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統計了250萬組數據後,他給出買基金的兩點建議

買基金到底賺不賺錢?

5月16日,證監會發言人給出了一組數據:

截止2017年底,公募基金近20年來,累計分紅1.71萬億元

偏股型基金

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8.8個百分點,遠遠跑贏了大盤。

債券型基金

年化收益率平均為7.2%,超出現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5個百分點。

儘管數據美麗,但很多基民表示不賺錢。

最近,我們看到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的研究數據,他給出了兩條投資基金的建議,應該對大家有幫助。

曾令華有10多年的基金研究經驗,他先後做了250萬組數據,經得他的同意,我們今天分享給大家。

1、持有時間不能過短

很多人投資基金虧錢,尤其是投資偏股型基金虧錢,往往是由於持有時間過短。

那持有期限多長合適呢?

我們先來看曾令華的數據實證研究。

統計對象:

經受市場多輪考驗的老基金,剔除了成立不滿三年的基金。

統計方法:

從2001年12月31日到2015年6月30日,採用月度頻率的數據統計任意時點買入一隻偏股型基金。

結論如下:

持有半年,62%的幾率能獲得正收益;

持有一年,73%的幾率能獲得正收益;

當持有時間達到2年到3年,勝率顯著提升到81%。

簡單實用!統計了250萬組數據後,他給出買基金的兩點建議

持有偏股型基金時長與盈利情況

翻開歷史數據,虧損的原因主要是:

較短的時間區間無法跨越市場大幅波動的週期。意味著這部分的虧損來自於在前期高點買入,市場暴跌後,並沒有耐心等待市場再次企穩走強,割肉離場。

這張圖對應的是2014年至2015年的A股大漲大跌的行情,一目瞭然:

簡單實用!統計了250萬組數據後,他給出買基金的兩點建議

2、持有基金不必太多

很多人為了分散風險,買了很多隻基金。

思路是對的,但是姿勢不一定對。

持有多隻基金的意義在於減少波動。

減少波動的意義在於不至於擊穿投資者的心理線,使投資者能拿住。

持有多少隻基金合適呢?

咱們還是用曾令華的實證數據說話。

選取2014年7月14日至2017年7月14日(經歷一輪牛熊)的數據。

隨機在非貨幣基金中抽取1只、2只、3只……50只,每個這樣的組合隨機組合1000次,然後計算此組合的歷史平均波動。

例如:

Portfolio1,是指在非貨幣基金中隨機抽取1只基金,抽了1000次,算其波動率;

Portfolio20,是在非貨幣基金中一次抽20只基金,抽1000次,算其波動率。

......

當持有基金數量在4只時,波動率已經顯著的下降。

當到10只時,再往後配置的話,波動率下降幅度已經很微弱了。

圖表更直觀:

簡單實用!統計了250萬組數據後,他給出買基金的兩點建議

無獨有偶,美國市場也有這樣的特點。

約翰·博格在其《共同基金常識》裡列出投資基金的規則,認為:

不要持有太多基金。

但是究意積極型管理基金投資的最佳數量是多少呢?我認為沒有必要超過4-5個。

數量太大很容易導致過度分化。其結果是,投資組合的業績不可避免類似於一支指數基金。

然而,因為非指數基金組合的高成本,加上其投資分散性更廣,它的收益必然會下降。

另外,儘管它會過度分散,這種投資組合(如兩個大市值混合型基金和兩個小市值成長型基金的組合)更能顯示市場收益的短期波動。”

書中也給出一個類似的圖,當基金增加到5至8個時,分散風險作用急劇下降。

總結一下:

買基金不是炒基金,短期持有是虧錢的首要原因。

持有基金並不是多多益善,4-10只基金即可分散風險,太多則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