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戰軍爲何能得到老百姓的擁戴,看看彭德懷做的這件「小事」

1948年11月26日深夜,西北野戰軍司令部到蒲城北面的林皋鎮時,當地的老百姓早就睡下了。為了不驚動百姓,部隊冒著嚴寒和雨雪,在房簷下、街頭、樹底下露宿過夜。第二天一清早,老百姓發現街上有軍隊,一開始都吃了一驚。他們清清楚楚地看到,在那麼冷的天,戰士們衣服淋得都溼透了,就是不進老百姓家的門。他們心裡明白了:這不是前些天在這裡燒殺搶掠的國民黨中央軍,而是早有所聞的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於是,老百姓紛紛從家裡出來同部隊打招呼,並且讓部隊同志進自家房子去住,想方設法把戰士們淋溼的衣服給烤乾。

西北野戰軍為何能得到老百姓的擁戴,看看彭德懷做的這件“小事”

彭德懷

蒲城地區的材鎮比山區的要大,農家的房子也比較寬大,富裕人家莊的多是前後兩院,就是生活比較差一些的人家,住房也並不怎麼緊。部隊剛到林皋時,指戰員們發現一件難以理解的事,那就是老百姓總是把部隊住的房子和他們自己住的房子明顯地劃了一個分界線:有前後院的,就讓部隊住在前院,自己住在後院裡,後院成了禁區,不讓部隊的人隨便進去;沒有後院的,房東家年輕的媳婦和大姑娘,住在堂房裡,讓出耳房來給部隊住。

部隊吃飯,基本上自己動手做,但也有老百姓給做飯吃。幫部隊做飯的,有些是年輕的媳婦和大姑娘。她們在後院把飯做好,叫家裡的男人把飯送到前院來。如果家裡的男人不在,她們就悄悄地把飯送到二門外,讓部隊的司務長或管理人員到二門去取。部隊吃完飯,再把鍋碗放在二門上,好讓房東端回去。很多戰士不懂得這是什麼規矩和風俗,有時冒冒失失地往人家的後院找老鄉借東西或搞社會調查,結果都碰了釘子。

西北野戰軍為何能得到老百姓的擁戴,看看彭德懷做的這件“小事”

抗戰時期彭德懷和朱德在延安

原來,不知從哪個朝代起,這個地區養成這麼一種風俗習慣,就是年輕的媳婦和大姑娘不出來見生人。加上國民黨軍隊經常在這一帶胡作非為,年輕媳婦和大姑娘非常害怕欺壓百姓的國民黨官兵,所以這種規矩更加重了。這些規矩給部隊官兵的生活也帶來很多不便,吃飯是這樣,吃水也是這樣。房東老鄉先把扁擔和水桶放在二門上,要擔水的戰士們,在那裡把扁擔和水桶取走。用完了,再把它放回二門。

這可苦了部隊的司務長,麻煩也多一些。有一回,一位司務長把這個情況反映到彭總那裡。他對彭總說:這裡的老百姓真怪,不准我們進他的後院,彭總,老百姓把我們的軍隊當成什麼軍隊啦。如果讓部隊到後院去吃飯、做飯,那多方便呀!現在擔一挑水也那麼費事。小夥子,有些不耐煩吧!

西北野戰軍為何能得到老百姓的擁戴,看看彭德懷做的這件“小事”

群眾喜讀戰鬥捷報

彭總耐心地解釋說:你首先要了解一下,人家為什麼這樣?這裡是新解放區,老百姓知道你共產黨的軍隊和國民黨的軍隊就是不一樣,人家把那麼多的房子讓出來給部隊住,這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一定要到人家的後院去?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我們應該尊重。同志,不能怕麻煩,不要責怪人家太封建。人家不讓進去,就不要進去,一定要這麼辦!否則就會違反群眾紀律,影響軍民關係,這可不是小事啊!彭總對司務長的教育,很快在戰士中傳開了。打那以後,戰士們自覺地遵守老百姓的這一風俗。隨著老百姓和部隊的相互熟悉,老百姓的那些規矩也逐漸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