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王牌第74軍

日軍佔領武漢後,每當長江以南和湖北發生戰爭時,蔣介石第一反應就是:到地圖上查找第74軍的位置。

74軍是抗日戰場上的王牌部隊,多次與日軍惡戰,勝多敗少,被日軍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

嚴格說,日軍的稱呼應該是“支那恐怖軍”,因為除74軍外,並沒有其它部隊被稱為恐怖軍。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一支抗戰的王牌部隊,卻很少為中國普通老百姓知道。

1、前生:寒門三兄弟

幾乎任何一支英雄部隊,早期的歷史都很耀眼,也有很多早期耀眼的部隊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

然而,第74軍早期歷史並不引人注意,甚至有點寒酸。該軍所屬的51、57、58三個師沒有顯赫的背景,幾乎連生存都很難,後來也是臨時性的拼湊成74軍。

58師稍好一點,由3個浙江保安團,以及老58師殘部兩個團合編而成,首任師長俞濟時。

老58師原是直魯聯軍,投奔蔣介石後仍是雜牌,“剿匪”時幾乎被賀龍打殘。浙江保安團稍有戰鬥力,但不是很強。俞濟時以從88師帶來的部下為班底,把58師打造成了能攻善守的部隊。

51師前身是補充第一旅,1933年成立,士兵和下級軍官主要來自西北軍。雖然由黃埔系的王耀武任旅長,但一直是嫡系中的雜牌,長時間沒拿到正式番號,還差點被吞併。

好在旅長王耀武有能耐,為補充一旅練出了一流的戰鬥力,最終得到國民政府的認可,於1937年編成51師,成為正式的國民革命軍。

57師以蘇皖軍閥兩個補充旅和山東警衛團合編而成,屬於雜牌中的雜牌,一直四處“流浪”,先後隸屬第69、2、73 軍,施中誠任師長後,戰鬥力才提上去。

這三個師的前身都是地方補充或保安之類的非主流部隊,最開始戰鬥力並不強,但在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帶領下,戰鬥力大大提高,為日後成為王牌部隊紮下了堅實的馬步。

抗日王牌第74軍

2、淞滬嶄露頭角,戰場倉促成軍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51、58兩個師都被集中到陝西“整訓”。淞滬會戰剛爆發,兩個師立即南下,參加淞滬會戰。

在國民黨軍隊一片混亂之中,兩個師鎮定自若,在羅店、薀藻浜等地頑強 抗擊日軍。日軍以海、陸、空強大的立體火力掩護,大舉進攻。面對強敵,兩個師毫不畏懼,與日軍反覆衝殺,初步顯示了鐵軍本色。

就在兩個師全部到達的第二天,中國統帥部將這兩個師合編成第74軍,軍長俞濟時。74軍就這樣在滿天的戰火中誕生,與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

抗日王牌第74軍

戰鬥中,王耀武主動出擊,擊斃日軍數百人,一時名聲大噪;58師把日軍一個聯隊的軍旗也繳獲了,一次出擊後光軍刀、槍支就繳獲了整整一卡車。

中國軍隊撤退時,74軍勇挑重擔,為整個大軍斷後,其中305團死守望亭鎮,為西撤大軍爭取了寶貴的三天時間。

撤退到南京的74軍與其它部隊一樣,疲憊不堪,急需休整,但馬上就被投入了南京保衛戰。雖然是疲憊之師,但仍不失英雄本色,誓死堅守陣地,一些營、團長親自端起刺刀與日軍肉搏。

從南京撤退時,74臨陣不亂,留在包圍圈中的部分官兵一舉突破日軍封鎖線,成功突出重圍,還順手消滅了日軍一箇中隊。

經過淞滬、南京戰役後, 74軍傷亡慘重,光51師4個團長,一個戰死,3個重傷,士兵傷亡近半。但74軍並沒跨,戰鬥精神依然旺盛。

3、蘭封會戰,鋒芒畢露

從南京突圍後,74軍集中到湖北整訓,補充了大量新兵和武器裝備,很快恢復了戰鬥力。

徐州會戰後期,日軍集中兵力沿隴海線追擊,中國軍隊有全線崩潰的危險,74軍立即北上,馳援徐州戰場。

在徐州以西的碭山和豐縣,74軍阻擊日軍達10天之久,成功掩護了大軍西撤。戰鬥中,74軍除了正面阻擊外,還多次組織敢死隊,突襲日軍。

徐州會戰結束後,74軍隨豫東兵團10萬大軍參加蘭封會戰。

王耀武指揮51師一馬當先,連續攻克內黃城、毛姑寨等日軍據點。58 師也不甘落後,不久後就攻克羅王車站、羅王寨。日軍在74軍打擊下傷亡慘重,連第14師團長土肥原賢二的指揮刀也被繳獲。

攻克內黃城和毛姑寨後,51師乘勝前進,與友軍一起攻打日軍重兵把守的三義寨。

三義寨是蘭封城外的重要據點,一旦丟失,城裡、城外聯繫就會被切斷。日軍佔領蘭封后,在三義寨佈置了大量兵力,並在寨內、寨外修築了大量堅固工事。

51師作為主攻部隊,很快就掃蕩了外圍日軍,接著猛攻寨內核心工事。

寨內日軍負隅頑抗,以熾烈的火力在寨子邊緣形成一道嚴密的火力網,51師士兵紛紛被打倒。團長紀鴻儒親率士兵冒著炮火向寨內猛衝,曾一度殺入寨內,由於人數太少,被迫退回。稍微整理後,紀鴻儒再次衝鋒,不幸被日軍擊中,當場陣亡。

抗日王牌第74軍

雖然傷亡慘重,但51師對三義寨志在必得,進攻勢頭沒有絲毫減弱,攻勢一刻也沒停止。

就在51師猛攻三義寨時,外圍戰場發生了巨大變化,日軍第16師團攻佔了商丘,直逼豫東兵團側背。為避免被動,中國軍隊全部後撤,結束蘭封會戰。

4、江西戰場,打造鋼筋鐵骨

徐州會戰結束不久,日軍就發動了武漢會戰。這時,中國軍委會對日戰略漸趨成熟,將大量軍隊佈置在武漢外圍,既避免了軍隊大規模傷亡,也避免了平民無辜傷亡。74軍就在江西境內與日軍激戰。

當時,74軍作為主力部隊取得萬家嶺大捷,幾乎全殲日軍第106師團。劇作家田漢以張靈甫偷襲張古山為原型,編寫了著名的話劇《德安大捷》,74軍聲名遠播,成為國人的驕傲。軍委會也看重74軍,大量士兵和新式裝備一起補充進來,不久施中誠的57師加入。74軍兵強馬壯,成為軍委會直轄的戰略部隊。

得到重視的74軍沒有讓國人失望,在隨後的南昌戰役中,兩進兩出高安城,既攻得上又守得住,重創日軍。

不久以後,74軍戰鬥力又迎來了一個大的飛躍,這就是王耀武出任軍長。

抗日王牌第74軍

王耀武畢業於黃埔三期,山東泰安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官,在他手上,74軍成了日軍畏懼的“恐怖軍”。

除了訓練士兵,指揮打仗外,作為軍隊指揮官,王耀武更有其它過人之 處。

雖然身居高位,但王耀武生活簡樸,不愛財,不貪財,卻有生財之道。王耀武委託人在全國辦了很多工廠、農場、養殖場,一則安置傷殘軍人和犧牲官兵家屬,二則賺錢補貼74軍軍費。74軍官兵幾乎沒有後顧之憂,打起仗來不怕犧牲成為常態。

王耀武非常愛惜人才,對下屬知人善用,積極引導有缺點的下屬,74軍各層次的軍官指揮能力都非常強。如果有軍官休養或進修,王照樣給他們發工資,所以74軍很少有人離開到其它部隊。

在74軍,任何人有經濟困難,只要見上王耀武一面,馬上就解決。

王耀武非常注意民眾關係。嚴禁官兵進入居民家中,嚴禁部隊強拉民夫,所徵用民夫,報酬一分不少。

在王耀武調教下,74軍脫穎而出,成為抗日戰場上的頭號王牌。不久就在上高會戰中大敗日軍,斃、傷日軍1.5萬人,被何應欽譽為“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獲得“抗日鐵軍”的美譽。日軍也因傷亡巨大,對74軍恨得咬牙切齒。

王耀武將自己的作戰意志、作戰能力灌輸到各級軍官中,為74軍打造出了鋼鐵一般的經骨,即使傷亡慘重,也能很快恢復元氣。在他之後,74軍的戰鬥力沒有絲毫減弱。

5、湖南戰場,為國人爭光

上高會戰後不久,日軍就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74軍奉命進入湖南戰場。

日軍在74軍手下慘敗,一直懷恨在心,總想找機會復仇,利用破譯的中國軍隊密碼,偵知了74軍的行蹤。當該軍進入一條10多公里長的羊腸小道時,大量日機飛臨上空,輪番俯衝轟炸,以致該軍傷亡慘重。

雖然遭到空襲,74軍的戰鬥力並沒受到影響,當前進到長沙附近的春華山與日軍遭遇時,凌厲的攻勢一度迫使日軍大幅後撤。

日軍得知74軍到達長沙,立即調集三個師團的重兵圍攻。該軍毫不畏懼,與日軍展開了兇猛拼殺,最終以傷亡7000餘人的代價突出重圍。而日軍的三個師團,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突出重圍的74軍退而不亂,有秩序的撤退。日軍如潮水一樣跟蹤而至,但始終無法擊潰該軍,反被該軍消滅大量士兵。

此後74軍大都戰鬥在湖南、湖北,多次重創日軍。

除常德保衛戰外,打擊日軍的經典戰例層出不窮。

鄂西會戰時,74軍擊潰日軍第17旅團,該旅團中5個大隊長被擊斃3個。 衡陽保衛戰時,張靈甫指揮58師奉命解圍,攻克雞窩山,成為外圍10萬大軍最接近城區的部隊,防守的日軍234聯隊被殲滅大半。

抗日王牌第74軍

雪峰山戰役中,74軍大展雄風,攻克多個戰略要地,消滅大量日軍。其中一個連與日軍血戰7晝夜,以傷亡100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300多人。

戰後,盟軍總部為74軍幾十人授予了榮譽勳章。

74軍以自己傑出的表現,讓盟國對中國軍隊由輕視轉向尊敬和佩服,為中國人狠狠的爭了一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