除了成立不满三年的基金。

统计方法:

从2001年12月31日到2015年6月30日,采用月度频率的数据统计任意时点买入一只偏股型基金。

结论如下:

持有半年,62%的几率能获得正收益;

持有一年,73%的几率能获得正收益;

当持有时间达到2年到3年,胜率显著提升到81%。

简单实用!统计了250万组数据后,他给出买基金的两点建议

持有偏股型基金时长与盈利情况

翻开历史数据,亏损的原因主要是:

较短的时间区间无法跨越市场大幅波动的周期。意味着这部分的亏损来自于在前期高点买入,市场暴跌后,并没有耐心等待市场再次企稳走强,割肉离场。

这张图对应的是2014年至2015年的A股大涨大跌的行情,一目了然:

简单实用!统计了250万组数据后,他给出买基金的两点建议

2、持有基金不必太多

很多人为了分散风险,买了很多只基金。

思路是对的,但是姿势不一定对。

持有多只基金的意义在于减少波动。

减少波动的意义在于不至于击穿投资者的心理线,使投资者能拿住。

持有多少只基金合适呢?

咱们还是用曾令华的实证数据说话。

选取2014年7月14日至2017年7月14日(经历一轮牛熊)的数据。

随机在非货币基金中抽取1只、2只、3只……50只,每个这样的组合随机组合1000次,然后计算此组合的历史平均波动。

例如:

Portfolio1,是指在非货币基金中随机抽取1只基金,抽了1000次,算其波动率;

Portfolio20,是在非货币基金中一次抽20只基金,抽1000次,算其波动率。

......

当持有基金数量在4只时,波动率已经显著的下降。

当到10只时,再往后配置的话,波动率下降幅度已经很微弱了。

图表更直观:

简单实用!统计了250万组数据后,他给出买基金的两点建议

无独有偶,美国市场也有这样的特点。

约翰·博格在其《共同基金常识》里列出投资基金的规则,认为:

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但是究意积极型管理基金投资的最佳数量是多少呢?我认为没有必要超过4-5个。

数量太大很容易导致过度分化。其结果是,投资组合的业绩不可避免类似于一支指数基金。

然而,因为非指数基金组合的高成本,加上其投资分散性更广,它的收益必然会下降。

另外,尽管它会过度分散,这种投资组合(如两个大市值混合型基金和两个小市值成长型基金的组合)更能显示市场收益的短期波动。”

书中也给出一个类似的图,当基金增加到5至8个时,分散风险作用急剧下降。

总结一下:

买基金不是炒基金,短期持有是亏钱的首要原因。

持有基金并不是多多益善,4-10只基金即可分散风险,太多则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