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收藏網:曲須龍版大清銀幣賞析

銀元原是舶來品於16世紀傳入中國,光緒年間開始鑄造但直到民國時期才正式大量發行成為國幣。在100多年的時間裡在中國流通的銀元多達上千種版本更是多達萬餘種,可以說是一個近代幣種的“大家族”。

中國銀幣不勝枚舉,各有千秋,其中清代的錢幣尤為著名,其中比較有特色的要數大清銀幣。這種幣制以黃金定價格標準,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因在製造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進入20世紀,興起了關於建立本位制度的討論,有人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實行金匯兌本位制(亦稱“虛金本位制”)。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清政府擬訂了《整頓圜法章程》十條,其中提出銀幣專由造幣總廠製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廣東、湖北四局為分廠。當時清政府欲統一幣制,聘請海外高級技師精心設計製造了這套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計有六、七種版式,

清朝晚期鑄造了一系列的大清銀幣,因為每一款銀幣都非常規整,沒有什麼複雜的花紋圖案出現。所有銀幣背面都是以龍的形象為主,因此各省鑄造局為了能夠區分開,對龍的形象進行了創新。據悉,當時的大清銀幣有短尾龍幣、長尾龍幣、短鬚龍幣、長鬚龍幣以及曲須龍幣。龍形象圖案都不一樣。

其中曲須龍因龍鬚稍短而彎曲而得名,與長鬚龍對舉。宣統三年清朝銀幣是從1911年開始鑄造的,鑄造了多個版別,但由於種種原因,只有“曲須龍”版別的宣統三年清朝銀幣正式鑄造並流通,其他版別的就屬於試鑄樣幣,未曾流通使用,因此民間見到的宣統三年的清朝大清銀幣是為數不多“曲須龍”的版別。

目前就有這樣一枚大清銀幣展現在國內知名藝術網站上—世紀收藏網。此枚銀幣為曲須龍版,幣正面珠圈內為“大清銀幣”四個漢字,字體粗大,珠圈外上下緣分別為滿、漢文“宣統三年”四字,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壹圓”二字居中,外圍是一曲須龍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環繞一圈,龍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圓”。保存完好,包漿渾厚。

世紀收藏網:曲須龍版大清銀幣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