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EPS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也称为"每股收益"。EPS为公司获利能力的最后结果。每股盈余高代表着公司每单位资本额的获利能力高,这表示公司具有某种较佳的能力--产品行销、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创造出较高的获利。听起来很难懂,既然不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严浩,他曾在1981年留学日本, 到日本的时候,严浩仅有十八九岁。作为公派留学生,他的求学生涯无疑比后来1980年代末东渡日本的大批中国留学生要轻松得多。刚去日本的时候,国家支付足额学费,另外还有七万日元生活费。

四年以后,严浩本科毕业,恰逢中国改革起步。国内开始推出硕士研究生制度。教育部又征询他们的意见,看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日读硕士研究生。严浩与他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继续深造。

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但是严那个时候做了一个最重要的选择:从原本的计算机系,转去东京大学的医学统计专业。这一选择几乎改写了严的历史。严浩真正事业的起点就在读医学统计博士研究生的时候。

1980年代后期,日本的医药业发现,需要对药物做医学统计和临床试验,因为单纯做基础研究是不够的,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但是当时日本医学统计专业还很少。所以,当时有许多医药公司找到严浩的导师,然后导师就让严浩及其同学以兼职的形式去做医学统计项目。很快严浩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项目需求很足。仅仅靠做项目,严浩在读书时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600万日元,当时大约折合6万美元左右。

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有了足够而且稳定的收入,严浩索性放弃了奖学金。一开始就与大的医药公司打交道,严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和彼此的信赖。由于他们提供的是高度专业性的服务,所以与大医药公司的工作关系很平等。

后来严浩慢慢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于是,严浩与他的一些同学们建立了一家EPS公司。当时严浩也没有准备好在日本长久发展。公司成立了三年,严浩的学籍都还一直在东京大学里保留着。创业资金方面,因为EPS公司业务与软件本质是一样的,接到项目,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

而且医药公司会预支一部分经费,所以需要的资金根本就不多。客户方面,由于做学生时,就与日本大的医药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长期合作产生了彼此的信任。 EPS拿到的第一笔有突破性的大单,就是从日本厚生省药剂疫学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正是这个政府项目的取得,让EPS一下子打响了品牌。以后,EPS陆续拿下了日本三共株式会社,大鹏药品工业、武田药品的项目订单。公司业务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EPS在做到第三年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些公司的样子。1997年到1998年,业务达到了十几亿日元规模。日本的新光证券公司找到EPS,最后将EPS保荐到日本创业板成功上市。

严浩对我们说:“尽管EPS已经上市,但是严浩每天的任务还是培养人,每年都要进来100人,新人如何融进来,要花很多精力在上面。还有访问公司的一百多家大客户,调整业务架构什么的。”

的确人才才是一个企业发展之根本,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不断人才的涌入,那么它也很难取得非常辉煌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