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腳步。現階段,城市居民的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加,傳統的城市公園綠地已經無法滿足居民對城市環境的要求。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不僅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而且解決了雨水徑流汙染、城市內澇災害以及水資源匱乏等問題。

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Q1

“海綿城市理念”?

海綿城市,是科學進步的產物,是新時代科學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主要是通過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引入生態工程技術,有效的利用城市中的建築、交通設施和公園綠地等,對雨水進行緩解、儲蓄和淨化吸收,達到控制雨水的地表徑流量,實現了利用工程技術和自然生態環境,對雨水資源的儲蓄、滲透和精華的城市發展方式。

通過屋頂綠化、透水鋪裝的應用等,城市就彷彿一塊海綿,可以實現對雨水的吸收和儲存,還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確保小雨時城市中沒有積水,大雨時城市不會發生內澇,降低自然災害對城市的影響。此外,通過對雨水的淨化作用,實現了水資源的重複利用,美化了城市的環境。

Q2

“海綿城市”的理論內涵:

1.價值觀:“水適應人”轉向“人適應水”

“海綿城市”是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為特徵,字裡行間反映出與傳統的工程思維下“水適應人”的治水思路截然不同。城市應該是一種“人適應水”的景觀,即“水適應性景觀”。所謂“適應性景觀”強調了其是在外界的環境及其影響以及人類自身的改變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2.“海綿”即是以景觀為載體的水生態基礎設施

完整的土地生命系統自身具備複雜而豐富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這是“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的核心思想,聚焦到“水問題”上,這一理論表明,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具備一定的雨洪調蓄、水源涵養、雨汙淨化等功能,這也是“海綿城市”構建的基礎。

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3. “海綿城市”旨在綜合解決城市生態問題

水生態系統區別於其他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於水這一特殊的環境因子。人類也喜好棲水而居,因此而形成了龐大的以水為核心的文化遺產。所以,從水問題出發,以構建跨尺度水生態基礎設施為核心的“海綿城市”,最終能綜合解決城市生態問題,包括區域性的城市防洪體系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棲息地恢復、文化遺產網絡和遊憩網絡構建等。

Q3

“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園綠地中的應用:

1.雨水回收利用—— Cannal Park

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在Cannal Park的建設中,設計者將屋頂、花園以及水池通過雨水收集裝置進行了連接,將公園內的降水進行直接的收集,然後將收集到的雨水進行集中淨化,再將淨化後的水源循環利用到公園綠植的澆灌中,實現一個綠色的雨水循環-利用系統。據統計,Cannal Park通過這一循環裝置系統每年能夠收集雨水一萬多立方米,這些收集到的雨水被應用到Cannal Park公園中,不僅僅提高了公園的自循環能力,還緩解了城市雨洪問題,降低了城市的排水壓力。

2.雨水收集——南森公園

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對於南森公園來說,其主要的構成結構為六百平米的湖泊,在這一湖泊上分別有7條人行道,能夠通向公園的其它位置。為了進行水源的涵養,該公園在進行設計時,就將公園內的綠地設計為下凹式綠地,並且在徑流末端進行雨水花園的設置,將雨水進行引流,讓雨水能夠最終徑行湖泊內,這就保證了中心水景的儲水能力,而當出現暴雨時,中心湖泊又會進行調蓄。這種設計讓公園既能夠保持強大的蓄水能力,又能夠免於雨洪困擾。

3.溼地保護——群力公園

你的城市會“吸水”嗎?

群力公園的建設主要是為了進行城市溼地的保護,進行水源的涵養,打造生態城市而進行的。在進行群力公園建設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區域的溼地景觀,並且對當地的溼地進行了恢復,並引進了一些動植物,來提高溼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以此來打造群力公園自身的微循環系統。對溼地的保護和修復能夠極大地提高群力公園的蓄水和儲水能力,而且提高了溼地內生物多樣性的提高也提高了生物淨水功能,讓溼地對初期雨水的處理能力增強了。通過溼地來對雨水進行收集、淨化、涵養和自我利用,形成了一個生態循環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