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今天起

龙妹妹将带你深度认识

重庆建川博物馆

8个主题馆

精彩由此开始!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兵器发展史博物馆

——关于和平的另类诠释

兵器发展史博物馆通过种类繁多的兵器文物、图片,还原了兵器从粗糙、笨重、功能单一向精致、迅捷、功能强大转变的历史全貌,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文明与科技及世界军事的发展进程。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古代战争场景

面积:1200平方米(防空洞880平方米,新增外建筑展厅320平方米)

单元:共有6个单元(兵器起源、青铜时代、钢铁威力、火器兴起、近代枪械、当代兵器)

特色:兵器演变,战争壁画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手枪

兵器的发展已走过数千年的漫长历史。

藤条编制的盔甲、远古时期的石斧……在兵器发展史博物馆中,从石器到冷兵器、再到热兵器,与其说是一部兵器演变史,不如说是一部残酷的人类战争史,向游客展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

01

十八般兵器究竟有哪些?

在第三单元,博物馆对十八般兵器作了专门的文字介绍。分别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锤。但在各个朝代,其称呼各有变化。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兵器发展史博物馆

02

古代军人都穿着厚厚的铁甲吗?

在古装战争片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战士们穿着一身厚厚的铁甲作战。但是,自春秋战国起,冷兵器时代,大量的军人却是身着藤甲或皮甲,头戴铁盔,并非全部铁甲装。这是因为经特殊处理的藤甲或皮甲,不仅重量轻、不怕水、透气性强,而且防护能力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怕火。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兵器发展史博物馆

03

战争让许多人丢掉了性命?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和平,铸剑为犁。”战争孕育了兵器,兵器赢得战争维护和平。随着兵器的不断革新,战争也变得越来越惨烈。博物馆还向游客专门展示了一组数据:在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里,人类共经历了14550次战争,完全的和平时期仅为292年,战争吞噬了35.4亿人的生命……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兵器发展史博物馆

04

历史上的兵器之最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展柜中陈列的步枪

最早使用战车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苏制AK47自动步枪是迄今为止全世界生产量最大的一代名枪。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

中国67-2轻重两用机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新型机枪。

意大利“维拉·派格沙”冲锋枪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

一战后,英国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水陆坦克。

1913年,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

最早描述人类战斗的中石器时代石洞壁画原始狩猎图,发现于西班牙马里拉·拉·维拉。

南宋“突火枪”,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发射弹丸的管形射击火器。

美国陆军部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票证生活博物馆

——特殊年代的生活记忆

票证生活博物馆通过展陈票证时代百姓吃、穿、住、用、行及生活细节,辅以各种票证实物,清晰勾勒出中国百姓的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形成几代人求生存、谋幸福的岁月画卷。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票证墙

面积:840平方米

单元:共有5个单元(饮食回忆、服饰风尚、家的风貌、出行变迁、生活细节)

特色:各色票证、供销社店铺、小人书

在全球选购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很难想象凭票购物的“票证时代”。但它曾真实存在,并且根植于几代人的记忆中。如今,这些记忆都能在票证生活博物馆找到。

票证生活博物馆是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中最狭长的一个,馆内通过丰富多彩的票证实物,再现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吃、穿、住、行、用等方面,描绘出几代人求生存、谋幸福的岁月画卷。

票证博物馆入口,数十个票证灯箱排列两侧,前面一堵墙上也贴满数百张票证。

肉票、粮票、布票、购货券、火柴票、肥皂票、搪瓷杯票、电池票、面盆票、雨伞票、闹钟票、桌子票、衣柜票、大床票、手表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甚至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干屎票”“清尿票”“月经带票”……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票证时代的肉铺

这些票证,见证了中国那段特殊时期的百姓生活。馆内的生活细节展区,还专门为游客展出了那些消失的生活记忆。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票证种类繁多

01

自行车:比现在买汽车还复杂

中国自行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成为百姓的基本代步工具,“永久”“凤凰”“飞鸽”三大自行车品牌几乎家喻户晓。但要购买一辆自行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单位开具介绍信,获得《自行车购买证》后,才能购买。而且,买了车后,还需要办理《自行车执照》才能上路:要先持购买自行车的收据,到单位或居委会开具介绍信,到当地自行车管理部门登记,在领取号牌的同时,车管部门会在车把、大梁等处砸上钢印……其程序比现在申办汽车牌照还要复杂。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入口的票证灯箱

02

搪瓷制品生活品质的象征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家的风貌展品

搪瓷用品因为轻便耐用、价格低廉而深受老百姓欢迎,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大力发展搪瓷日用品产业。上海搪瓷工厂响应号召,到内地设厂,助推全国搪瓷工业发展,各地搪瓷厂风起云涌,瓷盆、瓷杯、瓷碗、瓷盅、瓷痰盂……而且,这些搪瓷制品,外面都无一例外地绘有革命性图案或语录。

重庆建川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票证生活博物馆

供销社销售场景

当年,居家盛器中,如果拥有几件搪瓷制品,就算是品质生活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