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祕訣」這句話?

楊若楓


德川家康是日本幕府時代的標誌性任務,幕府時代乃日本的封建時代,德川家康由於實踐課“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因此,幕府時代幾乎貫穿了整個日本封建時代。

但德川家康把話只說了一半,還有一半,其實他沒多講,那就是怎麼辦的問題,如何才能“讓農民半死不活”才是更有政治學問的問題。

如果說讓美國的農民半死不活,那麼類似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仍然會再次上演,為什麼?

因為美國是一個沒有童年和少年的國家,他沒有經歷過什麼奴隸社會,更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而是一步到位進入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

但這話放在古代中國卻近乎真理,按照老子預設的理想社會:“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男耕女織社會,雖然是一種理想社會,但卻是最直接的愚民社會。


這樣的社會看似幸福美滿,註定生活於期間的人,其實就是農民會半死不活,因為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力量,遠不足以生產所有生活必需的物品。

到了封建社會自不必講,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由於生產工具的落後,加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土地產出本就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稍微增加一些賦稅,就可以陷依附於土地的農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更不需要說讓他們有什麼閒心在政治上有所參與,不管合理的或著不合理,一旦農民半死不活,對於國家來說,統治也就簡單的多了。

在下輔之以愚民政策,在上則主要在於穩定政治統治集團,如果能穩定的好,皇帝的位置即使弄頭豬上去,也能安穩的吃了睡睡了吃好幾年。

明末的皇帝不都是幾十年幾十年不上朝嗎?開始對農民的盤剝還在合理範圍內,直到生無可戀,把農民從“半死不活”的狀態逼到“必須死”的地步,那就沒的商量了,非的發生農民起義不可。

因此,德川家康的“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最大的政治秘訣”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前提是“半死不活”而不是“非死不可!”


歷史三日談

期望值管理中的一個例子:胖售貨員給孩子稱一斤糖果,一把扔進秤盤裡,多了,一塊一塊往外拿,這個過程中的孩子的心是稀碎的;瘦售貨員給孩子稱同樣重量的糖果,一把下去,不夠秤,不停的一塊一塊往裡加,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充滿看甜蜜感。

孩子就是農民,售貨員就是統治者,糖果則是糧食所代表的富有程度。

不說德川家康有沒有說過“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這句話,我日語水平匱乏,無法親自驗證,即使他說過,也是拾中國人的牙慧,中國人的老祖宗比他早意識到了至少2000年。

是了,那就是商君的馭民之術。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此乃商鞅提出的馭民五術,實現這五條理想,天下太平也,萬一實現不了,商鞅也給了打補丁的建議——殺之。

  1. 壹民即愚民,要大家統一思想,需知,這天底下最難統一的就是繽紛的思想,但統治者最賣力的致力於統一人民的思想。

  2. 弱民,國民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民強則國弱,民弱則國強,想要國強,必須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3. 疲民,讓老百姓有事做,不在社會遊蕩,務求焊死在一塊區域中,不能讓其自由流動,互通有無,整天累個賊死,連夫妻生活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好不過。

  4. 辱民,讓你個窮屌絲每當面對衣衫光鮮的香車美女時,自慚形穢,甘願生出強烈的不自信,對身邊每一個乍富土豪作為可疑人物直接舉報,乃至窮人之間互相揭短,無端造就一些恐怖氣氛,大事可成。

  5. 貧民,利用政治手段或經濟槓桿剝奪你多餘資財,讓你少有存款,但一定保證你吃飽飯,用“半死不活”來形容是再靈動不過,多給你一塊糖果,你都山呼萬歲,由衷的滿足。

什麼?你看懂了上文這幾句話?你危險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的危險,在於你知道的太多了。


歷來現實

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此乃商鞅提出的馭民五術,實現這五條理想,天下太平也,萬一實現不了,商鞅也給了打補丁的建議——殺之。

愚民,要大家統一思想,要知道,這天底下最難統一的就是繽紛的思想,但統治者最賣力的致力於統一人民的思想。

弱民,自古以來,國民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民強則國弱,民弱則國強,想要國強,必須民弱,治國之道,務在弱民。

民強則國弱。農民強大了,國家就喪失了控制,那麼整個國家就危險了。因此,想要國家強大穩固,民必須弱。

農民一年四季,辛苦勞作。結果產出的收入被統治階級收走了,為了一家子的生活能夠繼續,農民不得不繼續勞作,靠天靠地靠自己。

疲民,讓老百姓有事做,不在社會遊蕩,務求焊死在一塊區域中,不能讓其自由流動,互通有無,整天累個賊死,連夫妻生活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好不過。

辱民,讓你個窮屌絲每當面對衣衫光鮮的香車美女時,自慚形穢,甘願生出強烈的不自信,對身邊每一個乍富土豪作為可疑人物直接舉報,乃至窮人之間互相揭短,無端造就一些恐怖氣氛,大事可成。

摧殘你的肉體還不夠,還要摧殘你的靈魂。

想想你一個農民,看見寶馬雕車不自慚形穢,看見美女還敢上去搭訕,徹底的打擊你,還是安心的種地吧。好好奉獻你的膝蓋吧,愚蠢的農民。

貧民

貧民,利用政治手段或經濟槓桿剝奪你多餘資財,讓你少有存款,但一定保證你吃飽飯,用“半死不活”來形容是再靈動不過,多給你一塊糖果,你都高呼萬歲,由衷的滿足。

農民苦,農民累,農民地位低,但是不要試圖改變自己,胡思亂想。

安心的耕作你的田地吧。在這裡你是大地的統冶者,你說了算。

大地是最誠實的,永遠不會欺騙你,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上面五中都達不到的刺頭,那就拔掉。

想改變現狀的,就是多幾個當家,共同到執政互相制衡,競爭!這樣這些當家的為了拿到權利,才會造福於民!一個當家的永遠都是統治階級,換湯不換藥而已!你看看一個韓國彈丸之地,群眾都可以給總統開除,送進監獄!我們一個人說的算!



舊事不欠

自商鞅之後,東亞的封建政權都實行的是外儒內法的治國方略,日本也不例外。統治者以仁義道德的形式來實行法家的帝王心術穩定自己的政權。

商鞅真是個天才,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就是心太黑,把人當做牲畜一樣馴養和對待。商鞅最著名的理論是馭民五術: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德川家康的這句話深得商鞅的馭民五術的精髓,涵蓋了弱民、疲民、辱民和貧民四民主義。

貧民,德川幕府讓農民耕田織布發展生產,但又把農民大部分的收入通過稅收轉移到國家手中,僅留一些勉強能維持生存的糧食。

疲民,農民種了糧食卻被德川幕府徵走,為了養活一家大小和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日不出就作,日落了還不息,終日忙忙碌碌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國家之事。

辱民,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看到千金小姐,達官貴人都自慚形穢,敬而遠之。

弱民,農民沒有了財產,沒有了時間精力,沒有了自尊自信,從物質和精神上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根基,不得不依賴德川幕府的恩典和教化,就像被馴養的家畜依賴主人一樣。

然而春秋時期的老子早已看透了這一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歷史觀

德川不過日本小雜,相比中國之博大,猶如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德川家康的統治思想,的確是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統治國民的有效武器。但相比中國戰國時期的《商君書》,不過雕蟲小技耳。來看看《商君書》這本中國歷史上最壞的一本書是如何教導愚民政策的。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此乃商鞅提出的馭民五術。實現這五條舉措,則天下太平也。你若不服,必遭殺戮。 日本幕府時代的德川家康名言:“統治人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半死不活”不過僅是其中兩條“疲民貧民”,故此,愚民效果相當有限,終未能造成帝制一統。

再看中國,經過兩千年發展,權力越發集中,直到滿清王朝將馭民五術發揮到極致,達到了愚民統治的頂峰:通過各種苛捐雜稅拉高百姓生活基礎成本以疲民、貧民,通過篡改歷史統一思想以壹民、弱民,再通過嚴刑峻法連坐文字獄以恐嚇、辱民,哪一條不是馭民良方?

日本孤懸海外,晚至公元六百多年方才建國,自然缺乏多元思想,但不乏學習精神,建國初期,即派出遣唐史,冒生命危險向大唐取經。日本國史,更是大肆抄襲中國《史記》和中國偽書《山海經》。其國內少許思想精華,亦來自中國文化。直至明治維新,日本徹底拋棄中華文明,全面西化,方才發展成為發達工業國家。二戰失敗後,又被迫接受美國的改造和保護,一舉成為世界經濟強國。

德川思想,早已被日本人民徹底拋棄了。


猴思猴想

日本人是中國文化的好學生。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以農為本是中日統治階級的基本國策,農民是國家的主要被統治階級,處理好三農問題是政府執政成敗的關鍵所在!

1.國家與人民(農民)的關係問題。這是原則性問題,決定了政府的施政方針政策。

總原則:國家與人民是對立的,國強則民弱,民弱則國強。《商君書》


為什麼國家與人民是對立的?

“中國自開闢以來,無人民參與國政之例,民之為官吏所壓迫,求告無門或民不聊生,抵抗之術,大則作亂。而易姓受命(換個人坐皇帝),視若故常,成王敗寇。漢高祖明太祖,皆起無賴,昨日盜賊,今日帝王。”《李鴻章傳》梁啟超著,內容有簡化,意思相同。



2.德川家康“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

鮑鵬山教授解讀《商君書》如下:


民弱則國強,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1)國家只需要一種國民,即耕戰之民。平時生產,戰時打仗。

(2)壹賞壹罰,只獎賞對耕戰有貢獻之民。實現個人價值或者改變個人命運的途徑,只有通過耕戰來實現,後來的科舉制度也是這個思路。

(3)壹教,只提供一種教育,洗腦大法,不許想其他沒用的事情,做一個只懂得耕戰的機器人。

(5)以弱民去掉強民,以奸馭良。強民指有好體魄或者新思想的文化人。剩下弱民和姦民容易統治。如果以強民去強民,剩下強民,還是不好管理。

以上,都是別人說的,我就是搬磚的。


無名之地

歷史上的德川家康好像不是讓農民半死不活,而是讓諸侯半死不活,才是政治的秘訣。德川家康最大的本錢就是三河的譜代家臣,這些人特別的守舊和忠誠,即使是家康做人質,家康仍然被當做視作主公,手底下的家臣大部分也沒有背叛他。另外,德川家康的三河武士其實有很多很有實力的家族,這些家族某種意義上和德川家是一種共生的關係,並不是完完全全的下人。所以,歷史上的德川家康對手底下的人還是相當尊重,這大概是和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最大的區別。

日本戰國時代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各地的大名實力太強,如果強力的統治者去世以後,天下又會重新陷入動亂。比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都是這個問題,而家康吸取了二者的教訓,所以德川家中將軍身邊的人,位高權重,但是往往封地很小,只能依靠德川家才有力量。而各地的大名雖有土地,具有實力,擁有軍隊,但是往往離政事太遠。更重要的是德川家康的時代,各地的大名往往是需要進京的,你想想上千人,或者幾百人去,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這也是德川家變相削弱各地大名的力量。

所以說德川家康應該是“讓大名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才比較準確。


歷史是什麼

我很好奇這句話到底是誰拿來翻譯的?為什麼沒有人去找一找這句話的原文呢。下面的回答都是從這句話是德川家康說的,而沒有人真正的質疑這句話是不是他說的,原文又是什麼?筆者倒是覺得十分奇怪,感覺是聽風就是雨啊。

原文出自哪裡?

日本有一本叫做《本佐錄》的書,該書又叫做『治國大概』『天下國家之要録』,是江戶時代初期治國平天下的書籍,傳言是侍奉於德川家康的謀臣本多正信的著作,但是是否是他的著作現在在日本沒有辦法確定,實際的作者可謂是不詳。

該書將治國之道分為七條,其中有一篇講的是百姓之道,而上面的那句話就是出自這一條中,原文是:

百姓は、財の餘らぬように、不足なきように治むる事、道なり

這裡筆者就直譯一下:

百姓,不可讓其有閒財,也不能讓其錢財不足,是為道。

請各位體會一下,讓農民半死不活,和上面的意思有多大的差異?!

對此應該怎麼理解?

說出這句話的人,確實是一個深諳大道理之人。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我們從頭開始看這句話,不讓百姓有閒財?為何如此之說?各位應該明白的是,當時還是屬於農耕時代,百姓可謂是一個國家的根基,糧草也是一個國家的軍事物資。可能這裡是當時的統治階層的一個套路,假如百姓人人富足有閒餘之財,那麼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市井小民就會有一種懶惰的思想滋生(這裡沒有瞧不起任何一類人,只是筆者論述的一個說法,筆者現在也是市井小民,我也有懶惰思想),那麼就會廢棄耕作;

再分析不讓其有不足,也就是說保證其生活的需要,讓其可以生活下去,生活是一個什麼水平?就是一種普通的水平,我不讓他富也不讓他窮的揭不開鍋,這就是一種普通的水平,而有這種水平的百姓之國,也是最為穩定的。最不想戰亂之人,就是百姓,任何一類人都是這樣的,在沒有逼迫到走投無路之事,一般也都是心存一絲渴望。這就是當時的政治秘訣!

從原文其實能夠體會到一種“套路”的存在,可能因為這種套路,再經過口口相傳,可能就出現了這樣的誤解了吧!

部分文章介紹:

《外國人用《孫子兵法》解讀巨頭亞馬遜戰略!究竟如何論述?》

《美國製裁中興,會對美國和日本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探秘公用語是英語的日本“國中國”?!連員工都不用日本人!》

《日本人都從中國買什麼東西?!看島國人民如果玩轉“淘寶”》


日本二三事

鍾情三農以為,在農耕時代,“讓農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這句話或許還有些許的道理,但擱到現在,或許已經不再適用,亦或者應該被賦予一些新的含義和理解。

農耕時代真理,如今不一定適用!

但是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人類早已進入工業化社會,社會的生產方式早已經經歷了數次工業革命的洗禮有了巨大的改變!而且目前幾乎所有的Country的社會性質也都有了明顯的改變!縱然,一些流傳千年的觀點和言論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時代!

至少,在日本本國,這個觀點已經不適用了。

因為日本已經由18世紀的那個封閉落後的傳統農業國家變成了現在的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它曾經一度是亞洲的榮光,經濟總量曾連續幾十年佔據全球第二的位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業化國家。目前,日本的農民人數依舊很少,大多數人員都從事加工業或者服務行業,以前的那句話不妨換一個說法。所以,這句話不妨現在這理解——“讓國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訣”。

讓People半死不活——日本的秘訣!

熟悉日本現代文化的人們都應該知道,日本人的生活壓力在全球是排在前列的,每年日本的自殺人數也是世界第一,而這其中大多數都是普通的公司職員!日本本土的公司職員的忍耐力超出常人的想象。

日本人均收入雖然高,但是生活成本也很高,日本的房價在全世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東京至今仍霸佔全球房價第一名的寶座,很多日本人一生都在為了房子而奔波,過著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乾的比牛多,得的比啥都少的日子。

高房價,高收入,高支出,高壓力,高風險彷彿是幾座大山,重重壓在日本人身上,讓他們無暇顧及太多,只想過好眼前的生活,不去追求其他權利,或許這就是日本人的秘訣吧。

我說的真的只是日本,大家不要多想。


鍾情三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治世方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國策根本,但只有封建統治才會以“豢養”百姓為治理之本。

德川家康說你“讓人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秘訣。”這句話很明顯是封建“豢養”文化的奴役專制表現。


言下之意就是一個國家除了敵國外患,想要定國安邦,不能光靠武力,更多是通過奴役百姓才能實現,既“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疲民,勞其筋骨。

讓人民每日朝九晚五地勞作發展生產力,沒有別的心思攪亂國家安定。

弱民,餓其體膚。

讓人民每天吃不飽,因為吃不飽所以就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勞作,種糧食,吃不飽就沒精力做別的事。

貧民,空乏其身。

讓人民貧困,因為貧困沒錢財,就會限制自己的思維,眼界,很多事情也就做不成,比如興兵造反什麼的,沒有錢根本不可能。

愚民,行拂亂其所為。

攪亂人民的自我意志思想,讓他們只能服從國家固定思想,讓他們活的自卑乃至於叛亂的事想都不敢想。

說到底,德川家康這一套,不過只是學了我們封建統治老祖宗的御民皮毛而已。

我們儒家文化,在漢朝與之前,那就一直是拿來給統治者愚民,維護統治的,大家研究儒家文化就可以發現,它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修生養性的思想,而對於統治者就可以從思想與道德高度上拿來統御治理百姓。

就比如說孟子的“

故天將降大任於私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一句於我們老百姓而言,他就是一種君子倡導修身的典範,但是有幾個人知道他主要是給統治者統御百姓用的呢?它對統治者而言,就是唐僧對孫悟空的緊箍咒。

古代所有的學說論調,它起初的本心都是拿來給統治者統御百姓的。比如春秋的儒家之於魯國,商鞅的法家之於秦國……

思想學說一事,它是雙刃劍,就看拿來何用,就看誰是執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