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收藏网:曲须龙版大清银币赏析

银元原是舶来品于16世纪传入中国,光绪年间开始铸造但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大量发行成为国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中国流通的银元多达上千种版本更是多达万余种,可以说是一个近代币种的“大家族”。

中国银币不胜枚举,各有千秋,其中清代的钱币尤为著名,其中比较有特色的要数大清银币。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因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

清朝晚期铸造了一系列的大清银币,因为每一款银币都非常规整,没有什么复杂的花纹图案出现。所有银币背面都是以龙的形象为主,因此各省铸造局为了能够区分开,对龙的形象进行了创新。据悉,当时的大清银币有短尾龙币、长尾龙币、短须龙币、长须龙币以及曲须龙币。龙形象图案都不一样。

其中曲须龙因龙须稍短而弯曲而得名,与长须龙对举。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是从1911年开始铸造的,铸造了多个版别,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曲须龙”版别的宣统三年清朝银币正式铸造并流通,其他版别的就属于试铸样币,未曾流通使用,因此民间见到的宣统三年的清朝大清银币是为数不多“曲须龙”的版别。

目前就有这样一枚大清银币展现在国内知名艺术网站上—世纪收藏网。此枚银币为曲须龙版,币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银币”四个汉字,字体粗大,珠圈外上下缘分别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四字,两旁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壹圆”二字居中,外围是一曲须龙自上至右向左再向右环绕一圈,龙尾在右,下端是英文“壹圆”。保存完好,包浆浑厚。

世纪收藏网:曲须龙版大清银币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