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銀行領罰單1640張

監管層對銀行亂象“一查到底”的決心從未動搖,業內人士預測,這場監管風暴下半年仍將持續

去年3月起,銀監會啟動“三三四十”(即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專項治理行動以來,銀保監會的雷霆監管仍在繼續,罰單紛至沓來。

其中,銀保監會開具10張,地方銀監局開具521張,銀監分局開具1109張,同比來看,已經超過了去年總罰單的半數。

10家銀行被罰超千萬元

除了罰單數量眾多,“天價”罰沒金額同樣令人咋舌。1640張罰單中,共有10家銀行收到11張超過100萬元級別的罰沒,總計罰沒金額超過9億元。其中,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單張罰單最高,達到4.62億元,同時浦發銀行總行隨後收到5856萬元的罰沒處置,該行也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家收到兩張超千萬元罰單的商業銀行。

1月19日,四川銀監局披露,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權審批等手法,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對此開出今年最高罰單。

5月4日,銀保監會列舉了浦發銀行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存款、理財、票據等19條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對此給出“罰款58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近11萬元,罰沒合計近5856萬元”的處罰決定。

6月15日,山西銀監局披露顯示,因“貸款形態反映不真實。”監管層責令浦發銀行太原分行改正,罰款30萬元,並對該分行資產保全部總經理閻炳警告。

此外,今年上半年,還有郵儲銀行武威市分行、吉林蛟河農商行、招商銀行以及興業銀行4家銀行被罰沒金額超過5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踩雷79億元票據大案的吉林蛟河農商行最為“悲情”。根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該行2017年營收僅為0.21億元,同比下降94%,淨利潤同比下降189%,為-1.33億元,也是去年159家披露年報中唯一出現虧損的銀行。和淨利潤輕鬆過百億的股份制銀行不同,鉅虧的吉林蛟河農商行繳納7745萬元的罰款後發展不容樂觀。

信貸業務仍為重災區

千萬罰單層出不窮,被罰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從被處罰的違規類型來看,信貸依然是被處罰最多的業務。違反審慎經營的規定、貸款管理缺失、貸款審批不盡職是高頻詞彙。

根據央行此前出具的罰單分析報告顯示,信貸違規業務各個環節都存在被處罰的行為。

首先,從貸款類型來看,處罰案由涉及違規發放各種類型的貸款,包括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個人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借名貸款、委託貸款、房屋按揭貸款、信用貸款等。

其次,從違規的具體環節來看,違規發放貸款的案由形形色色,例如向不具備借款主體資格的借款人發放貸款;違規向關係人發放貸款;未執行貸款相關的面籤程序;出賬時未落實批覆的要求;不按項目實際進度發放貸款;降低信貸條件發放貸款;超越審批權限發放貸款;存貸掛鉤,以存款作為貸款審批和發放的前提條件;接受本行股權質押並提供貸款;發放虛假他項權證的抵押貸款等等各類案由。

再次,從貸款的用途來看,案由中還包含了發放與實際用途不符的貸款以及發放虛假用途的貸款這兩類情況。

此外,同業業務違規案由也相對集中。劉小峰表示,主要是監管層為了引導銀行減少同業業務依賴,對同業業務進行抑制。此時銀行應迴歸本源,專注傳統存貸業務。不過,傳統存貸業務佔比低的銀行,其同業業務存在進一步收縮的壓力,而傳統存貸業務佔比高的銀行,其同業業務的調整壓力相對較小。

監管遠未結束

早在今年年初,原銀監會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銀監發〔2018〕4號)》(以下簡稱“《通知》”),明確2018年銀行業重點整治以下8個方面:在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以及行業廉潔風險。

監管層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定性為攻堅戰,對照上述8個方面的22個要點,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評估自查是否全面深入、問題是否真實準確、整改是否及時徹底、問責是否嚴格到位、發現的風險是否有效化解、制度短板是否得到彌補、制度執行力是否得到加強以及當前仍存在哪些突出問題等。各級監管機構重點評估是否存在檢查不深不透、應查未查、發現問題隱瞞不報、應罰未罰及處罰偏松偏軟等問題和下一步監管重點,形成“整改—評估—整改”的工作機制。

5月14日,銀保監會指出,銀行業、保險業風險具有隱蔽性、傳染性、多變性和關聯性的特點,銀保監會將持續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處罰、嚴問責的高壓態勢。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上述《通知》正處在收尾階段。各地銀監部門現在正忙著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根據安排,6月20日前各銀監局要向銀保監會報送階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